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我國歷史上有這麼一羣男人,他們大多自幼就被閹割,送到皇宮裏做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宦官”。可是滿清時期,卻給他們改了稱謂,統一叫做“太監”,這是爲什麼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種可能性。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一:滿人自己的習慣叫法。道理很簡單,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地區各有各的叫法。而滿清入關後,爲了顯示自己的統治地位,還特意要求漢人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最典型的就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除了像這類滿清王朝特意要求的,還有就是他們自己的習慣叫法,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格格”、“阿瑪”,清朝以前都叫“公主”“爸爸”。

由此可見,“太監”一詞有可能就是滿人自己的習慣叫法。

二:爲了吸取明朝亡國的教訓而特意改稱。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規定宦官不得識字,禁止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干政的警戒。

但是從永樂朝開始,宦官逐漸受到重用。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永樂十八年(1420)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制,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此外,宦官任職機構膨脹,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12監。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爲二十四衙門,各設掌印太監一名。

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第2張

而滿清入關後,皇帝們對這些宦官簡直又愛又恨。沒他們伺候不行,總在身邊又多少都會聽點兒、說點兒政事。最後只好給他們改名、改姓、改稱呼,用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他們矇蔽了試聽。

因爲宦官弄權秦朝亡了,所以清朝的宦官都改姓秦。又因爲明朝的二十四衙門都歸宦官監管,導致朝綱混亂最終亡國,他們也太能胡亂監管了,所以統一改稱“太監”。

清朝時期的太監爲什麼改作了“宦官”?除了習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第3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