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太意外了!原來清朝的“兵”和“勇”還有這區別?

太意外了!原來清朝的“兵”和“勇”還有這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其年代並不久遠,存世歷史材料齊全,更能引起大家的興趣,由此衍生出很多清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在清代歷史背景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兵”和“勇”這兩類人,你是否思考過這兩類人的區別,也許有人覺得“勇”就是勇猛的簡稱,應該比“兵”更厲害、地位更高,實際是這麼回事嗎?

太意外了!原來清朝的“兵”和“勇”還有這區別?

網絡配圖

“兵”是清朝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包括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直接隸屬於皇帝,綠營兵是爲彌補八旗軍的不足,由漢人組成的部隊,以綠旗爲標誌,也稱綠旗軍。八旗軍大部分衛戍京師,掌管京師安全,綠旗軍則遍佈全國各地,其數量要比八旗兵多數倍。八旗軍和綠旗軍雖使命相同,但朝廷十分倚重,他們被統稱爲“兵”。

滿清入關之後,八旗軍戰鬥慾望驟減、貪圖享受,在平定三藩之初,剛入關幾十年的八旗軍戰鬥力完全暴露,康熙大帝不得不完全依靠綠旗軍,雍正皇帝登基後,發起了整軍治軍的行動,八旗軍纔有所收斂,但其職能漸漸被綠旗軍取代。

太意外了!原來清朝的“兵”和“勇”還有這區別? 第2張

網絡配圖

“勇”其實是綠旗軍的一種補充,清朝在雍正之後,八旗軍漸漸荒廢,單依靠綠旗軍,兵力已經明顯不足,因此若遇有戰事,清廷就會要求就地臨時招募軍隊,戰事結束後立即解散,這些臨時招募而來的士兵就是“勇”。

說白了,“兵”纔是清朝的正規軍隊,“勇”只是臨時工,待遇自然也就不同,而且一旦遇到戰事,衝鋒在前的一定是“勇”,“勇”字也並非取自勇猛,而是取自“鄉勇”,直到清末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由於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就是“鄉勇”,“勇”才定了兵制,可以享受餉糧,李鴻章的淮軍實際上也是“鄉勇”組成,不能說晚清“勇”代替了“兵”,只是清政府爲了利用他們,職能上把他們變成了“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