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官員退休後沒有退休金 古人退休後靠什麼生活

古代官員退休後沒有退休金 古人退休後靠什麼生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官員沒有退休金,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農耕社會,大多數的人都是務農,人們發家致富的途徑不多;而真正想要改變一生成爲有錢人,那就是做官了!

不過,做官也不是可以做一輩子的,還是會有辭官回鄉的一天,但辭了官要靠什麼生活?難道再回去種田務農嗎?其實,辭官回鄉的官員,大多有別的收入,絕不會是靠務農度過餘生。

古代官員退休後沒有退休金 古人退休後靠什麼生活

▲古代農耕社會想出人頭地最好的途徑就是考取功名,謀個一官半職。(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屬於農業文明時代,歷時三千年。農耕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社會關係單一,相互依賴性差,生活成本低。

佔據社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以種地爲生,通常5到10口之家,有幾十畝地,一個壯勞力,就可以完成粗放式的農業耕作。那時候的產量雖低,但是正常年份的產出,足夠一家吃飽,還能有一些結餘,以備災年。

除了糧食外,房前屋後會種一些蔬菜,養一些家禽牲畜,荒山坡種幾棵桑樹,養點蠶。男人種地,女人織布操持家業,吃飯穿衣不成問題,無需外界交換。

農耕文明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圍繞土地的定居生活。定居的流動性差,它帶來兩個好處,有塊地自己蓋房,世代居住,房產支出成本低;同時也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交通費。

衣食住行佔了古人七八成的支出成本,這些都可以通過自給自足解決了,所以,古人即使兜裏沒有一分錢,照樣生活得很好。

古代官員退休後沒有退休金 古人退休後靠什麼生活 第2張

在古代官員退下來之後是沒有養老金的,除非皇帝特意下旨要優待你,不然是一分錢都沒有的,所以古代很少有人願意辭官回家;會辭官大致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年事已高,還有一種是積勞成疾,其他的原因也有但是不多。

由於沒有養老金,在朝爲官的官員,一定會爲自己的子孫及晚年做打算。正因爲古人以土地爲命根,所以官員們上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俸祿寄回老家,購置地產。這就是歷史上,一自稱官員爲“士族地主階級”的原因。

所以大部分官員在做官時,有了一定積蓄,都會去置辦一些田產或鋪子,即使辭官了,有了這些資產以後也會生錢,不怕辭官以後身無分文。

官員俸祿什麼水平,夠不夠置辦地產呢?在宋朝,一位縣令一年的年薪,買一兩百畝地不成問題。待遇最差的明朝,皇帝也意識到官員俸祿太低,所以除了年俸外,還有大量補貼,遠遠超出工資部分。所以,在明朝,官員置辦地業也不成問題,只是數量遠不如其他朝代。

綜合來看,一名官員一年的俸祿,置辦10畝地問題不大,幾年下來,就可以成爲擁有幾十畝地的“有產階級”,甚至小地主。假如混到中高級別官員,可能一年的收入就能成爲中型地主。加上年節恩賞,和皇帝的其它賞賜,即便一名清官,幾年積攢下來一輩子不做官,也足可以活一輩子了。

古代官員退休後沒有退休金 古人退休後靠什麼生活 第3張

▲古代官員即使辭官,往後生活依舊可以過得很好!(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所以說穿了,古代官員根本也不是靠當官的俸祿吃飯,朝廷發的俸祿只是一小部分,最主要還是靠經由各種管道來置產,如此財富纔會越來越多。

因此,當官員辭官回鄉後,只要通過收地租就能讓日子過得舒舒服服;但這些錢還是從最底層的老百姓身上壓榨而來,農民辛苦所得可能大部分都要上交地主;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很不公平,並大罵古代官員無恥、畜生;無奈,古代階級社會就是這麼不公平!

參考資料:《明史》《中國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