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退休年齡是幾歲?古代退休年齡介紹

古代退休年齡是幾歲?古代退休年齡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官員多大歲數退休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朱元璋頒令“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致仕”。退休一詞,最早見於唐宋,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復志賦序》中有“退休於居,作《復志賦》”一句,《宋史·韓贄傳》上也說:“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官員退休後,國家爲了使其老有所安,還會發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額的多少與其官職、功績和皇上的恩寵程度有關。

我國是規定退休年齡較早的國家。《禮記·曲禮(上)》中有這樣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說明早在周代便規定了退休年齡。70歲退休,其實是約定俗成,到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這一人事制度纔有了法律內涵。時御史中丞沈淵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古代退休年齡是幾歲?古代退休年齡介紹

退休年齡發生變化出現於明朝。朱元璋(明太祖)當了皇帝后,對舊的人事制度作了較大調整,其中規定了新的退休年齡。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

五年後,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將相當於今部隊、警察系統的中下級官員退休年齡提前至50歲。此即《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四)中所記,“命內外指揮、千、百戶、鎮撫,凡年五十以上者許以子孫代職。”

但朱元璋規定的退休年齡在明代200多年間並沒有一直貫徹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後即恢復“70歲退休”古制。此後不斷反覆,但明代退休年齡基本上是60歲以上。在明代朱樘(明孝宗)當皇帝時,還出現了類似今天“內退”的規定,凡主動提出退休的官員,沒有年齡限制,即使40歲提出退休也會被批准。

古代雖有關於退休的制度,但制度歸制度,許多時候,各朝皇帝們都頗有彈性,並不怎麼按制度辦事,官員到了退休年限,皇帝照樣強制延遲。如元朝的郭守敬,年逾古稀屢次申請退休,但就是得不到批准,最終86歲時死於任上。這樣的例子在歷朝歷代比比皆是。於是,延遲退休的爭論隨即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在不斷的爭論中,正反兩派各持己見。

覺得延遲退休合理的官員認爲,最好實行終身制。這些古代官員的理論依據是,“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也就是說,我給皇帝幹活,皇帝給我發工資,公平交易,一輩子不反悔,直到老死都可以。後來又出現“文死諫、武死戰”的說法,總歸都沒有脫離一個“死”字。“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勞動合同最好沒有期限。延遲退休,或不退休,才能既顯榮又得祿。

唐德宗時的宰相崔造,原本退休了,但退休生活讓他覺得“居閒躁悶”,於是常對子弟感嘆:“不得他諸道金銅茶籠子物掩也。”意思就是,退休不能“顯榮”了,趨炎附勢者不上門,他很難承受這種失落感,終於耐不住寂寞,又復出繼續工作。

清朝光緒時,廣東南海有個九品官俞鳳書,家人多、負擔重,年過80歲還在巡檢職位上賣老命,爲的就是“得祿”。讓老幹部累死在崗位上肯定不妥,但如果逼他退休,又是斷了他一家人的活路,也不妥當。於是上司幫他想轍,安排他署理全省有名的肥缺—徵收“漁稅”,攢一筆外快回鄉養老。終於,俞老在這個署理期內賺了不少銀子之後,才同意退居二線。

而持反對意見的官員們則要求,一切都應該按照制度來。這些官員的理由主要有三條。一是工作到了一定年限,身體會生病,就應該退休頤養天年;二是如果不按照退休制度執行,那麼早前制定的制度就會失去公信力;三是在退休後,老官員們有大把的時間讀書寫作,可以“卒老於文字之間”。

古代退休年齡是幾歲?古代退休年齡介紹 第2張

東漢著名經學家張禹,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當過“太子師”,並做過太傅、丞相等官職。到了退休年限,他曾多次上書“數上疾乞身”,請求告病還鄉。但誰都知道,他的“告病”只是藉口,“正其法”纔是本質。儘管“帝遣人問疾送藥,強留”,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對皇帝強制官員繼續工作的做法,終於在永初五年(公元112年)順利退休。

魏晉時期,揚州從事史(相當於現在的紀檢工作者)何子平也反對延遲退休。他的母親住在會稽,已有80歲的高齡了,按照規定,兒子應退休回家奉養老母。主簿顧愷之勸他別退,何子平不肯,說:“我們當幹部的不能帶頭損害制度的公信力。”顧愷之又建議他回會稽後,在縣政府求個公職,既有俸祿可取,又方便就近奉養母親。何子平還是搖頭,認爲不能做這種投機取巧的事。何子平退休後,“既歸家,竭身運力,以給供養”,即完全靠體力勞動養活老母和自己。

唐代韓愈則認爲,延遲退休不利於讀寫:“退休於居,作《復志賦》。”宋代的韓贄也以實際行動支持韓愈的意見:“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

南宋孝宗時,有個尚書郎鹿何,他反對延遲退休的做法更爲尖銳:剛過不惑之年就提前退休,回家後在堂上掛了一塊匾,書“見一”兩字於其上。這兩字出自“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的典故,意在諷刺那些嘴上說退休、私下裏卻支持延遲退休的人。鹿何反用其意,表明心跡,可謂旗幟鮮明,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