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邦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爲何還是率軍親征?

劉邦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爲何還是率軍親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不忍細看,細節處藏有魔鬼。

以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爲例,其實,早在白登之圍沒發生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就已經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用奇兵來埋伏他,但他最終還是率軍征討匈奴了,原因何在?

漢七年,韓王信謀反,投靠了匈奴。漢高祖大怒,不但親征韓王信,而且計劃着打草樓兔子,在收拾韓王信的時候,順手把匈奴也給廢了。

劉邦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爲何還是率軍親征?

率軍抵達漢匈邊境後,軍事素養極高的漢高祖派探子去刺探匈奴的虛實,“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前後派出十餘批探子,回來後都說可以打匈奴,劉邦又派劉敬去打探。

這段記載本是爲了突出劉敬的優秀,但如果你細琢磨,會發現,劉邦其實更優秀,在派劉敬去打探之前,劉邦已經預感到,之前的探子全都沒探明敵情,所以把希望寄託在劉敬身上。

換言之,劉邦其實已經知道,匈奴人在使詐了。

爲什麼劉邦能夠知道,匈奴人在使詐呢?答案藏在劉敬的話語中。

“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正如劉敬說的那樣,匈奴的行爲很是反常,於理不合,所以匈奴一定是藏了什麼後招,不用問,這後招便是“伏奇兵以爭利”,但奇兵在哪呢?劉敬沒有探查到。

這讓漢高祖很失望,原本以爲劉敬有兩下子,當初官職很小之時,便能洞穿劉邦定都關中的原因,如今親到匈奴走一遭,也定然能識別匈奴單于的詭計。實際上怎樣呢?劉敬沒有探聽到一點有用的信息,在探到和前十批探子等同的信息後,就敢得出和前十批探子完全相反的結論。

劉邦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爲何還是率軍親征? 第2張

漢高祖也很無奈啊,明明已經知道,匈奴爲自己設了套,但卻不知道套在哪。這劉敬真是辦事不力啊。而且,當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漢軍已經越過了句注山,二十萬大軍已經出征,你劉敬沒帶回任何信息增量,僅憑一張嘴,就讓劉邦不再征伐匈奴,那哪成?這漢家江山,到底是你劉敬說了算,還是漢高祖劉邦說了算?如果劉邦聽了你劉敬的話,皇帝的尊嚴又在哪裏?

因此,劉邦用“妄言”兩字評價劉敬的說辭,並說劉敬是“以口舌得官”,說劉敬的用“妄言”來打擊漢軍士氣,隨後把劉敬扔到監獄。

劉邦如此憤怒,也僅僅是把劉敬扔到監獄,並沒有殺掉劉敬。這不僅僅是因爲劉邦不嗜殺,還因爲劉邦在心底認可劉敬的說辭,但認可歸認可,劉敬沒拿出任何實質性的證據,單憑一張嘴,就說匈奴要用奇兵,是不能服衆的,其他人只需問一句,“奇兵在哪?”就能把劉敬駁得啞口無言。

劉邦知道匈奴可能會使詐,爲何還是率軍親征? 第3張

按照《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劉邦率先頭部隊抵達平城,而後發現事情不對,迅速登上白登山,藉助地形優勢,才能糧草短缺的情況下使幾萬漢軍騎兵和幾十萬匈奴騎兵硬耗七天七夜。

劉邦之所以能夠迅速做出決策,當然是因爲劉邦有極高的軍事素養,同時也因爲劉邦早有心理準備,早就準備好被匈奴算計了,甚至,劉邦可能是要將計就計,以身爲鉺,誘匈奴上鉤,可惜,冒頓不是項羽,冒頓不喜歡賭,冒頓在沒等到援軍趕來時,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圍而不攻,保存實力。

總而言之,劉邦之所以在明知匈奴設套的情況下還打匈奴,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劉邦沒拿到實質性的情報,沒法說服諸將,次要原因可能是劉邦要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