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和親是一種羞辱,劉邦爲什麼會主動提出與匈奴和親?

和親是一種羞辱,劉邦爲什麼會主動提出與匈奴和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劉邦爲何會同意和親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從秦朝末年到稱帝的幾年裏,劉邦一直在領兵打仗,最初是和秦朝打,之後是同項羽鬥。總結這個階段劉邦的表現,只能用“差強人意”來概括。在反秦的戰爭中,避重就輕,專捏軟柿子,再加上有張良的出謀劃策,所以大的作爲談不上,小的斬獲倒是經常見,於是乎跌跌撞撞進入咸陽,甚至比項羽還早了兩個月。而當同項羽對陣後,縱然有陳平、張良等人諫言獻策,但也於事無補,被揍的灰頭土臉、滿地找牙、抱頭鼠竄便成了家常便飯。

和親是一種羞辱,劉邦爲什麼會主動提出與匈奴和親?

劉邦當上皇帝之後,馬上又面臨異姓諸侯裂土分茅的問題,這時他“計謀”、“軍事”兩手抓,對付諸如韓信、彭越這樣的狠角色,乾脆使詐術,而如燕王臧荼、韓王信及後來的代相國陳豨等軍事庸才直接磨刀霍霍。不過,就在駕崩的前一年(前196年),劉邦真正狠了一把,直接將淮南王英布幹翻。可能也就是上述那些不俗的表現,纔給劉邦鍍了一層“強悍”的油漆。

劉邦真的很強嗎?看跟誰比。如果站在韓王信、陳豨等人面前,確實能吆五喝六一番,若碰上匈奴人,吃不盡的苦頭。最初劉邦還真沒將匈奴放在眼裏,當年秦始皇不是一頓疾風驟雨的進攻將匈奴趕出河南地(河套平原)了嗎?秦始皇行,爲何我劉邦不行!因此,當駐守馬邑的韓王信投降匈奴後,劉邦率32萬大軍御駕親征,準備讓匈奴再次折戟沉沙。

當時,匈奴冒頓單于得知漢朝皇帝前來,自不敢懈怠,於是集結40萬騎兵枕戈待旦於平城。其實戰爭一開始就勝負分曉,因爲匈奴人故意“一觸即潰”,劉邦沒費吹灰之力就殺到白登山附近,大部隊都被他甩得不見了蹤影。有句軍事名言:如果你進攻太過順利,那麼一定中了對方圈套。果然,正當劉邦爲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40萬匈奴騎兵如潮水一樣涌到腳下。劉邦見狀,慌忙往高處撤退,放眼四方時,白登山已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然而,讓劉邦絕望的並不是無路可逃,而是匈奴騎兵陣容。原來,冒頓故意將黑、白、青、紅四種顏色的戰馬分類,然後佈置於白登山的四個方向,這樣一來使劉邦看到的是每一方向都是同一顏色的戰馬。再想想自己,身爲一國之君,即位之初連四匹同一顏色拉車的馬都配不齊,大臣們都是坐牛車上朝。此時,劉邦才明白了同匈奴的差距。刺骨的寒風,更讓他體會什麼叫高處不勝寒,悔不聽劉敬(婁敬)之言。原來,隨從劉敬曾提醒劉邦說,匈奴一味示弱,恐爲誘敵深入之計。劉邦非但嗤之以鼻,而且還將劉敬關入監獄,待凱旋而歸,拿他問罪。

和親是一種羞辱,劉邦爲什麼會主動提出與匈奴和親? 第3張

解圍後,劉邦急忙將劉敬釋放,然後恭恭敬敬請教禦敵之策。劉敬思索一番,於是提出“和親”建議。簡單說,就是送金銀珠寶、糧食、綢緞、絲絮等於匈奴,然後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爲閼氏。這樣做的好處是,匈奴人得到漢朝的恩惠之後,自然就不好意思再來進犯,而且公主生下孩子就是漢朝的外甥,將來繼承單于之位,必定不會同姥爺爲敵。劉邦聽完,無奈的點點頭,於是準備將女兒魯元公主嫁入匈奴。其實,劉邦只魯元這麼一個女兒,而且早已是張敖(張耳之子)之妻。後來,呂后出面阻攔,劉邦又從宗室選出了一位和親公主。公元前197年,漢匈和親之路正式開啓。

顯然,和親是一種折辱,但劉邦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同匈奴撕破臉,將是漢朝的災難。首先,對付匈奴人必須要有強悍的騎兵部隊,但當時漢朝的騎兵力量還不夠給匈奴“塞牙縫”。其次,打仗需要軍餉,而漢朝初建,一貧如洗,百姓衣衫襤褸,食不果腹,更本無力支撐這個天文數字般的開銷。再則,連年戰亂,土地荒蕪,人口銳減,勞動力嚴重不足,糧食、兵源都是問題。如此,極度疲弊的漢朝急需休養生息來修復戰爭帶來的創傷,而不能再將自己置於戰爭的泥潭。因此,介於上述原因,不可一世的高祖皇帝只能低下高傲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