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九月,唐朝和吐蕃在青海湖畔,大戰了一場,史稱“青海之戰”。這場戰役規模宏大,但令人費解的是,此戰中唐軍的指揮官竟然是不通兵事的李敬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這場規模極大的青海之戰,在唐朝和吐蕃的歷史上,有着極大的意義。自此之後,吐蕃開始徹底崛起,唐朝再難滅掉吐蕃,失去了滅亡吐蕃的最佳機會。

然而,這場青海之戰,從始至終,卻都透露着十分詭異的感覺。當時的唐朝,頂級猛將並不在少數。然而這一戰當中,唐朝這邊幾乎所有猛將,無一人蔘與這場戰爭。負責全權統領唐軍的,則是當時的唐朝宰相,一個之前從未有過任何領兵經歷的李敬玄!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身爲唐朝宰相,李敬玄既然從未統領過軍隊,爲何這次卻可以全權負責唐軍?爲何當時唐朝這邊的名將,幾乎無一人蔘加這場戰鬥?這場戰爭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戰後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要想說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李敬玄這個人開始說起。

公元615年,李敬玄生於安徽亳州。當時正處於隋末最混亂的時期,到處都在打仗,民不聊生。不過幸運的是,李敬玄倒是並沒有被戰火波及到,因爲他爹當時正擔任谷州長史。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保護自己家衣食無憂,還是不成問題的。

幾年之後,隨着唐朝開國,繼而統一天下,南方也開始逐漸恢復了穩定。到了唐朝之後,李敬玄的父親,官位也不算低,保證了李家這一家老小,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此後,隨着李敬玄逐漸長大,因爲家世的影響,李敬玄開始勤奮讀書。在讀書學習這方面,李敬玄展現出了極高的天分。年紀輕輕便博覽羣書,名聲在外。

後來,李敬玄成年之後,因爲自身確實很優秀,再加上家裏稍加運作,李敬玄被送去了長安。到了長安之後,李敬玄被貞觀年間的著名宰相馬周推薦,進入崇賢館,成了太子李治的侍讀。

成爲李治的侍讀,這應該算是李敬玄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了。

我們無法知道,當時李家的長輩們,到底是通過怎樣的運作,才幫李敬玄爭取到了這個機會。想讓當朝宰相幫忙推薦,去陪太子讀書,這顯然不大容易。但很明顯,陪太子讀書這件事,在歷朝歷代,都絕對是升官最快的捷徑之一了。

這一年,李敬玄還未滿三十歲。

成了太子的伴讀之後,李敬玄的仕途,就開始一帆風順起來。陪李治讀了幾年書之後,老皇帝李世民駕崩,太子登基上位。李治登基後,也沒忘了提攜李敬玄這個伴讀。此後二十年時間裏,李敬玄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右肅機、檢校太子右中護,最終在公元669年的時候,升任西臺侍郎,兼任檢校司列少常伯,正式成爲宰相。

這一年,李敬玄55歲。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2張

從入仕做官,到成爲宰相,李敬玄的仕途,幾乎沒有任何可說的地方。史書上對於他這段經歷的記載,除了他做過的這幾個官職之外,沒有任何記載。對於他到底有哪些政績,這二十年都做了哪些貢獻,史書上一片空白。

但這種空白,恰恰是古代絕大多數官員,最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爲這意味着,李敬玄幾乎什麼都沒做,沒有任何突出貢獻,就只是靠着陪李治讀書這段香火情,後來又踏踏實實工作,熬了二十年後資歷到了,就直接成了宰相。

這二十年當中,那麼多波詭雲譎的鬥爭,包括廢王立武、征討西突厥、滅高句麗……所有這些大事,李敬玄幾乎都沒參與,但卻直接熬成了宰相。

仕途順到這個份上,也真是沒誰了。

不過這倒也不難理解,作爲李治昔日的伴讀,李敬玄本就是李治最信任的一個人。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老老實實工作,就算沒有任何政績,李治也會硬把他提上去。

但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仕途太順,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既然李敬玄是因爲靠着皇帝的信任,所以才能成爲宰相。那麼一旦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這個宰相之位,自然也就坐不穩了。

成爲宰相之後,李治直接將最重要的人事工作,交給了李敬玄負責。對此,李敬玄倒也沒有辜負李治的期望,在主持吏部工作期間,修改了唐朝的選官程序,讓唐朝的選官制度更加便捷。這也算是李敬玄做宰相期間,爲數不多的貢獻之一了。

公元672年,李敬玄兼任吏部侍郎。公元675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書。公元676年,李敬玄升任中書令,加封趙國公。

放眼整個李治時代,恐怕都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比李敬玄升官更加順利了。

但是,隨着李敬玄官位越來越高,仕途越來越順,李敬玄卻開始漸漸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了。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李敬玄不但趙郡李氏聯宗,同時還積極和山東士族聯姻,在朝堂上積極結黨。

對於李敬玄的這些所作所爲,李治開始越來越不高興。

在李治眼裏,李敬玄就是他的一個伴讀罷了。能夠有今天的位置,也是因爲李治大力提拔。這樣一個人,只要努力工作,積極爲李治服務就夠了,結黨做什麼?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3張

對於結黨這件事,任何一位皇帝,肯定都不會喜歡。而且,尤其是對於李治來說,李治在位期間,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打壓關隴士族和山東士族,瓦解朝堂中的關隴實權派,提拔寒門官員,維護自己的統治。偏偏李敬玄作爲宰相,積極和山東士族聯姻,又在朝堂上公然結黨,這幾乎就等於是和李治對着幹了。

不過,即便李敬玄這樣做了,李治仍是對他儘可能的容忍。不管怎麼說,兩人昔日曾有同窗苦讀的情分,李敬玄好歹也算是他最信任的一個人。所以,李治還是願意多給李敬玄一些機會,希望李敬玄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但可惜的是,李敬玄非但沒有意識到這些,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反而是變本加厲了。而且,李敬玄還利用自己的職權,大肆排斥異己。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唐軍名將,劉仁軌。

劉仁軌是當時唐朝內部,最能打的名將之一。之前唐朝在朝鮮半島上,和高句麗戰鬥的時候,日本曾舉之力來援。結果卻被劉仁軌,在白江口一戰打到崩潰,徹底把給打傻了。此後日本不但直接向大唐表示臣服,派遣使臣來唐朝學習,而且之後的上千年時間裏,一直到明朝之前,日本都沒敢覬覦中國。

不管是在唐朝自身,還是從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劉仁軌都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但就是這樣一位名將,卻偏偏和李敬玄不對付。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劉仁軌是一步步打上來的,他能成爲唐朝高層,純粹是憑着自己的功勞。所以在他眼裏,李敬玄這種靠陪太子讀書而上位的官員,略微有些被他看不清。更要命的是,李敬玄也看劉仁軌很不順眼,因爲放眼整個朝堂中樞,就只有劉仁軌可以憑資歷和他硬頂,根本不把他這個宰相放在眼裏。

所以,李敬玄就開始用自己的職權,竭力打壓劉仁軌,只要是劉仁軌奏請的事情,李敬玄一律會提出不同意見。時間長了以後,劉仁軌也發現李敬玄是在針對自己,所以雙方也就徹底交惡了。

但歷史證明,李敬玄這種師徒一帆風順的人,真要鬥起來,往往鬥不過劉仁軌這種從下面摸爬滾打上來的官員。

不久之後,劉仁軌就找到了機會。

公元677年,就在李敬玄升任中書令一年之後,吐蕃進犯唐朝邊境。此後,劉仁軌很快被李治調去西邊,防備吐蕃。然而劉仁軌上任之前,卻偏偏給李敬玄埋了個雷。劉仁軌給李治上書,言稱‘鎮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4張

劉仁軌當然知道,李敬玄從來都沒有碰過軍隊,對打仗根本一竅不通。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這次上書之後,李治竟然真的同意了!

顯然,此時的李治,對李敬玄也十分不滿,想要讓李敬玄去軍中吃些苦頭。然後,李治或許就能找到理由,罷黜李敬玄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敬玄離開了京城,帶了整整十八萬唐軍精銳,進入高原作戰。

說到這裏,李敬玄這條線,我們暫且打斷一下,先來說說吐蕃這邊的情況。要不然我們恐怕很難理解,李敬玄這一戰的真正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在貞觀年間,文成公主曾遠嫁高原,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干布,爲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是,實際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不到十年之後,松贊干布就因爲瘟疫去世了。

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的大權都落入到了大相祿東贊手裏。祿東贊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吐蕃進入了一段迅速發展的歲月,開始越發強大起來。吐蕃強大起來之後,自然有了向外擴張的慾望。但此時的吐蕃,向哪裏擴張,卻成了一大難題。

唐朝那邊,肯定是不敢的。畢竟,此時的唐朝,正處於極盛時期。連強大的突厥和高句麗,都紛紛被唐朝滅掉,吐蕃自然也不敢招惹唐朝。至於說印度那邊,吐蕃倒也動過心思。但問題是,印度的氣候條件,很不適合吐蕃人生活。所以最後,吐蕃只是選擇滅了印度北部的幾個政權,然後扶持傀儡統治當地,並未真正控制印度。

看了一圈之後,最終,吐蕃還是將目光投向了青海的吐谷渾。

吐谷渾原本也是一個十分強大的遊牧政權,在唐朝初年的時候,一度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可惜在貞觀八年的時候,李世民直接派戰神李靖領兵,追着吐谷渾主力打,一口氣追了兩千多裏。自那之後,吐谷渾就被唐朝徹底打服了。殘存的吐谷渾,雖然還盤踞在青海這邊,過着遊牧的生活。但是實力已經大幅衰退,並且徹底被唐朝控制住了。

對於吐蕃來說,吐谷渾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欺負對象。首先,吐谷渾已經被唐朝打殘了,很難對吐蕃產生任何威脅。而且,吐谷渾所在的青海地區,一樣很適合吐蕃人生活。打敗吐谷渾之後,得到那塊地盤,吐蕃是可以直接收入囊中的。

於是,經過一系列準備之後,祿東贊正是帶領吐蕃,開始痛擊吐谷渾,最後逼得吐谷渾殘部,不得不龜縮到唐朝邊境,請求唐朝的庇護。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5張

吐蕃的進攻,自然引起了唐朝的重視。而且,吐蕃此舉,等於是進攻唐朝的屬國,唐朝也有足夠的出兵理由。但問題是,唐朝此時正忙着收拾高句麗,忙着處理朝鮮半島的問題,無暇西顧。所以,在這之後,唐朝就忍了幾年。

在這幾年當中,吐蕃這邊,大相祿東贊因病去世。此後,祿東讚的兒子論欽陵,繼承了祿東讚的位置,繼續領導吐蕃向外擴張。因爲之前唐朝並未管吐谷渾的事情,所以此時的吐蕃,膽子也有些大了起來。在論欽陵的帶領下,吐蕃直接向西域方向進攻,直接拿下了安西四鎮。

這下,唐朝再也忍不了了。

如果是,吐谷渾只是唐朝屬國的話,那麼安西四鎮,已經是唐朝的實際控制領土了。而且,安西四鎮在西域的位置十分關鍵,唐朝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掉的。於是,公元670年,也就是李敬玄開始擔任宰相後不久,李治正式下令,讓唐朝名將薛仁貴帶兵,前往高原,以護送吐谷渾王室回國的名義,和吐蕃開戰。

提到薛仁貴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不管是在演義小說裏面,還是在正史上,薛仁貴都是個超級能打的猛人。所以,當時薛仁貴率兵出征之後,幾乎沒人覺得薛仁貴會輸。就連薛仁貴自己,也認爲自己一定能贏。當時的薛仁貴,甚至打算直接一口氣打到拉薩去,然後直接將吐蕃也徹底納入唐朝的控制當中。

以當時雙方的軍力來說,唐軍這邊,確實有十足的戰勝把握。

但問題是,開戰之後,出問題了。

當時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自認爲是名將之後,不願屈居於薛仁貴之下。所以,對於薛仁貴的命令,他也不願聽從。薛仁貴在前面一路猛打突進,他帶着糧草在後面慢慢走,根本不聽薛仁貴的安排。吐蕃這邊,發現這個情況之後,馬上派大軍襲擊了唐軍的補給。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6張

沒了補給的唐軍,再想作戰就很難了。最終,薛仁貴兵敗大非川,雖然薛仁貴最後還是將唐軍成建制地帶下高原的,但唐軍也是損失慘重。最要命的是,經過這一戰之後,吐蕃方面發現,唐軍似乎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此後,吐蕃開始繼續向西域方向發力,企圖逐漸蠶食整個西域。至於薛仁貴,因爲戰敗被追責的原因,先是被一擼到底,然後被調去朝鮮半島平定當地叛亂。結果不久之後,又因爲在當地戰事不順,直接被流放廣西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吐蕃開始持續擴張,而且已經失去了對唐朝的忌憚,不再認爲唐朝是不可戰勝的。如果這個時候,李治馬上派一個超級猛人,領兵前往高原作戰,痛擊吐蕃的話,那吐蕃或許還會有所收斂。但結果,因爲種種原因,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李治並未能及時做出反應。雖然兩次派自己的兒子領兵,但最後也就是把吐蕃嚇回高原了事,並未真正擊敗吐蕃主力。

如此,幾年之後,就到了公元677年,這一年,吐蕃再次侵犯唐朝邊境。然後,劉仁軌上書,請求讓李敬玄去守西邊。而李治因爲討厭李敬玄,想讓李敬玄離開中樞,也同意了這次調動。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纔會出現如此離奇的一幕:唐軍雖然兵強馬壯,但主帥李敬玄,卻根本從未帶過軍隊。他麾下的將軍,也很少有真正能打的猛人。因爲從一開始,李治就沒打算讓他贏!

此時的唐朝內部,能打的猛人其實還真不少。比如被流放廣西的薛仁貴,比如使壞水的劉仁軌,再比如之前曾攻略西域十年的裴行儉,都很能打。但因爲唐朝的內部鬥爭,這些名將,一個個都沒能前去參戰。只有李敬玄這個從未帶過兵的書呆子,帶兵上了高原。

這場仗,從一開始就沒有贏的希望。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7張

公元678年9月,李敬玄帶了十八萬精銳唐軍,上了高原,並且在青海湖附近,和吐蕃主力遭遇。雖然從未帶過兵,但李敬玄謹小慎微的性子,還是發揮了作用。遭遇吐蕃主力之後,李敬玄知道自己的斤兩,逗留不前。只有先鋒劉審禮率軍進攻,最後卻被吐蕃擊敗活捉。

劉審禮戰敗後,李敬玄帶着唐軍主力,想要撤退,卻被吐蕃主力雙面夾攻,進退不得,只能退至承風嶺被動防禦。多虧了這一戰當中,有個叫黑齒常之的唐軍將軍,拼死襲擊吐蕃軍營,這才爲唐軍爭取到撤退的機會。但李敬玄撤回來之後,沒過多久,又在湟川被吐蕃擊敗。

當李敬玄帶着這十幾萬的唐軍精銳,從高原上撤下來的同時,其他方面的唐軍,倒是有所斬獲。唐軍李謹行所部,在青海擊破數萬吐蕃軍。 唐軍契苾明所部,也擊敗了一部分吐蕃軍。總算是沒讓唐軍輸得太難看,但從先前佈置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人本就是李治佈置下來,防備李敬玄全軍崩潰的後手。

就這樣,唐朝和吐蕃的青海之戰,以一種極爲詭異的方式開始,又以一種極爲詭異的形式結束。

此戰之後,李敬玄上表稱病,請求返回中樞。然而回到京城之後,正當李敬玄打算繼續回中書省上班的時候,李治卻直接下了一封詔書,直接將他貶爲衡州刺史,後又改任揚州長史。

兩年之後,李敬玄病逝於任上,終年68歲。

李敬玄雖然死了,而且在他去世一年之後,李治也死了。但吐蕃的這個爛攤子,卻被他們徹底留給了後人。經此一戰之後,吐蕃越發勢大,對西域的蠶食也越發肆無忌憚,最終終於導致吐蕃徹底崛起,成了唐朝後來的心腹大患。

李敬玄不通兵事卻統領唐軍,他對唐朝產生哪些影響? 第8張

如果當時李治能夠派一個真正的猛人,上高原痛擊吐蕃主力一頓的話,說不定後來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