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現在哪些地方?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現在哪些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東吳“第一謀士”魯肅,表面老實本分,實則是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17年,東吳謀士魯肅病逝於家中,這個噩耗傳到吳宮之後,吳主孫權匆忙趕往魯肅府中對其進行悼念,悼念完畢之後,吳主孫權親自爲這位昔日的東吳功勳之臣舉辦了葬禮,讓魯肅能夠風風光光地下葬。

我們都知道魯肅有東吳“第一謀士”之稱,但是他卻始終以一種老實本分的姿態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之中,那麼正史中的魯肅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魯肅出身於豪族,他的家族是臨淮郡頗有名望的士族,魯肅的父親在魯肅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病逝了,他是由祖母養大成人的。

青年時期的魯肅習文習武,胸懷大志,是臨淮郡一代公認的青年才俊,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張角等人率衆在各地揭竿起義,不就之後,這個消息傳到了魯肅的家鄉,魯肅受其感召,便在鄉里召集青年人練兵習武,爲日後在家鄉發動起義做準備。

當時,另一位素有名氣的青年才俊周瑜在臨淮郡周邊任巢長,他正在爲籌糧之事着急上火,而這個時候,下屬向他介紹了臨淮郡的魯肅,說其是一個仗義的豪傑。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現在哪些地方?

周瑜聽後,便領着部下前往臨淮郡去拜訪魯肅,周瑜與魯肅一見如故,互相暢談理想,隨後,魯肅在獲知周瑜的難處之後,便慷慨的送了周瑜一倉糧食,解了周瑜的燃眉之急。而這件事情之後,魯肅和周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爲了互幫互助的好友,隨後,在周瑜的引領之下,魯肅走出了臨淮郡,開啓了他頗爲傳奇的奮鬥旅程。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他的城府展現在他不顯山,不漏水,站的高,看的遠。

魯肅從故鄉離開之後,收到了漢末軍閥強人袁術的邀請,但是他深知袁術並非明主,乃是一個利益薰心之人,結局不會太好。便嚴詞拒絕了袁術。

但是袁術並沒有就此罷休,他派出大軍攔截魯肅等人南遷,意欲逼迫魯肅就範,屈服於他,但是魯肅不爲所動,一方面命部下襬出陣式進行抵禦,一方面據理力爭進行抗爭,袁術麾下的部將自知理虧,又見魯肅和他的部下派出死戰的架勢,只能夠率部退走,放魯肅等人離開。

《吳書》曰: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爲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後雄傑並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乃使細弱在前,強壯在後,男女三百餘人行。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爲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

而袁紹最終的下場也和魯肅所預料的那樣,最終兵敗身死,成爲軍閥強人中令人唾棄的對象。

魯肅在擺脫袁術的追兵之後,在好友周瑜的引見之下,投入到小霸王孫策的麾下,至此,魯肅就開啓了自己作爲孫氏一族心腹謀臣的下半生。

在魯肅的輔佐之下, 孫策很快就在江東之地站穩了腳跟,成爲漢末時期擁有一席話語權的軍閥強人,但是好景並不長,孫策外出狩獵之時,遭人刺殺,身死人手。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承其遺志,帶領部署南征北戰,開疆擴土。在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之下,孫權逐步統一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完成了父輩沒有完成的夙願。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現在哪些地方? 第2張

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境後,便將目光瞄向了江東之地,隨後,曹操集結數十萬大軍,揮軍南下,對江東之地形成武力威懾。

與此同時,曹操爲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派出使者前往江東,遊說吳主孫權獻地歸降,當時,在東吳的朝堂之上,以張昭爲首的江東老臣力勸孫權識大局,歸降曹操,以免成爲階下囚。而在場的魯肅則是一言不發,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等到散朝之後,魯肅孤身一人找到了孫權,然後結合利弊,勸解孫權切不可歸降曹操,以免落一個被“秋後算賬”的下場,魯肅的一席話,頓時令孫權醒悟過來,他當即按照魯肅所說的,召集周瑜等將領,集結兵力,加緊修築防禦工事。

就這樣,在隨後的赤壁之戰上,東吳在君臣一心下,最終以少勝多,擊敗了強敵曹操,使得三國並立的局面提前到來。

周瑜死後,魯肅成爲了東吳執掌軍政大權的大都督,而當時,東吳與劉備因爲荊州之地的控制權發生衝突,以呂範爲首的東吳將領要求孫權對劉備用兵,但是唯獨魯肅卻從全局出發,勸解吳主孫權被荊州借給劉備,以此來讓二者都同盟關係更加穩固,而孫權經過再三的深思熟慮, 最終尊崇了魯肅的意見,將荊州借給了劉備,使得兩個陣營之間的矛盾衝突被化解。

後續,劉備依靠強兵奪取益州之後,魯肅就親自約見了劉備陣營中的頭號將領關羽,據理力爭地要求劉備陣營歸還荊州之地,而關羽則是用自己的威嚴和說詞與魯肅針鋒相對。雖然說這次約見的氣氛不好,但成效很大,

魯肅作爲三國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現在哪些地方? 第3張

很快,劉備陣營就迫於各方面的壓力,與吳主孫權講和,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劃撥給東吳,蜀漢則是留下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而在魯肅的有生之年裏,魯肅始終作爲一個調和人,調和東吳與蜀漢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使得兩個陣營化干戈,爲玉帛,互幫互助,齊心協力一致應對強大的曹魏集團。

當時,東吳政權中的呂蒙,張昭等人曾因爲魯肅的主和戰略,曾多次在吳主孫權面前中傷魯肅的爲人,但是魯肅卻選擇充耳不聞,不做迴應,使得吳主孫權深深的被魯肅的爲人所折服。

與此同時,魯肅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從不在朝堂上與同僚們針鋒相對,他生怕如此去做一方面會傷了和氣,一方面會令朝局生亂,因此他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都會選擇與吳主孫權單獨進行交流,並且始終都是對事不對人,使得東吳的朝堂之上沒有出現過羣臣互相攻擊的事件。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因病離世,時年46歲,魯肅病逝後,吳主孫權十分痛心,在吳主孫權心裏,魯肅是一個股肱之臣,是他的左膀右臂,魯肅的病逝,令他失去了一個可以爲他分憂,爲他解難之人。

魯肅病逝後,呂蒙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爲了東吳的主將,他一改魯肅的方針,率兵強襲荊州西部三郡,使得蜀漢名將關羽身死,而呂蒙的這一舉動,徹底使得三國並立的局面被打破,蜀漢和東吳因爲此事,雙方的關係產生裂痕,而曹魏政權趁着兩個陣營較勁的間隙,開始不斷積蓄力量,趁勢滅亡了蜀漢,使得東吳只能夠偏角一隅,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因此,我們回過頭再看魯肅,才發現他不負東吳“第一謀士”的盛名,他雖然看上去老實本分,但實際上他充滿了智慧,是一個具有城府之人,而東吳能夠與蜀漢,曹魏三國並立,功勞最大的就是魯肅,他審時度勢,站的高,看的遠,使得東吳在他的管治之下,疆域不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擴張,經濟和人口也是有顯著的發展,因此,文者原稱魯肅爲三國時期最具城府之人,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