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禪在位長達41年,其實他的城府很深

劉禪在位長達41年,其實他的城府很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禪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民間歇後語中,劉禪常被認爲是昏庸無能的皇帝,比如阿斗的江山——白送;司馬昭試探劉禪——樂不思蜀。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劉禪在表面上很麻木和遲鈍,但在這背後,其實是劉禪的大智若愚,韜光養晦的表現。從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他的一個問題就可以看出劉禪其實是很有城府的,只是隱藏的很深,很難被察覺出來,瞞天過海的背後也藏着一份機智和狡黠。

劉禪在位長達41年,其實他的城府很深

一、正史對後主劉禪的刻板印象

劉禪(公元201—271年),字公嗣,後主劉禪的一生以託孤大臣諸葛亮的逝世爲分界點,諸葛亮於公元234年逝世,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哭着說定會盡全力輔助後主,劉備後來又下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所以在諸葛亮主政期間,真正地做到了“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甚至連責罰二十軍棍這種小事也需要丞相做決斷 ,劉禪其實就是名義上的皇帝,軍政大權皆由諸葛亮把控,諸葛亮纔是蜀漢政權的代理人。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劉禪在政事方面根本插不上手,他的才能也無法顯露出來。

所以在諸葛亮輔佐他的11年裏,他並沒有什麼作爲,但是單從這一方面並不能判斷劉禪就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發展。

二、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其實在諸葛亮主政期間,劉禪養光韜晦是最好的選擇,因爲諸葛亮大事小事都親力而爲,將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蜀國事物並不需要劉禪插手,更何況劉備託孤時劉禪才22歲,並沒有執政經驗,也沒有足夠的威望魄力去領導蜀國。

而諸葛亮和先帝一起出生入死,屢獻奇策,在蜀國的資歷和名望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諸葛亮在處理政務時,劉禪則在諸葛亮教導下,學習《韓非子》等各類史書典籍及治國之術,爲了以後更好的執政。

劉禪在位長達41年,其實他的城府很深 第2張

三、後主劉禪真正的實力

在諸葛亮逝世後,劉禪親理朝政,逐漸地顯露出治理國家的才能。

①:借刀殺人

比如在魏延和楊儀相互上書對方造反時,劉禪直接問了一句:“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衆,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劉禪識破,在他被楊儀殺害後並沒有因諸葛亮生前認定的“反骨”論對魏延趕盡殺絕。而是下詔說:"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之後還找了個理由把楊儀貶爲庶民。在這件事情上就可看出後主劉禪並非昏庸,相反他通過這個事件鞏固了自己的權力,收回了軍政大權。

因爲兩人在諸葛亮去世後爭奪軍政大權,他們認爲劉禪昏庸無能,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最後呢?

劉禪利用兩人的矛盾,他們內鬥產生了分歧,楊儀將魏延殺害並夷滅三族,劉禪玩了把借刀殺人,後來楊儀因多出怨言而被貶爲庶民。劉禪就把權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裏。

②:制衡羣臣

劉禪爲了防止出現權臣專政的問題,就讓費禕擔任尚書令,主管政務;讓蔣琬擔任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事務有交叉的地方,但兩人又相互制衡,以此來保障朝廷的平衡。這也體現了劉禪優秀的帝王術,能夠駕馭羣臣。

③:後主劉禪廢除丞相一職。

後來到公元246年,蔣琬病逝;公元253年,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

之後劉禪便獨掌大權,自攝國事,改變了蜀國丞相制的政治傳統。

④:休養生息,停止北伐

諸葛亮主政期間,劉禪就曾向他建議 “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其實北伐只是諸葛亮爲了報答先帝遺囑而進行的勞民傷財的行爲,且蜀國國力在三國中最弱,北伐是一場根本沒有勝算的戰爭。所以劉禪主政期間,體恤百姓疾苦,果斷放棄了北伐 。

四、一個問題看透後主劉禪

如果上述措施都是劉禪的常規操作的話,那麼在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的一個問題則暴露劉禪的真實想法。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臨終之際,蜀主劉禪派遣李福前來軍前問候諸葛亮,先是問了誰可以擔當丞相大任,之後諸葛亮推薦蔣琬和費禕。

劉禪在位長達41年,其實他的城府很深 第3張

之後他問了一個看似普通實則是陷阱的問題:“陛下問丞相之子將安處?”

諸葛亮很聰明,他聽出來後者劉禪的意思,說“不勞陛下費心,臣家中尚有800桑樹,足以養活他”

諸葛亮之前還說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

因爲當時諸葛亮的威望很高,而當時封妻廕子很普遍,劉禪懼怕諸葛亮的兒子再專政以削弱自己作爲國君的影響力。

總結:由此可見,劉禪對於諸葛亮還是有戒心,這也說明劉禪很看重自己的皇位。他也有政治家必備的基本素養,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他並沒有展露自己的治國才能,在自己主政期間,主張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蜀國在戰爭中損耗的國力,他更看重國家和人民的現實利益,並不追求所謂的“匡扶漢室”這種不着實際的理想。

所以劉禪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辯證地看待問題,才能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後者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