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考據學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國的文學發展產生過什麼影響?

考據學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國的文學發展產生過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考據學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國的文學發展產生過什麼影響?其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註疏、輯佚等。對於考據學,其治學之根本方法,在“實事求是”,“無證不信”。

發展概況

在中國學術史上,考據學同所謂漢學是密切聯繫的,是漢學家所使用的治學主要方法。漢學是對宋學的一種反動,濫觴於明末清初,大盛於乾嘉時代,考據學大體也是這樣。

考據學產生在明代中後期,“它與清代考據學不論從時間的前後銜接,還是從學術思想、治學方法及學術成果的繼承和發揚上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清代考證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有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孫,等等,考證方法大同小異。到了章學誠,又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論點,又前進一步。

產生原因

學者嘗以爲清代考據學之興盛緣於清初的文字獄政策。清代考據學與文字獄的關係問題,很多學者認爲,清人從事考據學是爲了逃避文字獄的迫害而躲入故紙堆中。

作用及影響

考據學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國的文學發展產生過什麼影響?

關於清代考據學對後世的作用和影響,有些學者認爲,考據學“了無益處”、“究復何用”,完全否認考據學的價值和對後世的貢獻。實際情況到底怎樣呢?我們知道,清代考據學者不僅對傳統儒家經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還對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更大範圍內的傳統文化典籍進行了清理和爬梳。他們通過校勘、辨僞、輯佚、註疏、考訂史實等多種手段,對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僞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許多面目全非、久已散佚、真僞混雜的文獻基本恢復了本來面目,使許多晦澀深奧、不能卒讀的典籍,大體可供閱讀研究。

如果沒有清代考據學者的整理與研究,近現代學者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不知要走多少彎路,耗費多少精力。儘管其研究和整理尚未能進入理性的批判與反思這一層,但他們爲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較爲翔實可信的資料。

的確,清代考據學是研究傳統文化學術最基本的方法。不論是近代學者,還是現代學者,無論其承認也好,諱言也好,只要是以我國傳統文化典籍爲研究領域或研究對象的,都或多或少地要運用清代考據學的成果和方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代學者對清代考據成果和考據方法的廣泛運用和借鑑,充分說明了考據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特別是清代考據學所具有的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懷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於超越前人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攘人之美”、反對抄襲的學術規範,對於我們今天從事學術研究仍然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