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襄樊之戰的結果怎麼樣?對蜀漢對三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襄樊之戰的結果怎麼樣?對蜀漢對三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赤壁之戰後,蜀漢集團成爲三家中收穫最大的,劉孫聯軍不僅擊敗北方的曹操,拖延其一統天下的步伐,劉備也乘機取得荊州四郡,“羣下推先主爲荊州牧,治公安”,隨後謀取益州。在漢中之戰中,曹魏軍大敗,劉備進位漢中王,蜀漢事業進入鼎盛。然而隨着大將關羽的孤軍北伐,蜀漢發展開始走起了下坡路,雖然關羽也取得一定成果,但被呂蒙白衣渡江“偷家”了,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俗語由此而來。作爲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關二爺真的是因爲心高氣傲而大意北伐嗎?這場襄樊之戰對魏蜀吳各方集團的影響有多大?

襄樊之戰的結果怎麼樣?對蜀漢對三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一、時機正好,威震華夏

“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爲了迷惑關羽,東吳大將呂蒙抓住其心高氣傲的特點,屢次寫信示弱,通過吹捧關羽來使其麻痹大意。後來呂蒙詐病返回東吳都城,任用還沒有什麼名聲的陸遜頂替自己,陸遜也發揮了老上司的吹捧之術,把關羽誇得飄飄然起來,讓關羽甚爲輕視陸遜,愈發大意,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爲後來自己孤軍北伐無果而有家不能回埋下伏筆。但關羽對北伐的判斷真的是魯莽嗎?是呂蒙的“詐病”以及對陸遜的輕視影響了關羽的判斷嗎?

若不是關羽自持勇猛,以一州之兵孤軍北伐,而是和大哥劉備“報備”一聲,或許北伐就成了。拋開對東吳的“大意”,事實上關羽選擇北伐並發動襄樊之戰的確是很好的時機。在此之前,孫權就因爲劉備取益州而不還荊州一事翻臉,趁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之機拿下荊南三郡。爲了避免雙線交戰,劉備孫權進行和談,雙方以湘江爲界,各領三郡瓜分荊州,和談取得完美結果,雙方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纔是關二爺對東吳放鬆警惕的最大原因。此外,孫家和曹魏還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會戰——“濡須會戰”,在數萬兵力的拉扯下,雙方各有勝負,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孫權親征合肥,卻因爲張遼八百騎奮威逍遙津而差點隕落,因此關羽確信東吳的兵力僅能保留長江沿線佈防,是沒有機動力量可以用來強奪荊州的。

襄樊之戰的結果怎麼樣?對蜀漢對三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第2張

此外,曹操方面也不好過,先是漢中失利,後來又有耿紀、吉本等漢獻帝身邊的親信反曹,再到烏桓,鮮卑之亂,甚至還有自己的守將想要反曹聯劉的,這才讓關羽有了動襄樊的念頭。雖率領一州孤軍,但關羽可謂勢如破竹,甚至本來投降曹操的地方勢力都來附和關羽,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爲之支黨”。同時關羽還有天公作美,“八月,漢水溢流,害民人”,關羽藉機水淹來援救襄樊的七軍,斬龐德,擒于禁,直逼漢獻帝所在的許都,威震中原。

二、聯盟破裂,持傲喪命

然而無論是和蜀漢有聯盟的東吳,亦或是勢力最強的曹魏,很顯然都不想讓劉備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尤其是作爲盟友的東吳,原本劉備不過是四處依附他人之輩,在孫權手下可是有着江東六郡,比起劉備可以說是隻強不弱,赤壁一戰自己更是出了大力,反而給劉備做了嫁衣。本來以爲劉備取了益州就會歸還之前借的荊州,沒想到劉備狼子野心,又想得了涼州才肯收手,倘若關羽順利取下襄陽、樊城,則蜀漢實力大增,不僅足以和曹操抗爭,關羽若是從荊州順長江而下殺來,吞併東吳是十分容易的。而此時曹操面對關羽的進攻也坐不住了,“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進行求和,於是孫權決定哪怕之前的聯盟破裂,也要抑制蜀漢發展。

一面倒的戰局讓關羽有些“飄了”,而此時東吳的大將呂蒙正好“病重”,頂替的陸遜是個“仰慕”自己的人,來信中一頓猛誇讓關羽心生驕傲,“羽意大安,無復所嫌,稍撤兵以赴樊”。在關羽得到于禁等人的軍隊數萬人後,因糧草不濟而擅自撕毀曾經訂下的湘水盟約,徑自取用孫權湘關的糧米,孫權再聯想到曾經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罵了孫權的使者,拒絕通婚,這些都讓孫權很是惱怒,決定對關羽動手,勢單力薄的關羽在南郡失守後想要逃回益州,但被東吳設下埋伏,關羽不但沒有攻陷襄陽和樊城,反而丟失荊州三郡、兵敗身亡,蜀漢實力大傷。

襄樊之戰的結果怎麼樣?對蜀漢對三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第3張

三、反目成仇,龍虎相爭

關二爺發動的襄樊之戰並沒有因爲他的死而結束,他成了蜀漢和東吳相爭的導火索。爲了給義弟報仇,劉備也不顧之前的聯盟之誼了,想着友誼的小船自己也能劃,於是在稱帝后一狠心,直接起兵討伐東吳,然而三弟張飛卻在途中因爲鞭打手下而被手下謀殺,蜀漢鐵三角只剩劉備一人。同時,劉備一意孤行的伐吳大戰也因爲陸遜在夷陵的一把火燒卻了戰意,“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只得退到白帝城,和孫權講和。

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失敗,讓原本如日中天的蜀漢勢力一下蜷縮到僅有益州這麼一塊地盤,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也使得隆中對成爲虛話,劉備手底下的人才軍隊也損失殆盡,這些打擊不可謂不大。東吳則藉此佔據荊州六郡而“全據長江”,進一步鞏固了東吳政權的安全。但兩家本來牢固的聯盟因此破裂,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在孫劉互相削弱之際,曹魏則按兵不動,等待着對蜀漢和東吳蠶食鯨吞的機會,這兩戰之後,可以說東吳和蜀漢再無單獨抵抗曹魏的可能,甚至於聯手都可能不是對手。或許已經身首異處的關二爺不會想到,自己“頭腦一熱”發動的大戰,竟然使得蜀漢一步錯步步錯,和東吳一道不可避免走向覆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