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建炎南渡是如何發生的?對南宋產生了哪些影響?

建炎南渡是如何發生的?對南宋產生了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炎南渡或稱宋室南渡、高宗南渡,亦有人稱爲靖康南渡,廣義上指的是宋室的南遷,狹義上是指兩宋交替之際北宋皇室康王趙構爲了躲避北方女真人的追擊,南逃到江南地區的歷史事件。從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國以“搜山檢海捉趙構”爲號,連續派兵追擊南下的趙構,最終還是宋金兩國以和談結束。此後,宋金兩國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歷史

從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太宗以“搜山檢海捉趙構”爲號,派兵追擊南下的宋高宗,最終宋高宗定都臨安。

經過十多年戰爭後,宋金兩國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紹興和議,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建炎南渡是如何發生的?對南宋產生了哪些影響?

面對內有流寇犯上作亂,外有胡人虎視眈眈的局面,宋高宗在建立南宋政權之初,通過下放將領權力,穩定了政治政局,又任用權相秦檜,集中權力壓制武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在江南立國最久的偏安政權。

南宋不願意投降金國,無論是王公貴族、文臣武將、還是普通百姓、販夫走卒瞬間涌向蘇杭地區。南方各個都市和地區面對這一局面,當地的社會風俗也隨着發生了巨大變化。

背景

靖康之難中宋徽宗和宋欽宗還有衆多的宋朝宗室包括皇后,嬪妃,皇子,公主等被金國俘虜擄到北方,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因在外地勤王招兵,倖免於難,成爲碩果僅存的皇室宗族。靖康二年(1127年),當金軍從汴京撤軍時,擔心自己統治力量薄弱,無法鎮壓宋朝軍民的反抗,於是建立僞楚政權,立原宋朝官員張邦昌爲僞楚皇帝。張邦昌萬般無奈被迫稱帝,又擔心被宋朝以謀反之罪論處,只好以孟太后的名義,下詔傳位給趙構。

過程

趙構即位

靖康二年(1127年),死裏逃生的趙構從今河北南下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稱帝,改元建炎,重建大宋王朝,是爲宋高宗。即位之後,趙構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生母韋氏爲“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爲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期初高宗迫於當時形勢起用主戰派的大臣李綱爲宰相,但不久之後又將李綱趕走,崇信汪伯彥、黃潛善等佞臣,無力收復中原。

金軍南下

建炎南渡是如何發生的?對南宋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2張

金國聽到高宗即位後,舉國譁然,後悔當初宋金談判時放回做政治人質的他。而金國扶持的張邦昌傀儡政權也迅速瓦解,張邦昌火速退位,於是金國開始整兵備馬準備再度南征。南征的目標就是活捉高宗,稱之爲“搜山檢海捉趙構”。東路軍是以撻懶和完顏宗弼爲帥下淮南,西路軍派婁室和訛裏朵攻打陝西,中路軍粘罕率軍進犯兩湖。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完顏宗弼接到金太宗命令率本部人馬隨完顏宗輔大軍一起南下。完顏宗輔自河北出發,完顏宗弼爲先鋒,先後攻佔濮州、開德、大名等地,一路勢如破竹,所過州縣,即破或不戰而降,金兵一直打到長江北岸。

南渡之路

高宗聽說金軍一路南下,跟他當時在金營做人質時候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只要是聽到金軍鐵騎南下的消息,馬上準備逃跑,一路南行。先是過淮河再渡過長江,從濟州逃到了鎮江,建炎三年(1129年)一月,韓世忠在沐陽潰敗,金軍快速南下。數百騎兵到達揚州西北之天長。不久金人破天長軍。高宗得內侍探報,即穿盔甲乘馬出門,出走揚州,而百官和宰相竟然不知此事。高宗慌忙出逃,來不及收拾行李,連皇帝的龍袍、冠冕、溪印和出行的儀仗器具,甚至從東京汴梁請來的太祖牌位還有一些國家機密文件統統被金軍繳獲,城內軍民聽說皇帝逃出城外,也紛紛向城外逃跑,有的大臣甚至連官印都來不及拿走。高宗渡江到京口;再奔鎮江;至甲寅再次長州;乙卯次無錫;丙辰次平江府。

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改江寧府爲建康府(今南京市)作爲行都。金軍以完顏宗弼爲帥,再次以四路大舉南侵,完顏宗弼親自親率主力追擊高宗。高宗向金乞和,表示自己現在處於“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的地步,希望金國“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派兵了。但是金國主帥全不理睬,一舉突破了南宋佈置的長江防線,繼續向南進軍。高宗迫於當時主戰派和軍民抗金的輿論壓力,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同年三月,苗傅和劉正彥利用禁軍將領對高宗人事安排等不滿,發動兵變,殺了高宗信任的同籤書樞密院事王淵還有他周邊的一些宦官,他本人也被迫禪讓於皇子。四月,高宗在文臣張浚、呂頤浩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勤王之師的擁護下復辟。復辟後高宗舉行仁宗法度,錄用元佑黨人,多方改易政策。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完顏宗弼率金軍渡過長江天塹,打敗杜充所率領的宋軍,攻克建康,派遣帳下諸將分別徇近地,他本人則親率大軍攻取廣德軍路、湖州(今屬浙江)等地,兵鋒直指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面對咄咄逼人的金軍,高宗無路可去,又接到金軍逼近臨安府消息。只好被迫採取入海避敵,高宗從臨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再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而此時的完顏宗弼派阿里、蒲盧渾爲先鋒領四千精兵追襲高宗;又派訛魯補、術列速攻取越州。阿里軍連破宋軍,宋軍無力抵抗,金軍逼近明州。高宗無奈決定組織行朝入海避金軍主力鋒芒,坐樓船逃往定海(今浙江鎮海),渡海到昌國(今浙江定海)。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三,高宗乘御舟到台州章安鎮(今浙江黃岩東北),在這裏停留了半個月稍作休整,後向溫州沿海移動,二月二日到溫州江心寺。完顏宗弼在正月十六日攻陷明州後,也積極備船,準備入海追獲高宗。高宗得知金軍主帥將至明州,無可奈何只好讓御舟漂泊在臺州與溫州間的海上。

金軍北撤

高宗在溫州沿海漂泊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候潮溼河道港岔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軍又在海中遇上大風暴,也被宋軍水師打得大敗,鑑於後方空虛,戰線漫長,屢遭宋朝抗金武裝的襲擊,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只得在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撤兵北返回國,並對外聲稱已完成“搜山檢海”的目標。北上時,帶着從江南各地區所掠奪來的大量金銀財寶沿大運河北還,臨行前還將古城臨安付之一炬。沿途所過州府縣衙均遭縱火焚城,姦淫擄掠,延綿數千裏到處都是煙焰不絕。

在北撤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截斷退路,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兵力圍困金兵十萬之衆,竟相持四十八日,宋軍水師戰船高大,扼守江口,使得金軍無法過江。而金軍雖然兵多,但是戰船很小也很少,又不善水戰,兩軍交戰十幾回合,金軍損失慘重。完顏宗弼無奈只得張榜立賞,求破宋良策。一個姓王的福建人因貪賞而獻策,主張用火攻。金軍上下馬不停蹄地趕製火箭。宋軍的船隊由於巨大停在江上不能移動,完顏宗弼令軍士駕小船向宋軍戰船篷帆射火箭,宋軍大敗,主帥韓世忠和少數僥倖沒死的將士在瓜步棄舟,從陸路逃回鎮江,金軍得以北撤。途中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岳飛在建康牛首山、韓府山一帶設伏,修建工事,伏擊金兵,金軍損失慘重。牛首山大捷後,宋軍乘勝追擊,將全部金軍將士驅逐過江,一舉收復建康,北還後的完顏宗弼從此不再主張南下攻宋,而金軍再也不敢渡江。

結果

定都杭州

紹興元年(1131年),宋高宗升杭州爲臨安府(今杭州市)作爲“行在”,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臨安爲行都,建康改爲留都。

“中興四將”中得岳飛通過北伐,奪回由金扶植的僞齊政權一部分中原土地。宋高宗在苗劉之變後,一心議和以保半壁江山,和岳飛的北伐意向始終相左。宋金在紹興八年(1138年)首次議和,南宋一度收回河南與陝西部分領土。

紹興和議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快速攻下河南與陝西,並繼續深入南下。由於宋朝軍民抗戰英勇,金軍在川陝、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七月,金將兀朮南攻不利,轉攻郾城,被岳飛打敗,轉攻穎昌,又爲岳飛敗。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兀朮出逃開封,北方各地義軍紛紛響應,以至於金人南望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在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大有起色的北伐之功,就此結束。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爲界。宋割讓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紹興和議》生效後,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注 2],宋高宗擔心欽宗回國後,自己會失去皇位,且宋高宗因爲自己已經絕後(宋高宗唯一的兒子在苗劉兵變中受到驚嚇而病逝,而相傳高宗靖康南渡時壓力太大,患上陽痿症而不育),又因爲民間傳聞宋太宗以燭影斧聲謀殺宋太祖而篡位,且完顏吳乞買是宋太祖投胎(一說阿骨打是宋太祖投胎),要來滅亡宋朝,故高宗想把帝位傳承給宋太祖的後代,讓民衆支持宋朝,也不想讓宋欽宗或其子孫繼承大寶,所以拒絕接回欽宗,欽宗到死也沒能回到宋朝。

評價

宋高宗的南下使得金朝失去消滅宋朝的的機會,爲宋朝的繼續和後來的與金對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宋高宗成爲南宋第一代皇帝,奠基了南宋一百五十餘年的基業。

影響

夷夏之防與正統之說

靖康之難的歷史鉅變,使得宋朝軍民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熱情空前高漲, 夷夏之防之說更容易被世人接受,宋室南遷後一方面防止武將北伐,另一方面加強夷夏之防的教育,成就了南宋一大批愛國詩人和詞人,例如:陸游、辛棄疾等。南宋爲了宣揚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不得不從歷史中尋找和自己有類似經歷的王朝例如:蜀漢,並且大力讚揚和宣傳蜀漢的正統性,而且矮化和醜化曹魏的正統性和曹操等人物。由此,民間有了“聞劉玄德敗,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的局面,而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後世對曹魏等歷史人物的看法,六朝的後世歷史認受地位也得以加強。

表彰忠義和嚴懲罪臣

宋高宗南渡後初建的南宋政權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流寇、山賊等不斷的起兵作亂,同時,各地手握重兵的將帥也時刻影響着南宋的安危,而外部還要面臨來自北方金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以上這些問題需要宋高宗重整秩序,確立南宋權威。高宗南渡後,馬上着手錶彰各地軍事力量英勇抗金的行爲和嚴肅懲治一些投降罪臣。例如傳統儒家道德觀中的忠勇和氣節在對待張邦昌、宋齊愈及洪芻等人的審訊中,被渲染的淋漓盡致。高宗以穩固士大夫階層爲主體的南宋政治基礎,以及重建皇權支配下的軍事力量,使得初步建立的南宋政權逐漸穩定。

北伐論調

宋室南遷以來,讓宋朝的統治中心從中原到江南偏安一隅,南宋朝廷和民間的“報君父之仇”、“收復北方失地”、“迎回二聖”等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

文化傳播

兩宋交替之際,大規模的中原人隨宋室南遷到江南地區,給南方傳統文化特別是飲食文化、娛樂活動、節日及城市建設帶來了一定影響,而以北宋首都東京爲代表的中原文化在南方迅速傳播開來。宋室南遷還導致南方和北方兩種方言有了接觸,從而形成了今天帶官話色彩的吳語杭州話。

正院畫或院體畫的名稱,書畫界有人認爲始於建炎南渡,但其實該畫風並不始於南宋,只是到南宋時代,院畫的風格發展更突出。

宋高宗南渡並遷都杭州之後,畫師繡工雲集蘇杭地區,刺繡絲綢業開始興盛,促進了蘇杭一帶刺繡工藝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

由於北方諸多官窯被金國佔領,宋高宗南渡杭州後,只好另起新窯,燒製官窯瓷器。官窯是宋朝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一。南宋官窯承襲北宋舊制,靠澄泥作範,製作手藝規整精緻,瓷器釉質晶瑩透澈,爲世人珍愛。由於存世稀少,現存的官窯價格不菲。

經濟中心南移

宋室南渡後,安置北方擁入的難民和軍事、財政的問題比較突出,趙構通過賣斷公田的做法,來一一解決這些問題。 宋室南遷導致南方生態環境因素變化,江南被大規模開發,中國社會經濟重心徹底轉移到了南方,中國從此進入北方主抓政治,南方主抓經濟的二元時代。

社會

南渡江南的高宗,不太適應南方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到了杭州,高宗發現當地人愛吃烤田雞,又因田雞扒皮後的姿勢和人很像,所以高宗發佈禁令,官民軍士不許吃田雞,違者論處。南方人期初還十分抗拒,最後田雞買賣被迫轉入地下。

軼事

高宗南渡的傳說歷代民間廣泛流傳,特別是“泥馬渡康王”傳說流傳更廣。高宗南渡中的曾救過高宗渡江的神人崔府君,事後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尊崇與封賜。這與高宗“神道設教”和穩定政權的手段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