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圓明園中最早運用泰西水法的景點是哪個?

圓明園中最早運用泰西水法的景點是哪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圓明園中最早運用泰西水法的景點是哪個?此景就是水木明瑟,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在映水蘭香東北,本景爲仿揚州水竹居。室內用西洋式水力機構驅動風扇,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用“泰西水法”水聲造景的先例。

文物景觀

水木明瑟景區位於濂溪樂處東南,正好建在中部水道中段,雍正時期就已建成,起初叫“耕織軒”。水木明瑟主體建築臨溪而建,名叫豐樂軒。在豐樂軒北爲“知耕織”和“濯鱗沼”殿。豐樂軒東北即著名的“水木明瑟”殿。“水木明瑟”殿又俗稱風扇房,將水引入殿宇,模仿西洋水法,利用水力推動風扇,既圖涼快,又有水聲,泠泠瑟瑟。在炎熱的夏天這裏一直是帝后避暑的好地方。

揚州水竹居

“水竹居”是揚州歷史上的一座光彩燦爛的名園。提起“水竹居”,誰都想捷足登臨,瞻仰一番聲名久揚的歷史勝蹟。水竹居位於揚州瘦西湖畔,今日的望春樓,念四橋而此,沿水柳蔭遮蓋,芳草萋萋,碧波漣瀲,園內屋宇相聯,亭閣相輝,假山聳立,一片清晰而又逸暱的景色,這是九十年代初的新建築,它不僅把瘦西湖點綴得更加玲琍盡致,而且又豐富了念四橋景觀,誠如吳奔星先生詩中所說:“今是昨非一楚驚,蕪城無處不新生。珠簾卷卻山河壯,廿四橋頭月更明。”

泰西水法

圓明園中最早運用泰西水法的景點是哪個?

《泰西水法》是一部介紹西方水利科學的重要著作,明意大利入華耶穌會士熊三拔(Sabbathino de Ursis,1575—1620)著,徐光啓整理,六卷,成書於萬曆四十年(1612)。闡述取水工具、蓄水、尋水、辨水質及蒸餾提取藥露諸法,並繪有龍尾車、玉衡車、水庫簡圖。

《四庫全書總目》明確指出:“西洋之學,以測量步算爲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於民用,視他器之徒矜工巧,爲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講水利者所必資也。”

乾隆御詩

來自《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乾隆御詩:

《水木明瑟》(調寄秋風涼)(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轉風扇。泠泠瑟瑟,非絲非竹,天籟遙聞,林光逾生淨綠。酈道元雲: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達;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茲境有焉。

林瑟瑟,水泠泠,

溪風羣籟動,

山鳥一聲鳴。

斯時斯景誰圖得,

非色非空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