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打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打仗,如何掌握對方的人馬數量?

在古代兩軍交戰之際,除了對戰術、士兵體質和能力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以外,探知對方人馬數量和戰術部署也是重中之重。

知道對方的情況如何,權衡過後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作戰方案,古代通訊技術落後,大多時候沒有辦法做到完整的偵查對方的人數,但我國古代打仗的將領們卻可以憑着多年來在戰場上的作戰經驗來判斷出對方的人馬數量。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古代戰場

根據竈坑和糧草來判斷對方人數

“兵不血刃,則爲上道”,在領兵作戰的時候,除了兩軍正面交戰以外,最重要的還要講究作戰計劃,諸葛亮當時手中沒有一兵一卒,一人守着一座空城,就是虛報了己方的人馬數量,成功的嚇退了敵軍。

宋朝的名將岳飛號稱擁有百萬大軍前來攻打東平,就是爲了運用心理戰術讓對方產生懼怕,制定錯誤的作戰計劃,在戰場上搶佔先機。

而在明朝土木堡一戰中,明英宗對外宣稱自己有50萬兵力,但實際算上隨身的錦衣衛,明英宗所能調動的士兵不過只有15萬人。

他之所以如此對外宣稱,一來是爲了振奮軍心,讓一些基層士兵不清楚明軍整體實力,確信己方實力雄厚定然會大獲全勝,二來是想要迷惑敵人,讓敵軍畏懼明朝的五十萬兵力,因爲懼怕全軍覆沒而不敢輕易發起進攻。

事實證明,明英宗的這個辦法非常有用,對方的確因爲“50萬大軍”而不敢輕舉妄動,最終明朝軍隊在土木堡之戰中佔據了有利地位。

很多時候,爲了確定對方所擁有的作戰人數,將領會通過一些經驗和細微之處的觀察來進行判斷。

行軍作戰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士兵們的伙食問題,安營紮寨每日吃飯也成了對方探知軍隊中士兵數量的最重要條件。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2張

明英宗

在將軍帶領大部隊前行或者撤離的時候,若是沒能及時清理士兵們做飯時所留下來的竈坑數量,很有可能會被追上來的敵軍依據竈坑的數量數量來預測出士兵人數。

所以將軍們在拔營離開之前,都會要求士兵們將竈坑清理乾淨,絕對不能給敵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但也有例外的時候,將軍們可能會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僞造竈坑數量,來迷惑敵軍,讓敵軍認爲己方擁有的人馬數量過多,從而不敢輕易進攻。

當時孫臏擔任田忌的軍師,在帶領齊軍和魏軍決戰的時候,故意示弱命令手下四散奔逃,龐涓果然上當,他帶兵追擊。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3張

孫臏

在追擊的過程中龐涓派人檢查孫臏所帶領的軍隊留下來的竈坑數量,清點之後發現齊軍的數量竟然有10萬之多,他擔心孫臏想要誘騙自己一網打盡,不敢帶兵,追的太緊,第二日的時候發現竈坑的數量對應的齊軍只剩5萬人。

龐涓果然認爲孫臏的軍隊潰敗,士兵們紛紛背叛了他,於是帶兵繼續追擊,等到第三天的時候,竈坑數量所對應的齊軍只剩3萬人,龐涓輕敵只帶了兩萬騎兵追擊,最終果然中了孫臏的埋伏。

除了竈坑數量以外,馬車印,馬蹄印和士兵們的腳印也能夠用來推測行軍的大體數量,但是這些腳印和馬蹄印都可以進行僞造,用來進行人數判斷可能並不準確。

此外,糧草也是判斷對方軍隊數量的重要因素,一支軍隊就算再如何勇武,後續糧草若是未能夠跟上補給,軍隊士兵數量越多,敗得就會越慘,在我國古代很多場戰爭中除了制定作戰計劃外。

更多時候會選擇派出一支精銳小隊去埋伏在對方運輸糧草的路上,截獲對方糧草。

一般糧草的運輸補給都是整支軍隊幾個月的口糧,將這批糧草截獲,不僅能夠充實自己這邊士兵的補給問題。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4張

糧草

同時也能夠根據糧草的數量判斷出對方人馬的總數。若是截獲糧草這招行不通,派兵查出對方屯糧的地方,然後燒燬對方糧倉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只要能夠成功的斷掉對方糧草,讓對方的士兵們沒有足夠的口糧,就算不當面交戰,只靠着圍困戰術也能成功的將敵軍耗住。

到時候敵軍已經成爲甕中之鱉,就算後續敵軍大本營派兵支援,也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敗局已定。

截獲糧草

根據軍旗和煙塵的數量來判斷對方人數

在不同的朝代對於編制都有相應的規定,而軍隊編制並不是祕密,比方說在秦漢三國時期,普通的軍隊的編制一般都是每五名爲一小組,其中帶領這小組的人叫伍長,每百人設置一名百夫長,而明朝的衛所制度,一個衛則有5600人。

在戰爭中若是能夠確定對方的軍旗數量,就能夠根據數量推測出對方此次出戰的人數。

在古代領兵作戰時,通訊技術不發達,並不像現在一樣在作戰的過程中,隨時隨地可以通過對講機和通訊聯絡的方式來及時的傳遞作戰方案,發佈撤退、前進的命令。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5張

古代領兵作戰

古代的軍隊作戰的過程中會被很多因素影響戰局,雙方士兵交戰喊殺在很大程度上會遮蓋住將軍發佈命令的聲音,爲了能夠及時的執行作戰計劃,完成作戰策略,每支軍隊都會配備相應的軍旗和大鼓。

相應的旗語和鼓點來代表着作戰的計劃,若是能夠探知對方的鼓點代表什麼意思,對於作戰也會有着極大的幫助。

而每一支軍旗和大鼓所對應的軍隊人數都是有相應的規格,在戰場上若是能夠確定軍旗和大鼓的數量,便可以確定對方所擁有的基本人數,用判斷軍旗和大鼓數量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加準確的確認敵軍數量,從而做出相應的決斷。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6張

旗語

雖然敲假鼓,樹假旗來迷惑對方的情況也存在,但是總體來看,用這樣的方式來判斷敵方人數還是比較準確和穩妥的。

在戰場上除了根據鼓和軍旗的數量確認對方人數多少以外,在追趕敵軍的途中,還能夠憑藉着對方的士兵和人馬所揚起的煙塵來判斷對方的兵力是否強盛。

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準確,就和從士兵們吃飯留下的竈坑來試圖判斷對方所擁有人數一樣不可靠,馬匹和士兵們在前行途中所揚起的煙塵完全可以僞造,也就是傳說中的煙霧彈方式來迷惑敵軍,從而造成戰機上的誤判。

無論是隱藏煙塵還是刻意製造出更大的煙塵都是極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戰場上將軍們一般不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基礎的判斷。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7張

古代打仗劇照

派出細作潛入到對方陣營中竊取重要情報

以上的這些方式只能在和敵軍作戰的過程中判斷出一個基本的情況,若是想要探得更加細節上的問題和情報,還需要一些“專業人士”來加入到戰局中。

在領兵作時若是想要獲得勝,軍隊中除了要有負責統籌全局的將軍和衝鋒陷陣的士兵們,還會專門培養一批細作,這些人非常善於僞裝,不僅有極其強悍的近身格鬥和爆發能力。

同時博聞強記,在潛入敵營得到對方情報的時候,可以進行瞬間記憶,將對方的軍事戰略分佈圖刻在腦海中帶回來,同時也能將對方的地勢和作戰計劃畫成地圖。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8張

兩軍交戰

這些人經過專業的培訓,可以化妝成任何人,他們獲取情報的方式通常是將自己裝扮成當地百姓或者是外來的客商,喬裝打扮之後混到城裏,根據城中百姓的說辭或者在茶樓酒館裏和當地的軍士兵交談來探聽軍事祕密。

還有一部分藝高人膽大的細作爲了能夠成功地得到更加機密的消息,甚至會主動加入到對方的軍隊中,成爲對方軍隊中的臥底,來盜取更多的祕密傳回己方隊伍。

若是這場戰爭極其重要,還會有一些細作選擇長時間的進行潛伏,來獲取敵方將領的信任,一步接着一步地登上高位。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9張

喬裝打扮

等混到敵方重要的將軍或首領身邊的時候藉機行刺,到時候敵軍的隊伍羣龍無首,細作就可以和己方將士們裏應外合,一舉拿下敵方的控制權,這樣可以在瞭解對方人馬數基本排布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減少己軍士兵的傷亡。

派出去的臥底在潛伏的過程中非常危險,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被對方發現,在刺殺敵軍首領的時候,失敗了則會遭受嚴刑拷打,成功了的話也會被敵方首領身邊的士兵們殺掉。

他們不畏懼生死,清楚自己的使命。

最終只要能夠完成探知情報和刺殺對方的任務就算是成功。

古代打仗是如何掌握敵方人馬的 古人會用什麼方法 第10張

兩軍交戰

兩軍交戰中抓到對方的士兵最後也可以對其進行審問。但並不排除對方的士兵地位較低,不知道任何有用的情報或者對方地位極高假意投降,提供的情報都是假的,讓己軍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朝的大將丘福就因爲沒有多加考量而輕信了他人的謠言,最終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所以無論靠哪種方法來探知對方的兵力排布和人數都是有一定風險的,在戰場上和敵軍交戰的過程中最應該依靠的還是自身的聰明才智和遇見事情沉穩仔細。

參考文獻

《英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