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打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打仗,對方人馬數量從何得知?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古代,要想打贏一場勝仗,必須要全方位摸透敵方的實力,綜合權衡雙方兵力數量和裝備水平的差距,甚至悉數知曉敵方的戰術部署和後勤補給能力,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敵方實施精準預判和可行的戰略打擊。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古代戰爭

在古代傳統的冷兵器戰爭之中,人數至關重要,人多勢衆往往能佔據先決優勢。因此,在古代軍事戰略之中,人馬數量是一個最爲基礎且十分重要的實力依據;在打探敵情之時,人馬數量往往也成爲首要知道的情報。

然而在通訊技術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可不存在現代所謂的“無人偵察”黑科技,古代人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跑進敵軍陣地裏一個一個地數人頭;所以對於古代人來說,想要摸清敵方的老底,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許多古代歷史戰爭的記載裏,古人們也總是能夠精準描述出雙方的人馬規模和數量,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所在。

對外宣稱的兵力可不可信?

事實上,在戰爭正式打響之前,大多講武德的古人們都會提前“自報家門”,氣勢洶洶地告知對方自己一個大致的兵力數量,例如:“吾領五十萬大軍前來會戰!”“百萬雄師過大江!”等種種口號,聽起來確實頗具規模,氣焰十足。

但是,對於古代善於鑽研兵法的將領來說,除非是有十足戰勝的把握纔會“自報家門”,從氣勢和實力等全方位角度碾壓敵方。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自報家門”都有些虛張聲勢的意味。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2張

土木堡之戰

比如明代著名的土木堡之戰,在諸多史料的記載下,關於明軍兵力的說法都並不一致。明英宗自稱攏共有五十萬兵力,但是,據《英宗實錄》的記載,明英宗土木堡一戰就算加上錦衣衛也才十五萬兵力,離所謂的五十萬兵力相差甚遠。甚至,在《李朝實錄》的記載裏,明英宗只有八萬兵力:

”皇帝領兵八萬親征, 出居庸關,行至長安。”

這種謊報兵力的行爲在古代歷史戰爭上其實並不少見。名將岳飛,也曾帶兵十萬,卻號稱百萬大軍來攻打東平,看似“自報家門”,實爲“謊報家門”,這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運用心理戰術對敵方實施打擊。兵力弱勢的一方可能會誇大兵力來嚇唬敵軍,兵力強勢的一方也可能會故意縮報兵力來降低敵方的警惕性,隱藏實力。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3張

古代打仗

同時,由於古代情報通訊水平落後,兵力的部署集結往往會有一些延遲,這使得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兵力結構數量都極不穩定。所以雙方對外宣稱的兵力其實並不可信,往往需要不斷使用一些“特殊偵查手段”來隨時刺探敵情,摸清敵軍的真實水平,以及時調整戰略打法。

古代偵查手段

比較傳統的偵查方法是站在高處通過肉眼觀察來大致推測敵軍規模。

印記偵測

通常情況下,凡是大軍行進之處必然會留下一些痕跡,比如竈坑就是一個較爲明顯的判斷標誌,因爲一個竈坑一個小隊,通過對敵軍留下的竈坑數量就可以推算出大致人數。除了竈坑,馬蹄印和腳印以及車轍印,也能用以推測行軍的大致人數,但判斷難度較大且判斷數據不太準確。

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爲了防止被敵方刺探敵情,一般在行軍途中都會注意清理痕跡,銷燬竈坑。雖然用肉眼來估計兵馬數量的偵查方法不太可靠,但是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推測敵軍的軍種類型,因爲戰車和馬留下的痕跡較爲特殊,可以用來推測敵軍騎兵和戰車的大致數量,並根據相應的兵種做出應對措施。

軍旗軍鼓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軍旗和軍鼓的數量來判斷敵軍的人馬。在古代戰場上,旗和鼓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工具,它們並不像我們想象之中只是僅用以鼓舞聲張士氣的“花瓶”,而是一種傳遞信號,指揮戰場的重要工具。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4張

古代戰場軍旗

在信息技術落後的古代,戰場人多嘈雜,場面混亂,想要下達將令來指揮戰場數以萬計的士兵十分困難: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指揮靠破鑼嗓子吼出來並不現實,人一多,士兵就不容易聽清口令。而且吼的時間久了,對指揮的嗓門也十分不友好,反而影響了指揮效率。

指揮往往需要藉助一些更加便捷的外力,而顯眼的旗和聲音巨大的鼓就成了上乘選擇,因此每列大軍都會配備特定的軍旗和軍鼓,用揮旗和敲鼓的方式來傳遞指揮將令,便於全方位大軍都能接收到準確的指揮信號。同時爲了對傳遞的信號進行“加密”,不同大軍都有自己特定的“旗語”和“鼓語”。

當然在偵察敵情時,不一定非要弄清楚敵軍“旗語”和“鼓語”的準確含義,只需要弄懂對面有多少面旗,多少面鼓即可,就能推測出敵軍的大致人數。這種方法比起前者來說,辨認的難度更小,得到的兵力數據更爲準確。

糧草規模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對於古代大軍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在白起著名的長平之戰中,就是通過地形圍堵,斷了趙兵的糧草補給,使得趙兵四十五萬大軍困於坑中,全部潰敗,到最後甚至同類相食,慘不忍睹。

不難發現,古代行軍打仗十分注意糧草的後勤補給,往往在行軍之前要先保證糧草能提前到達目的地,才能讓士兵生存物質得到充分保障。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5張

古代運送糧草

在兵家之戰中,針對糧草資源的爭奪和保護也是一項重要的戰役。在銷燬和攔截敵方糧草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敵方糧草的規模數量來推測敵軍的大致人數。

行軍揚起的沙塵

由於古代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大多都是在原始的土路和沙地上行軍,因爲行軍人數衆多,往往會揚起很大的煙塵和沙土。一些經驗豐富的將領往往通過敵軍揚起的沙土就能辨別出敵方大軍的大致數目。但這種方式和腳印一樣,容易受到敵方刻意營造出來的現象所迷惑:有的大軍爲了隱藏自己的真實兵力,會刻意在行軍過程中製造大量煙塵帶給敵方錯誤的訊息。所以用沙土來判斷敵軍數量,準確率也並不算高。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6張

行軍揚起沙土

斥候細作

此外,用一些痕跡和標誌來間接判斷敵軍數量也許是能推測個大概,但想要打探具體數量或是其它更爲有用的信息,還是需要派遣斥候細作-也就是所謂的“間諜”,“偵察兵”深入敵方,實施精準偵查。

作爲一個斥候,必須要善於隱藏僞裝,並具備極強的近身格鬥功力和騎射技術。在戰場之中,首先需要打探戰地附近的地勢地形,以及水源道路等重要信息,並將其畫成軍事地圖捎回營中,便於作戰。

隨後,斥候需要潛伏在敵軍行軍附近,使用前方提到的偵查手段來推測敵軍兵馬數目,有時甚至會打扮成當地百姓找敵軍士兵套話,並試圖混入敵營。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7張

斥候小隊

在混入敵營後,還可以根據敵營營帳的數量來推測大致兵力。有時,武藝高超的精英級斥候還會趁機深入敵方首領中心,盜取重要機密文件,甚至直接刺殺首領,給敵軍來個致命一擊。當然,能完成“致命一擊”的斥候少之又少,斥候作爲一個高危職業,很容易在偵查任務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被敵軍發現,面臨死亡。

古代想打贏一場勝仗就要知道對方實力 古人是怎麼知道對方人馬數量的 第8張

戰將單挑

所以,大部分斥候都不會太過深入敵方內部,通常在打探到敵軍相對精確的一個兵力數據後,就會回到陣地,在沒有其它偵查任務的時候,就會在營地附近針對敵方派遣的同行斥候進行排查抓獲。因此,雙方斥候相遇往往會出現“戰將單挑”的局面,互相駛馬對衝,以箭槍馬刀互相招呼,調轉馬頭爲一個回合。

斥候單挑時,周圍的部隊通常會觀戰喝彩,搖旗助威。斥候戰勝能威振軍心,也能受到軍功恩賜。斥候在古代戰爭裏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是古代偵查手段的重要成員。

總結

總的來說,古代沙場之中,除了用肉眼可見的兵刃相接,浴血奮戰來一決勝負,還充斥着雙方兵不血刃的智謀搏殺和運籌帷幄,在彼此佈下的天羅地網之中明爭暗鬥。一場戰爭不僅是人數和武力的比拼,也是謀略和戰術的廝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