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瞻七萬雄兵,爲何會敗於鄧艾兩千殘兵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諸葛亮唯一的親兒子,諸葛瞻歷來被寄予厚望!諸葛亮死後,劉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而且先後讓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校尉、侍中,最後甚至讓諸葛瞻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可見劉禪是多麼的器重諸葛瞻。而蜀漢百姓,由於感念諸葛亮的貢獻,也對諸葛瞻非常恭敬,但凡是諸葛瞻做出的決定,他們都認爲非常正確。可以說,蜀漢衆人,早就把諸葛瞻當作諸葛亮了。

而實際上,諸葛瞻本身確實也比較聰明,當得起重用,可遺憾的是,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辜負了衆人對他的期望,最終戰敗,導致蜀漢快速滅亡。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如此聰明,被衆人認爲有乃父之相,爲何最後會慘遭失敗呢?諸葛瞻擁有七萬雄兵,又爲何會敗於鄧艾的兩千殘兵呢?

事實上,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們會發現,“諸葛瞻七萬雄兵敗於鄧艾兩千殘兵”的說法並不嚴謹,因爲正史中的蜀漢,兵力非常少,根本拿不出七萬雄兵給諸葛瞻!據統計,蜀漢只有十萬左右的士兵,漢中被攻破後,有一萬左右的士兵困守在漢、樂二城,五六萬的士兵在劍閣抵擋鍾會大軍,剩下兩三萬士兵散佈在蜀漢的邊境上,防備南中和東吳,所以說蜀漢國內根本沒有多少士兵!按照估算,就算劉禪把自己的禁衛軍調撥給諸葛瞻,諸葛瞻也最多就能湊出一萬士兵!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正史中的諸葛亮,最多隻有一萬左右的士兵,而鄧艾,可是有兩三萬精銳的野戰軍!當年司馬昭伐蜀,兵分三路,其中諸葛緒和鍾會大軍合併,而鄧艾大軍比較獨立。原本在打下漢中以後,司馬昭準備見好就收,回去加九錫了,沒想到鄧艾竟然兵行險着,打進了蜀漢腹地,而且鄧艾手中的軍隊還不算少。等到鄧艾通過陰平小道成功地進入了蜀漢腹地後,保守估計還有兩萬多人,所以說鄧艾的軍隊至少是諸葛瞻軍隊的兩倍,而且鄧艾的軍隊是野戰軍,素質比諸葛瞻東拼西湊出來的手下強多了,諸葛瞻之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正史中的諸葛瞻,兵力是要弱於鄧艾的,但是三國演義中,諸葛瞻的兵力卻是要強於鄧艾的,那麼爲何諸葛瞻仍然會敗於鄧艾呢?你看諸葛亮是怎麼說的!

諸葛瞻爲何戰敗?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瞻統帥的蜀軍,確實有七萬,不過鄧艾統帥的魏軍,卻不僅僅是二千!之所以大家會認爲,鄧艾入蜀的魏軍,只有兩千,主要是原文中說了這麼一段話!

原文:於是鄧艾步行,引二千餘人,星夜倍道來搶江油城……忽家人慌入報曰:“魏將鄧艾不知從何而來,引二千餘人,一擁而入城矣!”邈大驚,慌出納降,拜伏於公堂之下。

事實上,原文說的這兩千餘人,只是鄧艾率領的先鋒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敢死隊,他的大部隊還在後面呢。當時的陰平小道非常難走,鄧艾他們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最終走到了摩天嶺。摩天嶺前面道路斷絕,無法通過,但鄧艾不願意就此放棄,撤退回去,於是他帶領着兩千兵士,直接身裹氈衫,一躍而下,算是渡過了摩天嶺。當鄧艾等人安全活下來後,他命令手下前去接應後續的大部隊,自己則帶着兩千士兵立馬向江油城進發,也正是靠着這兩千死士,鄧艾輕鬆的拿下了江油城,獲得了大量的補給!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第2張

站在蜀漢衆人的角度來看,進入江油城的鄧艾大軍,確實只有兩千人,但這僅僅是小股部隊,等鄧艾他們站穩腳跟以後,後面的大部隊將會源源不斷的前來,也就是說,鄧艾全軍,幾乎大部分都進入了蜀漢,這部分軍隊,應該在三萬左右。事實上,這一點,從後文的故事發展也可以得到應證!

原文:艾見二人俱傷,未便加責,乃與衆將商議曰:“蜀有諸葛瞻善繼父志,兩番殺吾萬餘人馬,今若不速破,後必爲禍。”

既然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指揮軍隊斬殺了鄧艾萬餘人,可見當時的鄧艾大軍,絕不僅僅是兩千殘兵,而是有數萬人之衆!可即便如此,諸葛瞻的兵力,仍然遠勝於魏軍,那爲何諸葛瞻仍然會戰敗呢?其實在諸葛亮去世前,他曾對諸葛瞻有過怎麼一番評價,也正是這番評價,解釋了諸葛瞻敗亡的原因!

原文: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爲重器耳。”

諸葛亮去世前,曾經給兄長諸葛瑾寫過一封信,信中說諸葛瞻八歲了,長得非常可愛,頭腦非常聰明,但諸葛亮擔心諸葛瞻的成長過程中太過順風順水,經受不起挫折,過早成熟,以後不足以成大器!在諸葛亮的概念中,男孩子要想成爲國之重器,必須得經歷磨難、鍛鍊。當年諸葛亮年僅四十仍然沒有兒子,於是他懇求哥哥諸葛瑾過繼一個孩子給他,而他對這個養子非常嚴苛,直接讓這個養子加入了蜀軍,跟着蜀軍一起作戰,最後竟然將養子練得英年早逝了,足見諸葛亮對孩子的培養,是多麼的嚴苛!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第3張

若是諸葛亮多活幾年,諸葛瞻在他的指導之下,絕對可以變得非常厲害!遺憾的是,諸葛亮去世得太早了,也許正是因爲他在最後一次北伐前,感受到了生命的消逝,所以纔會給大哥寫信,表示擔心諸葛瞻的成長。雖然諸葛瞻有一個好母親黃月英,她的才能也非常出衆,可慈母多敗兒,諸葛瞻那麼小就失去了父親,喪失了父愛,作爲母親的黃月英必定不可能對諸葛瞻非常嚴苛,這肯定會導致諸葛瞻少受波折。

而且諸葛亮在蜀漢衆人的心目中,地位太高了,他一去世,其他人肯定會對他的獨子諸葛瞻百依百順,在這種順風順水的成長環境中長大,諸葛瞻怎麼可能成爲國之重器?怎麼可能安全度過逆境?

從綿竹之戰,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當初的擔憂,當初的評價,都成爲了現實,這簡直就是神一般的預言!

諸葛瞻領兵出戰,手下建議,先去搶佔險要關隘,避免鄧艾大軍殺入成都平原,畢竟鄧艾大軍遠道而來,禁不住消耗。然而諸葛瞻太過大意或者說他太沒有實戰經驗了,認爲自己兵強馬壯,魏軍並非他的對手,竟然不去搶佔險要關隘,直接將魏軍放進了成都平原,準備在綿竹和魏軍鏖戰。

按照正常思維,依託城池防守,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爲古時候打仗,爲了保障後勤,是不太可能繞過城池的,所以說只要堅守城池,諸葛瞻也不會落敗!可令人遺憾的是,諸葛瞻竟然不守城,反而跑到城外去和鄧艾打陣地戰,令人大驚。從這裏其實就可以看出諸葛瞻這個人還是比較缺乏實戰經驗的,而這,也正是因爲他這一路太過順風順水所造成的。若是諸葛亮活着,能夠好生引導,諸葛瞻肯定會被帶上前線,熟悉各種實戰技巧,也就不會犯下如此大錯了。

在抵擋鄧艾入侵的作戰中,諸葛瞻爲什麼最終戰敗了? 第4張

除了欠缺實戰經驗,諸葛瞻在心性方面也比他父親諸葛亮差得遠。原本蜀軍憑藉着一腔血勇,成功擊退了魏軍,但是在魏軍的後續挑戰中,諸葛瞻未能及時修改戰略,仍然主動出擊,結果中了鄧艾的激將法和誘敵深入之計,最終遭到鄧艾的伏擊,戰死於沙場。

事實上,鄧艾的激將法其實也算不上是多麼的高明,無非就是魏國佔據天道,希望諸葛瞻主動投降。鄧艾表示諸葛瞻一旦投降,鄧艾可以上奏魏王請求封諸葛瞻爲琅琊王,以光耀祖宗。這個激將法其實算不上是多麼的優秀,當年諸葛亮用女人衣服羞辱司馬懿,那個激將法纔是真正的殺招,可是司馬懿寧死不出,諸葛瞻卻輕易中計,足見諸葛瞻此人的心性是多麼的差勁!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因爲諸葛瞻的成長曆程太過順風順水了,根本沒有經歷過挫折,否則他怎麼可能會輕易中了鄧艾的詭計?就鄧艾所使用的這些計謀來看,放到三國前期,其實根本就不入流!

看到這裏,其實我們基本也搞明白了,爲何諸葛亮坐擁七萬雄兵,以逸待勞,卻輸給了鄧艾的兩三萬殘兵?原因很簡單,一、諸葛瞻實戰經驗不足,二、諸葛瞻心性不夠堅定,輕易中計!而這一切,其實都早已經被諸葛亮給預料到了。諸葛亮在臨死前給大哥寫信,說諸葛瞻雖然聰慧可愛,資質不錯,但在父輩的庇廕之下,很可能會少年老成,缺乏經驗,這樣不經歷挫折的人生,很難成長爲國之重器,而“嫌其早成,恐不爲重器”這九個字便是諸葛瞻敗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