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鄧艾伐蜀時,劉禪爲何派從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

鄧艾伐蜀時,劉禪爲何派從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劉禪的文章。

綿竹之戰是蜀漢滅亡前的最後一戰,在此之前,魏國鎮西將軍鍾會的14萬伐蜀主力被姜維死死擋在劍閣,已有退兵之意,而鍾會一旦退兵則意味着魏國伐蜀之戰的失敗。

但沒想到的是,起初極力反對伐蜀的鄧艾(徵西將軍鄧艾以爲蜀未有釁,屢陳異議)卻帶着2萬士卒繞過劍閣,從陰平無人區強行軍700裏,攻入蜀漢腹地。

鄧艾偷渡陰平,徹底改變了魏蜀兩軍的相持局面。

鄧艾伐蜀時,劉禪爲何派從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

由於江油守將馬邈投降,益州平原門戶大開,姜維統率的蜀漢主力又遠隔千里,無法迅速回援。所以,蜀漢能否轉危爲安的關鍵就在於成都的留守部隊能否擊敗鄧艾。

據《晉書·文帝紀》記載:“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成都守軍雖非百戰精銳,但從數量上來說依然多於鄧艾的魏軍,尚可一戰。

但蜀漢在將領的選派上,劉禪拒絕了安南將軍霍弋的帶兵請求,反而選擇了軍師將軍諸葛瞻。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他在蜀漢政權中先後任職騎都尉、羽林中郎將、尚書僕射、軍師將軍、行都護衛將軍,但這些官職除了代表諸葛瞻品級較高外,並無實際帶兵的經驗。而諸葛瞻將要面對的對手,是常年與姜維在前線拉鋸作戰、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鄧艾。劉禪執意讓沒有帶過兵的諸葛瞻前往迎敵,也的確帶來了“惡果”。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諸葛瞻統率數萬大軍抵達涪縣後,未聽從尚書郎黃崇搶佔險要的建議,結果被鄧艾搶先,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

而綿竹一戰,諸葛瞻又放棄堅城,選擇出城作戰,結果全軍覆沒,諸葛瞻、諸葛尚父子的頭顱還被鄧艾砍下請功,成都最後一道防線失守,劉禪投降。

鄧艾伐蜀時,劉禪爲何派從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 第2張

在姜維主力尚在,成都守軍又多於鄧艾魏軍的前提下,蜀漢防禦體系的崩盤,似乎主因皆在諸葛瞻的優柔寡斷和軍事決策的失當。不過,就在蜀漢滅亡86年後,東晉的史學家常璩在撰寫《華陽國志》時,卻意外從蜀地獲得了隱祕已久的史實。

在諸葛瞻出兵之前,留守成都的4萬守軍已有萬餘人分別被廖化、張翼統率增援沓中和陽安關口。飽受疲敝的益州百姓聽聞魏軍來襲,紛紛“迸入山野”,不願爲蜀漢出戰,益州本土派的代表譙周更是極力鼓吹大勢已去。

在這種情形下,劉禪棄用宿將而孤注一擲將全部籌碼壓在了從未帶過兵的諸葛瞻身上,其真實用意是希望利用諸葛亮生前治蜀的威望,來重新凝聚已經一盤散沙的民心。

事實上,綿竹首戰,面對出奇越險而來的魏軍精銳,臨時拼湊而來的蜀漢守軍的確在諸葛瞻的統率下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史載:“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諸葛瞻一度打的魏軍有了退兵的打算,鄧艾不得不以斬首相威脅,督促魏軍死戰。最終,毫無戰鬥經驗的諸葛瞻沒能堅持到最後。

鄧艾伐蜀時,劉禪爲何派從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 第3張

諸葛瞻一死,蜀漢士卒立刻出現“衆皆離散”的情況,這也足以說明,在諸葛亮去世近30年後,諸葛氏在蜀中依然極有號召力。

而《華陽國志》記載的另外一件事,也再次佐證了這一點:

諸葛瞻死後,頭顱被鄧艾砍下,但屍身卻神祕失蹤。很快,蜀地開始流傳“諸葛瞻與鄧艾戰於綿竹也,時身死失喪,或言生走深逃”,在諸葛瞻戰死5年後,有一名叫王富的士卒因爲樣貌神似諸葛瞻,自稱諸葛都護在臨邛起兵,居然獲得原蜀漢士卒的響應(瞻親兵言富貌似瞻,故富假之也)。

從當初輕描淡寫的一句“此夏侯氏之甥也”贏得降將夏侯霸真心歸附,再到後來堅持啓用諸葛瞻爲帥,劉禪並非印象中的昏庸無能之輩,反而是很有帝王手段的。只可惜,蜀漢的國力遠非曹魏可比,蜀漢亡國已是必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