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與南詔的戰爭時間 唐與南詔的戰爭結果

唐與南詔的戰爭時間 唐與南詔的戰爭結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與南詔的戰爭,是8世紀、9世紀唐朝和南詔進行的三次戰爭。

背景

唐初,在洱海地區分佈着六個較大的部落,史稱“六詔”。“六詔”之一“蒙舍詔”,因其在其他五詔之南,又稱“南詔”。南詔在唐廷支持下,逐漸吞併另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廷封蒙舍詔主皮邏閣爲雲南王、越國公、賜名蒙歸義。史學界一般都將這一年作爲南詔國建立時間。唐廷扶植南詔的目的是聯合南詔與吐蕃抗衡,以確保唐帝國西南疆的安全。但隨着南詔的強盛,雙方的關係也開始產生間隙。

唐與南詔的戰爭時間 唐與南詔的戰爭結果

第一次戰爭

天寶年間,鮮于仲通爲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爲雲南太守。鮮于仲通褊急寡謀,張虔陀矯詐,無禮對待閣羅鳳。閣羅鳳曾與其妻子謁見都督,張虔陀無禮對待他們。張虔陀還對他們征斂,閣羅鳳大多數不給,張虔陀遣人罵辱之,還誣告閣羅鳳謀反。閣羅鳳忿怨,天寶九年(750年),閣羅鳳起兵殺死張虔陀。

唐朝西川節度使楊國忠派鮮于仲通率兵六萬出戎州、巂州,分三路進兵征伐南詔。南詔節節敗退,閣羅鳳遣使向唐朝謝罪,請求歸還擄掠所得,與唐朝和好,否則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南詔於是向吐蕃求救。唐軍進軍靠近南詔首都太和城,被南詔打敗。吐蕃與南詔由此結爲兄弟之邦,閣羅鳳被吐蕃成爲贊普鍾。閣羅鳳說:“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修築“大唐天寶陣亡戰士冢”(俗稱萬人冢),並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寫上“叛唐不得已而爲之”等字句。

公元754年,李宓率軍七萬攻南詔,打到南詔首都太和城外,閣羅鳳守在城內不出戰,李宓軍糧盡,士卒因疾病瘴疫及飢餓而死者達到十分之七八,李宓率餘部返回,南詔追擊,李宓全軍覆沒。

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詔、吐蕃聯軍,使其損失慘重。李晟率禁兵四千人,金吾大將軍安邑曲環率邠、隴、范陽兵五千,從東川出軍,自江油到白壩,與山南兵合擊吐蕃、南詔大軍,擊破之,斬首六千級,俘獲大量吐蕃南詔部衆。范陽兵在七盤追上吐蕃南詔軍,又破之,攻佔維、茂二州。李晟追擊吐蕃南詔到了大渡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詔大軍被趕入山谷,因飢寒、隕於崖谷而死的達到八、九萬人。

隨着吐蕃的多次戰敗損失頗大,吐蕃對南詔征斂無度,不久,南詔再次歸附於唐朝。異牟尋遣其弟湊羅棟、清平官尹仇寬等二十七人獻地圖、方物給唐朝。唐朝冊封異牟尋爲南詔王,賜印,印文爲“貞元冊南詔印”。以袁滋、龐頎爲等持節領使,冊封異牟尋。異牟尋離開座位,跽受冊印,稽首再拜,又受賜服備物。異牟尋說:“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爲唐臣。”

第二次戰爭

829年,唐朝杜元穎不曉軍事,武備廢弛,且苛待士卒,導致士卒引南詔入寇,南詔王勸豐祐派弄棟節度王嵯巔攻下成都外城。830年,唐朝李德裕前來鎮守成都、西川,訓練軍隊,儲備軍糧。南詔上表請罪,與唐朝和好,比年派使者來朝。

 第三次戰爭

南詔王世隆在唐懿宗時,進攻邕州、交趾,唐將高駢選五千軍隊渡江,在邕州擊敗南詔軍,又攻打南詔龍州屯,迫使南詔燒掉儲備逃跑。

高駢率軍在交州數次打敗南詔軍,斬敵將張詮,攻破波風三壁,李溠龍率萬人投降;又打敗南詔楊緝思,斬酋遷、脆些、諾眉,向唐朝獻上三萬敵軍首級;又打敗歸附南詔的土蠻,殺死他們的酋長,土蠻帥衆歸附者一萬七千人;高駢打敗南詔,平定了安南。

唐朝博野將軍曾元裕打敗南詔軍,斬二千級。大將宋威又率忠武兵打敗南詔軍,斬首五千,獲馬四百尾。南詔撤退駐紮於星宿山,唐朝將領宋威進駐沱江。南詔聽說鳳翔、山南軍將要到來,於是迎戰毘橋,南詔沒有取勝,到達沱江,被唐朝伏兵攻擊,又失敗。高駢到達西川,指揮步騎五千追擊南詔,至大渡河,殺獲甚衆,活捉南詔酋長數十人,送至成都,斬之。高駢派人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又築城於戎州馬湖鎮,號平夷軍,又築城於沐源川,在南詔進軍的要路各置兵數千駐紮,使南詔無計可施,“南詔氣奪”。多次的戰敗使南詔衰落,南詔“屢覆衆,國耗虛”。

後續

之後,唐朝與南詔重歸於和平。唐僖宗時,有人計劃安化公主與南詔王隆舜和親,但是最終唐朝拒絕了這一計劃。

897年,南詔漢人權臣清平官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

902年,鄭買嗣殺死南詔王室親族800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907年,唐朝官員朱溫自立爲帝,滅亡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