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永嘉之亂的歷史影響:南北割據對立長達數百年

永嘉之亂的歷史影響:南北割據對立長達數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稱“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晉朝遷都建康。

開啓五胡亂華之局:永嘉之亂後,北方五胡民族相繼建國,匈奴早有奪取中原的野心,酋長劉宣謂:“自漢亡以來,魏晉代興,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復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故八王作亂期間,劉淵及劉聰已建漢國,後劉曜陷長安,滅西晉,據長安建前趙;山西、山東則爲羯人石勒所據,國號爲後趙。鮮卑本居塞外,日漸強大;酋長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劃爲三部,繼匈奴成爲較強民族,包括:慕容氏居於幽州、段氏居遼西、宇文氏居遼東、拓跋氏居漠北。後來,慕容氏與拓跋氏相繼入主中原,分別建立前燕及代國(北魏)。至於氐、羌,氐人李雄於惠帝末年建“成”國,後改國號“漢”;不久,氐人苻健一族建前秦,都長安。羌人建國較後,主要有淝水之戰後的後秦。

南北對立:永嘉亂時,琅琊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軍事,出鎮建康,聞愍帝遇害,得北方大族王敦、王導幫助,又拉攏得江東士族如顧榮、賀循、陸機的擁護,於建康即位,是爲晉元帝。從此東晉偏安江左,下開宋、齊、樑、陳之局。北方則自劉淵稱號建國,到鮮卑拓跋氏統一北方,前後136年間皆陷紛亂狀態,先後興起很多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此後南北分裂達270餘年,南北對立因分裂日久而加深,有“南謂北爲索虜,北謂南爲島夷”之論。

永嘉之亂的歷史影響:南北割據對立長達數百年

南方得以開發:五胡入據中原後,北方中國人民流亡四方,死者不可勝數;晉室南渡建國,中原人仕亦隨之南移,他們帶來先進的技術及資金,又使當時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的江南地區得到充足的勞動力。此後,江南地區漸取代中原而成全國經濟重心。其中的冶鐵、造紙、紡織、制瓷等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建康、京口、山陰、江陵、成都、廣州成爲當時繁榮的都市。

促成民族融和:永嘉以後,胡人盤據中原,他們在武力上是勝利者,但文化上卻被漢人同化。五胡的首領多傾慕中原文化,重用漢人,委以國政。如石勒用張賓,苻堅用王猛,北魏拓跋氏用崔浩、李安世,北周宇文氏用蘇綽等。其中鮮卑建立的北魏,孝文帝更推行大規模的漢化運動,胡漢相互通婚,泯滅兩族界限。其後,胡化的漢人高歡,與漢化的胡人宇文泰更積極從事民族調和工作。在南方,晉室偏安江南後,隨之南遷的中原大族,亦積極剿滅山越盜寇,開發江南,其中以廣州的發展最著名。自永嘉以後,南、北方皆出現民族融和,擴大中華民族的內涵;亦調和胡漢文化,漢族文化既吸納胡族文化的精萃,取長補短,下開隋唐文化。

南北文化調和:五胡入主中原前,因北方發展較早,且爲全國政治、經濟重心所在,故北方文化遠高於南方,但南方自孫吳以來,人才輩出,漸進一步成一股具朝氣的新興文化。晉室南渡,中原人仕開始與南方孫吳人接觸,視華夏在江南得到發展繼續,並把中原文化帶到嶺南。經南朝宋、齊、樑、陳四代的發展,南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調和,從此,南方文化大幅發展,漸有凌駕北方之勢。然而,南北文化雖得到調和,但仍各自保存特質,如南人靈巧,北人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