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自永嘉之難後,晉元帝司馬睿便在琅琊王氏的領袖王導的幫助之下建立了東晉延續了晉朝政權。在東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門閥和皇族的爭鬥之外,東晉各路梟雄相繼進行過北伐,祖逖、桓溫、謝玄、劉裕就不說了,其餘不知名的還有褚裒、庾亮、庾翼、桓衝等人,不確定統計的話東晉的北伐次數多達十餘次。

然而除了祖逖、桓溫、謝玄以及劉裕在北伐之事上建立了功勳之外其餘都無所建樹,而這四人的北伐在略收成效之後便又班師回朝,以致於兩晉南北朝的亂世持續了數百年。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東晉的北伐又數次屢屢破產呢?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門閥以及皇權之間的鬥爭極爲激烈,導致北伐功敗垂成

東晉北伐失敗的一個緣故是皇權與門閥的鬥爭極爲激烈,雙方爲了各自的利益在朝堂之上的鬥爭可以用“殘酷”二字來形容,兩方之間的爭鬥往往會損耗東晉自身的實力,從而導致北伐功敗垂成,諸如祖逖北伐以及謝玄北伐。

祖逖北伐之時士兵以及甲冑稀少,然而當時的情況對祖逖而言也是極爲有利的:

石勒和劉曜在河北之地斗的昏天黑地,根本無暇光顧黃河以南。

在當時各地雖然有大大小小的塢堡主,然而彼此間也是毫不信任,這就爲祖逖各個擊破提供了便利。

西晉此時滅亡不久,飽受胡人摧殘的百姓還是懷念西晉的,這就爲祖逖收服人心提供了便利。

故祖逖北伐之時,看似是形勢不利,但祖逖利用以上幾點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逼得石勒不敢南犯。然而在祖逖北伐之時,司馬家與琅琊王氏的鬥爭也愈發激烈,司馬睿本身是靠王氏家族登基的,其投桃報李的給予了王氏家族諸多的權力,因而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2張

可琅琊王氏的權力一旦過大,其損害的必然是司馬家族的統治地位。爲了改變這種局面司馬睿便開始爭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爲其所用:

在政治上,司馬睿利用刁協等寒族來制衡王導;

在軍事上,利用戴淵牽制祖逖使其北伐軍隊成爲了其抗衡王敦的力量。

我們不難理解司馬睿的心情,任何一個君主都不願自己的權力被分割從而使自己成爲傀儡。然而他和琅琊王氏的明爭暗鬥消耗了自身的實力,本該抗擊胡虜的北伐軍隊卻成爲了和琅琊王氏的鬥爭的犧牲品,從而導致祖逖憂憤成疾。隨着祖逖的死其北伐大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而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謝玄身上,“淝水之戰”之後,龐大的前秦瞬間分崩離析,北方再一次陷入戰火。東晉軍隊趁勢收復了樑益二州以及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並趁勢向黃河已北推進,一度打到了鄴城,可以說北伐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此時朝中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首先就是桓氏家族的掌門人桓衝病逝,接着謝氏家族的掌門人謝安也在第二年病逝。而影響東晉中期朝局數十年的桓、謝兩家由於在此之後沒有可以扛起大梁的領軍人物因而在此之後開始相繼沒落,其門閥的地位也逐漸下降。

而孝武帝則爲了收回一直被壓抑的皇權開始對謝玄在北伐一事上進行諸多阻撓:

收繳北府軍,免除其北府軍統帥職位;

駁回其北伐之疏,將其從實權位置上剝奪。

可以說謝玄的北伐失敗也是由於皇權對謝氏門閥長期把持朝政的情況而感到不滿,而孝武帝爲了不讓謝玄在北伐之時獲得聲望再一次威脅其地位,故而在北伐形勢如此好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終止了北伐,如同祖逖一樣謝玄也成爲了門閥和皇權爭鬥之下的犧牲品。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3張

門閥不支持北伐,北伐屢次功敗垂成

要說東晉時期北伐次數最多的當屬桓溫,其一生主持了將近三次北伐,除了第二次北伐其有所建樹之外,其餘兩次都已失敗而告終,尤其是第三次北伐的“枋頭之戰”,更是以慘敗而告終。桓溫的失敗是多方面的:

一個是他雖然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華,然而在比起同時期的慕容兄弟還是有所差距;

一個是他屢次北伐所帶的人數都不多,在實力上根本無法對北方政權形成壓制;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當時都世家門閥都不支持桓溫北伐的舉動,爲何會這樣子呢?因爲北伐對他們來說毫無益處,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吃虧的都是世家門閥:

屢次北伐都實行“土斷法”從世家門閥的老虎嘴裏拔牙,“土斷法”是將原屬於門閥的蔭客編入戶籍不再歸其所有,而這些有了身份的蔭客成爲了北伐的主要力量,然而在當時的情況是這些蔭客本身就是屬於世家的“財產”,北伐無疑是動了他們的利益。

無論是僑姓士族還是揚州土著,其所有的田產、財富、莊園早已安置在江南一帶,因而對於那片故土他們早已沒有了留戀,且當時北伐得到的領土頻頻易手的現象也讓他們不敢把重心向北遷移。

桓溫的北伐一旦有所成就,那麼其聲望也會隨着水漲船高,而桓氏家族則會成爲衆多門閥士族之中的龐然大物,那麼其還是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存地位。

因而基於諸多利益上的考量,當時的門閥對桓溫北伐的行動都是處於一種反對態度,這就導致了桓溫每次北伐都是處於一種孤軍奮戰的境地,其所能依靠的僅有其荊州之地,以一州之力抗擊北方的胡人政權,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東晉一朝,門閥士族合力迫使司馬氏皇權屈服,各大家族在確保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可以接受其與司馬家共天下,但會不允許容忍士族獨天下的局面,桓溫北伐的失敗就是世家門閥怕桓溫北伐取得功勳從而威脅他們的利益,故而在北伐一事上北伐一直對桓溫持否定態度。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4張

北伐動機並非收復故土,因而屢次北伐總以失敗而告終

東晉時期各路梟雄都相繼北伐,然而除了祖逖是以收復中原爲己任之外,其餘的各路梟雄所北伐的目的都是不盡相同的,因而這種局面之下往往會嚐到一點甜頭之後便退兵,從而導致北伐功敗垂成:

庾亮北伐,其意在迴歸中樞:

由於庾亮在蘇峻一事商處理不當而引發了“蘇峻之亂”,在剿滅叛亂的過程中又接連失利因而其被迫出鎮地方。

朝廷中樞權力則又一次由琅琊王氏所主導,而庾亮則爲了挽回聲望重回中樞便着手佈置北伐之事,其本意則就是寄希望靠着北伐挽回聲望從琅琊王氏手中奪回權力,然而隨着其病逝其北伐大業也由此終止。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5張

桓溫、劉裕北伐意在改朝換代

桓溫和劉裕二人是東晉時期的梟雄之一,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很像,他們兩個也是力主北伐的主戰派人士之一,然而他們雖然力主北伐,不過他們的目的卻是一樣的:都是寄希望於靠着北伐獲取聲望從而爲禪代做準備,只不過所不同的是,桓溫失敗了,而劉裕成功了。

因而以此爲目的的北伐其動機一開始就不純粹,可以說在這裏面夾雜了太多的功利心,因而他們在取得了成果之後邊匆匆離去導致北伐的功敗垂成。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6張

北方胡人勢力強大,北伐希望渺茫

上述的幾點都可以說是東晉北伐失敗的內在因素,而還有一點外在因素是極爲重要的:那就是北方雖然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可是就算是戰亂之中的北方政權其對東晉還是具有壓倒性優勢,就算是劉裕北伐時期,東晉的軍事實力上了一個臺階,卻也始終無法對北方政權形成壓倒性優勢:

這種情況一個是由於當時的北魏正處於其事業的上升期,拓跋肆本人文才武略雖不及其父其子,但也算一代明君,更何況其還有當時的北方門閥清河崔氏的支持。

東晉歷次北伐都以步兵爲主力,就算是北府兵亦是如此,然而步兵擅長攻堅,在廣袤的河北平原之上這是極爲不利的,而北方胡人擅長騎兵,尤其是隨着馬蹬以及重騎兵的大規模運用,在野戰方面會對騎兵形成壓倒性優勢。

因而在軍事實力上南方始終是弱於北方的,縱然是以劉裕的文韜武略其擊敗北魏鐵騎也僅能靠着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方式外加上地利上的優勢才能擊敗北魏鐵騎。

東晉北伐爲何始終不成功?南北朝因此亂了數百年! 第7張

而在經濟上,南方東晉政權也並不佔據優勢,在當時南方還未大規模開發,東晉的經濟中心只有建康周邊的三吳地區以及荊州等地尚算可以。然而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起義以及桓玄之亂的爆發,導致東晉的經濟中心收到了極爲嚴重的打擊,而軍事本身就是要靠經濟支撐的,北方雖然也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可是廣袤的河北以及中原地帶本身就是那時候的經濟中心。

故而縱觀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南方始終是弱於北方的,故而北伐的外在因素是北方胡人政權極爲強大導致東晉北伐屢屢功敗垂成,外加上東晉內部門閥、皇權之間的爭鬥日益激烈,故而東晉北伐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其失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