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旭懷素書法風格有何區別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張旭懷素書法風格有何區別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旭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經濟繁榮,國力昌盛,文化藝術空前交流融合的時代。這一時代誕生了許多有名的詩人、書法家,如李白、杜甫、歐陽詢、顏真卿、張旭、懷素等。這一時代也是草書空前發展繁榮的時代,而它們的代表人物便是張旭懷素。  

張旭懷素書法風格有何區別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懷素畫像

張旭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的書法家。生平愛喝酒,更愛酒後寫作書法,其草書氣勢恢宏,別具一格,極有個性。他經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就開始揮筆書寫,到性情高狂的時候,他更是用頭髮蘸着墨水寫字,因而也被世人稱爲“張顛”。後來有一個叫懷素的在張旭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他的筆法,也因爲狂草而得名,所以世人把懷素和張旭合在一起,並稱“張顛疏狂”。

張旭擅長楷書和草書書法,在七言絕句詩方面的成就也很高,而他造詣和成就最高的,就是草書書法。他的草書書法,張狂不羈,磊落瀟灑,變幻無窮。他從簡單的路人爭道和大娘舞劍的情境中悟得了草書筆法的技藝和神韻。得益於他在楷書書法上的長時間練習,他的草書筆法雖然張狂恢弘,但是卻不偏離規矩。因而他被後人冠以“草聖”的名號。

懷素也是唐代的書法家,生於唐開元年間,是湖南長沙人。懷素從小的時候便出家爲僧了,法名爲藏真。懷素爲人也是狂放不羈,不拘小節。他在草書藝術的歷史上,也被廣大書法愛好者談論了許久。他從顏真卿的口中尋得了張旭草書藝術的奧妙,而且他也愛喝酒,也是在酒後就開始隨意書寫,和張旭倒是很像,因而他成了自張旭以來的草書藝術的集大成者,其筆法蒼勁有力,奔放自如,以其“狂草”聞名於世。

張旭懷素是唐代兩位傑出的草書書法藝術家,他們都很擅長草書筆法,而他們的草書大作也都有各自迥異的風格,各有特點。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唐代在國力、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都是空前繁榮的。開國後的幾任皇帝都勤政愛民,大力發展生產,減輕百姓負擔,這讓唐朝逐漸發展成爲一個空前強大的封建帝國,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時代,更是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而此時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趨勢更是曠古空前。書法也就成了當時最爲普及和鼎盛的藝術,草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人大膽革新,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旭。  

張旭懷素書法風格有何區別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第2張

  張旭草書《心經》

張旭深諳草書藝術精髓,後來的顏真卿等人的書法藝術就是由他傳授的。剛開始的時候,張旭從一個公主和一個挑夫相爭過路的情景中領悟到了草書的意境,又從一位大娘舞劍的姿態中領悟到了草書的神韻。張旭十分好酒,也練得一手好草書筆法,故被時人稱之爲“張顛”。他的草書雄渾放縱,“以點畫爲形質,使轉爲情性”,勾勒出了唐代文化藝術的張狂神態。

張旭草書筆法上的境界很高,被世人譽贊爲“草聖”。他在創作的時候專心致志,神態癡迷,旁若無人,看得出他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和對創作的嚴謹心態。後人只要談到草書,必會提及到張旭此人。若論及唐代書法,可能有人對懷素、顏真卿等人的態度意見各有褒貶,但惟獨對張旭只有誇嘆和褒讚。

張旭草書作品有《冠軍帖》、《終年貼》、《肚痛貼》、《古詩四帖》、《草書心經》等,留於後世的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作品。後人欣賞他的遺作時,莫不稱讚其作品中表現出的雄渾的藝術神韻和創作熱情,讓人歎爲觀止。 

桃花溪 張旭描繪了什麼畫面

張旭是盛唐時期的書法家,他在草書書法藝術上的造詣非常高,張旭有很多傳世的草書藝術作品,但隨着時代變遷,留存於後世的已經寥寥無幾。張旭在楷書上的筆法也是非常深厚和精妙,也因爲他在楷書上所下的功夫,成就了他在草書筆法上的獨特風格。另外,張旭在詩作方面的成就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他寫的詩多爲七言絕句詩,大部分都是在寫山水美景。代表作品有《山中留客》、《桃花溪》等。  

張旭懷素書法風格有何區別 張旭草書精髓是什麼 第3張

  《桃花溪》欣賞

張旭的詩現存於世的已經不多,僅僅只有六首,每首詩的內容都是寫自然風光、山川景色,意境幽遠,風格獨特。陶淵明曾寫過一段遊記,名叫《桃花源記》,寫的是一處景色優美、桃花盛開的別世漁村。而張旭的這首《桃花溪》,正是他藉着《桃花源記》所刻畫的幽深意境而創作出來的一首寫景絕句。

此詩寫到:“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意思是說隱約看見一座被野煙隔斷的長橋,便去問打漁的小船,挑花源的洞口,在這終日流不盡的溪流的哪一邊。張旭通過寫美景和與漁人的對話,表達了他自己嚮往世外桃源仙境的迫切追求。想當初陶淵明在無意間發現了武陵漁人所生活的桃花仙境,表現出他無限的驚異和嚮往之情,如此絕佳美景,世間難有。而這也正是張旭所要表達的心情和嚮往,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想要實現人生理想難之又難,但若是有這樣隔世的佳境所在,每天寫書賦詩,耕田打魚,悠閒自在,這樣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

雖然我們不清楚這裏所寫的桃花溪是否就是當時陶淵明找到的那條溪流,但是張旭所要表達的意境和追求卻是和陶淵明一樣的,雖然《桃花溪》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其中包含的悠遠意境和流露出的詩人情感卻是讓人回味無窮的,不禁讓人陷入無限的遐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