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奧斯威辛集中營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哪兒

奧斯威辛集中營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哪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奧斯維辛集中營,又叫做死亡工廠,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佔地面積約 40 km²,建造時間1940年4月27日,解放時間1945年1月27日,地理位置是在波蘭小波蘭省奧斯維辛。

簡介

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語: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或稱奧許維茲-比克瑙集中營和滅絕營,又譯奧許維茲集中營,或奧修維茲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素有“死亡工廠”之稱,其遺址位於波蘭南方小波蘭省的小城奧斯威辛,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距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波蘭;1947年7月2日,波蘭國會立法將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闢爲殉難者紀念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2005年1月24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特別會議,紀念波蘭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解放60週年。

奧斯威辛集中營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哪兒

  倖存者

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集中營命名爲“奧斯維辛-比克瑙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0-1945年)”。20世紀60年代,“法蘭克福審判”將二戰期間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大屠殺罪行公之於衆。2017年11月,“法蘭克福審判”相關檔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2019年1月27日,波蘭政府在南部小鎮奧斯威辛舉行納粹集中營解放74週年紀念活動。

集中營概況

區域分佈

奧斯威辛集中營主要有三大區域:

一號營:奧斯威辛集中營:最先建立的集中營,是整個奧斯威辛地區集中營的最主要的管理行政中心。這裏殺害了波蘭境內知識分子、蘇軍戰俘和德國境內同性戀者及罪犯。由於他們都可以做勞力工作,爲德軍服務的企業都設在此處。

二號營:比克瑙集中營:1941年10月開始興建,比克瑙是最主要的“滅絕營”,佔地面積爲175公頃,納粹修建了300座木排房。由於火車可以直接停留在比克瑙集中營,故此也成爲收容人篩選地。設有行刑場及毒氣室,可進行大規模屠殺,此外它也包括幾個特殊性的集中營:布達的農業營、加悔澤的養禽營、賴斯科的蔬菜營和一些化學實驗室。

三號營:莫諾維茨集中營:該集中營的擁有者是德國最大的化學公司IG法本。約11,000名犯人在莫諾維茨工作,負責挖煤、水泥和橡膠生產等。奧斯維辛二號(比克瑙)的醫生會按時到這裏,將無法從事勞力工作的收容人送往毒氣室。這裏是由一座主營和39座小營房構成的勞動營,也稱倫納-莫諾維茨,名稱來自於莫諾維茨原址上的倫納合成橡膠廠。

奧斯威辛集中營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哪兒 第2張

  集中營三個區域

指揮官

1940年至1943年:德國黨衛隊-魯道夫·弗蘭茲·費迪南德·霍斯中校全名:(Rudolf Franz Ferdinand Höss,通常拼寫爲:Rudolf Höß)。

1943年至1944年:德國黨衛隊-阿瑟·裏貝漢徹中校(Arthur Liebehenschel)。

1944年至1945年:德國黨衛隊-理查德·貝爾上校(Richard Baer)。

囚犯生活

篩選

從納粹德國統治下囚犯最早被用卡車運往集中營,1944年5月以後,建立了鐵路直接抵達集中營。由集中營的醫生對其收容人以種族、宗教、同性戀者等類別,再以及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作爲初步的篩選。(例如:一名健康的男性成人是否具有專業技能或是有可能成爲人體實驗的對象去區分)。大部分的猶太人、婦人、兒童、老人或是被判斷爲沒有價值的人,則會直接送往刑場或是毒氣室殺害。

經過初步篩選之後,收容人立即被剃去頭髮、消毒、拍照建立檔案,並在收容人身上刺上編號藉以確認收容數量(此一編號達40萬之鉅)。而收容人的個人行李財物皆被沒收,成爲納粹德國的戰爭資源。經過篩選之後,收容人身上唯一財物則是他們身上的囚服。最後依人種及性別被分送到不同的收容樓房,囚服有分“政治犯”,“普通罪犯”、“外來移民”、“同性戀”和“猶太人”的標記,以區分收容人之身份。

收容期間,每日勞動工作內容、飲食以及對待會按不同等級區分。德國第一,其次是西歐工人(比利時、法國、荷蘭),然後是與德國有依賴關係或結盟的歐洲東南部工人(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希臘、克羅地亞),較低等級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蘇聯、意大利(1943年意大利投降後)工人,猶太人則在最低位置。此一情況可在在睡牀格的分配更明顯地看到。

勞動

主要的勞動可分爲四種類型:

第一種:它的勞動目的是消粍收容人的精力以使他們疲憊不堪。例如,做鋪設鐵路或道路的工作,採砂石場和“處罰單位”也屬於這一類。在某些情況下,收容人被要求在早上隨意地挖一個洞,而在下午填補同一個洞口,以及做諸如此類沒有意義的工作如娛樂德國軍官。這些工作的唯一目的是消耗收容人的精力。

第二種:那些具有專門的技術或是知識的人(例如:水電工、醫生、藥劑師等)會被要求生產在戰爭進行中所需要的生產材料和必要的戰爭武器,如以勞動力爲目的的維修。這些有技術的人的待遇在處罰單位方面比工廠工人的要好。

第三種:這類人專門處理毒氣室屍體,以及因營養不良或疾病等其他因素而瀕死的收容人。他們的待遇比起前兩種人的要更好。

第四類:這類人是最初到集中營的和後來進入集中營的德國罪犯,或者,是從位階最高的德國人中挑選出來的工廠工頭,以及集中營警衛(囚監)。雖然他們有對收容人施暴的權利,但是隻有很少的人受到了審判。

醫療

由於集中營內只有做人體實驗的“醫院”,所以收容人大多因病而死,或被送往毒氣室以致命的毒氣殺死。

歷史記錄

1939年,波蘭被納粹德國佔領,奧斯維辛便由納粹德國控制,從此“Oświęcim”一詞被納粹改成了“Auschwitz”。1939年底,當地納粹和警察頭目計劃、並由德國納粹選址在此修建一座集中營。最終集中營建立在奧斯維辛城邊開闊帶,此處爲鐵路交通樞紐,便於運輸“犯人”。主營是整個奧斯維辛地區集中營的管理部門所在地。

1940年4月27日,納粹德國黨衛軍首領希姆萊正式批准修建奧斯維辛集中營,集中營的長官爲臭名昭著的魯道夫·胡斯。最初的奧斯維辛一號佔地不足6公頃。1940年6月14日,奧斯維辛一號收容了首批728名波蘭和德國政治犯。該營通常關押1.3萬至1.6萬人,1942年最多時達2萬人。

1941年3月1日,希姆萊視察奧斯維辛集中營後,命令魯道夫·胡斯將其擴建爲一個同時具有關押、勞役和滅絕三種功能的超級集中營。

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後,大批蘇聯戰俘被陸續收入集中營。

1941年9月3日,奧斯維辛集中營第一次使用毒氣“齊克隆B”試驗殺人,試驗地點是青壯年營二號房舍的地下室,試驗對象爲600名男性蘇聯戰俘和250名從集中營醫院篩選出來的男性犯人。

1941年10月,納粹驅使奧斯維辛一號的囚徒建造了奧斯維辛二號(即比克瑙集中營)。擴建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總面積達15.5平方公里,一條專用鐵路從南大門一直通到集中營的北端。營內設有四個大規模殺人的毒氣“浴室”、儲屍窖和焚屍爐,一次可屠殺12,000人,配備的焚屍爐每天可焚燒8,000具屍體。

1942年,納粹又在奧斯維辛邊的莫諾維茨修建了奧斯維辛三號(莫諾維茨)。此後,1942—1944年間先後又在當地的冶煉廠,礦山和工廠區修建了39所集中營,以便納粹德國很好地利用這些免費的勞動力。1945年初納粹德國面臨失敗,爲消滅罪證,這些大規模殺人裝置被炸燬。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集中營內僅有7000多幸存者,其中包括130名兒童。

1947年7月2日,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被闢爲殉難者紀念館。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爲了見證這段歷史,每年,全世界有數十萬的各界人士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參觀,憑弔那些被德國納粹分子迫害致死的無辜者。

相關數據

殺死120萬~150萬人——據英國《衛報》1月26日報道,路透社和英國廣播公司等機構公佈數字顯示,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存在的4年多期間,先後關押過數百萬人。其中有120萬到150萬人在這裏喪生。(關於這一死亡數字,有的歷史學家認爲是110-130萬人。)

100萬猶太人喪命——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希特勒德國爲實施猶太種族滅絕政策而建立的,慘死在該集中營的猶太人達100萬左右。逃走20萬——在1940年到1945年期間,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幸運逃生的人總數僅爲20萬。

1.4萬條人發毛毯——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該集中營中發現了1.4萬條人發毛毯。倖存7650人——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時候,只找到7650名倖存者,其中有130名兒童。

7000納粹警衛——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擔任警衛的納粹德軍人數大約爲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納粹成員。

每天屠殺6000人——1944年前後,納粹德軍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屠殺達到了非常瘋狂的程度,那時,幾乎每天有大約6000人被殘忍殺害。

40座集中營的總和——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頭目之一——希姆萊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至少40座集中營的總稱。關押者波及30個國家——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關押的大多數是猶太人,此外還有吉卜賽人,波蘭、蘇聯等國的戰俘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平民。

7.7噸頭髮——前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在該集中營發現了納粹德軍沒來得及運走的7.7噸頭髮。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經在此飽受折磨,歷經不幸。爲了讓這罪惡的行徑不再重演,也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知名受害者、逃脫者及倖存者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時候,只找到7650名倖存者,其中有130名兒童。

諾伯特·巴爾利茨基(Norbert Barlicki,1880年-1941年9月27日),波蘭律師、政治家。在集中營裏被殺害。

瓦迪斯瓦夫·巴託謝夫斯基(Władysław Bartoszewski,1922年2月19日-),後來的波蘭外交部長(1995年;2000年-2001年),1940年-1941年被關押在集中營裏,後被波蘭紅十字會營救。

約瑟夫·西倫凱維茲(Józef Cyrankiewicz,1911年4月23日-1989年1月20日),後來的波蘭總理(1947年-1952年,1954年-1970年),波蘭國務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1970年-1972年),1942年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後於1945年因蘇聯解放而逃出了集中營。

布羅尼斯瓦夫·捷克(Bronisław Czech,1908年7月25日-1944年6月5日),波蘭滑雪健將、藝術家,曾參加四屆冬奧會。1944年在集中營被殺害。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安妮日記》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了7個星期,1945年死於伯根-貝爾森集中營(因染上了斑疹傷寒)。

約瑟夫·加爾林斯基(Józef Garliński,1913年10月14日-2005年11月29日),波蘭歷史學家、作家。1943年被關進集中營。集中營解放後曾寫有多本關於集中營生活的著作,獲得暢銷。戰後在英國倫敦定居。

庫爾特·蓋隆(Kurt Gerron,1897年5月11日-1944年11月15日),德國演員,導演。猶太人。1944年在集中營裏被殺害。

多拉·蓋爾森(Dora Gerson,1899年3月23日-1943年2月14日),德國演員,歌手,猶太人。1943年在集中營被殺害。

帕維爾·哈斯(Pavel Haas,1899年6月21日-1944年10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猶太人。曾爲中國唐代詩人崔顥、杜甫的詩譜曲。1944年在集中營裏被殺害。

凱爾泰斯·伊姆雷(Imre Kertész,1929年11月9日-2016年3月31日),匈牙利作家,1944年被關押在集中營,200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普里莫·萊維(Primo Michele Levi,1919年7月31日-1987年4月11日),意大利作家,化學家,猶太人,1944年被關押在集中營內,於1945年因蘇聯解放集中營而逃脫。

約瑟夫·諾伊(Józef Noji,1909年8月9日-1943年2月15日),波蘭田徑運動員,曾參加柏林奧運會,1943年在集中營裏被殺害。

魯道夫·魯迪·弗爾巴(Rudolf Rudi Vrba,1924年9月11日-2006年3月27日),斯洛伐克籍加拿大藥理學家,1944年從集中營裏成功逃出,也是第一位向盟軍通報集中營暴行的倖存者。

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羅馬尼亞作家、政治活動家。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威託德·皮萊茨基(Witold Pilecki,1901年5月13日-1948年5月25日),波蘭士兵,波蘭抵抗組織成員,唯一一位自願進入集中營的關押者,在集中營內組織了抵抗運動並向同盟國通報了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暴行,於1943年4月26-27日從集中營逃脫。因忠於波蘭流亡政府於1948年被波蘭人民共和國處決。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1905-1997年),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離營後成爲存在主義心理學者。

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Andriy Andriyovych Yushchenko,1919年-1992年),前烏克蘭總統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的父親。

薩拉莫·亞魯(Salamo Arouch,1923年1月1日-2009年4月26日),希臘籍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1941年以17歲的年齡成爲巴爾幹半島最年輕的中量級拳王冠軍,1943年連同家族成員到達奧斯威辛,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以打拳娛樂納粹黨員,囚犯編號爲136954,在1945年蘇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後離開波蘭,移居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在1989年其真人故事被米高梅拍成電影《魔鬼集中營》(Triumph of the Spirit)。

以色列·克里斯塔爾(Yisrael Kristal,1903年9月15日-),波蘭企業家,猶太人。克里斯塔爾及其家人在1944年8月進入集中營,最終只有他存活下來。1947年娶第二任妻子,之後全家移民至以色列海法。今爲以色列超級人瑞,也是目前世界上在世最年長男性。

反思和彌補

對於納粹在二次大戰對猶太人的殺害,後世德國人深深地向死難者表示真誠的懺悔和愧疚,並作出了補償。在柏林的維騰堡廣場上有一塊黑底黃字的警示牌,上面寫着——“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恐怖之地”,並依次羅列了各納粹集中營的名字。

1970年12月7日,正在華沙訪問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獻花圈,併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1985年當時的德國總統魏茨澤克發表了著名講話:“德國應明確承認戰爭罪責。”

1970年12月7日,當時的西德總理勃蘭特到華沙訪問時,雙膝跪在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1995年6月,德國總理柯爾到以色列時,也是雙膝跪在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

1994年5月,德國衆議院修改刑法,規定不管以何種形式否定屠殺猶太人都將被判刑。

1995年1月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50週年之際,德國總統赫爾佐克訪問奧斯威辛時,再次爲德國納粹的侵略暴行向波蘭人民請求寬恕。德國人到今天還在設法彌補在戰爭中所犯下的錯誤,包括向二戰中曾經被迫爲納粹當勞工的150萬多名受害者支付賠償金。根據最新評估或知,在遭受納粹奴役的1000萬至1200萬勞工中,至今仍活着的有180萬。

此外,德國也重修一座猶太人歷史博物館,包括記錄與展示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歷史。

1938年,德國納粹勢力猖獗的時候,蓋世太保曾經查封了一座猶太人歷史博物館,並將裏面的展覽品洗劫一空。這座博物館在10餘年前就開始規劃建造,共耗資1億2000萬德國馬克。

這座稱爲德國猶太人2000年曆史的博物館——柏林猶太博物館,於2001年9月9日在柏林正式對外開放。

奧斯威辛集中營故事 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哪兒 第3張

  《辛德勒的名單》

相關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

《灰色地帶》

《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遺忘的證據》

《集中營血淚》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鋼琴家》

《緘默的迷宮》

集中營近況

“勞動帶來自由”標誌被竊

2009年12月18日清晨,位於集中營遺址入口長五米,重四十一公斤的著名標誌-“勞動帶來自由”被竊。這起盜竊事件引起了大屠殺受害人和一些國家的不滿。兩天後,警方在波蘭北部的一名參加盜竊的竊匪家中找到失物,這個標誌被切割成三份。

警方表示有五名涉案嫌犯,相信他們都是受人指使犯案的慣犯,而非新納粹份子。標誌被重新焊接回原處,並且加強了集中營遺址周邊的保安。瑞典的新納粹份子Anders Hogstrom被指涉及幕後策劃盜竊,並將引渡到波蘭受審。2010年3月,波蘭法院裁定三名盜竊者有罪,分別被判監禁18至30個月。

 參觀信息

博物館的日接待能力上限是8000人,參觀雖然免費,但參觀者被要求通過網絡登記或者參加導覽團,以控制人數。博物館的參觀須知上,寫着“不建議14歲以下的兒童參觀”。周邊未建造酒店和商業設施,遊客可住克拉科夫包車前往。

 評價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和滅絕營,是德國納粹政權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的鐵證,同時也見證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這裏也是一座人文精神紀念碑,紀念在極端惡劣的逆境下,反抗德國納粹極權壓制下的自由思想。這是大屠殺、種族主義和野蠻行爲的沉痛記憶,在人類歷史中,對極端意識形態引起的悲慘後果,具有警示意義。

紀念活動

2019年1月27日,波蘭政府在南部小鎮奧斯威辛舉行納粹集中營解放74週年紀念活動,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副總理希德沃以及多名集中營倖存者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