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揭祕奧斯維辛集中營慘狀:發現1.4萬條人發毛毯

揭祕奧斯維辛集中營慘狀:發現1.4萬條人發毛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追擊潰敗的德軍,進入波蘭南部的一座小城——奧斯威辛。在郊外一片陰森森的建築裏,那些經歷過殘酷戰火的戰士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7000多名形容枯槁的囚犯、數百具屍骨、1.4萬條人發毛毯、近8噸重的頭髮,以及巨大的毒氣室、焚屍爐……

從此,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深深烙入人類的記憶,地獄般的場景在此後70年的歲月裏不斷被提及,成爲警示後人永遠的夢魘。

爲銘記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爲“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時任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爲歷史並遺忘”。

許多人通過電影《辛德勒名單》知曉了那段歷史。這部寫實風格的影片無情地揭開了人類歷史上的那道傷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爲鎮壓異己、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在國內和被佔領國修建了大量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便是其中之一。在這座集中營裏,納粹分子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二戰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們開始認真反思產生這一悲劇的根源。人們不禁要問,一個誕生過歌德、康德、貝多芬等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和音樂家的民族,何以出現如此衆多滅絕人性的劊子手。戰後70年來,這樣尖銳、深刻的詰問始終就沒有停止過。這其中,不乏德國民衆自己。

揭祕奧斯維辛集中營慘狀:發現1.4萬條人發毛毯

奧斯維辛集中營

看過《普通法西斯》一片的人們都會爲之震憾,該片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直視的觀點:對於那場災難,每個德國人都難辭其咎。而如今很多德國人也擁有了這樣的認知。

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的歷任領導人都在反覆代表德國人民進行反思、道歉和懺悔。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下跪,向當年的遇難者表示懺悔。此舉改變了世人對德國的看法,以至有人說:“德國總理跪下去,德國人民站起來。”

2005年5月9日,在蘇聯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慶典上,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出席莫斯科紅場閱兵,成爲首位受邀出席這一慶典的德國領導人。

在談及那段歷史時,施羅德承認:“對於納粹暴行,德國負有道義和政治責任來銘記那段歷史,永不遺忘,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是可以從我們歷史上最羞恥的一頁中學到很多東西。”

對納粹暴行的反省和警惕,現已成爲德國各個階層的共識。數十年來,德國政界和民衆每年都會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遺址、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聯紅軍的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提醒國人不要忘記和忽視納粹犯下的罪行。政府也採取措施,通過修訂歷史教科書等方式教育青少年。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的《反納粹與反刑事罪法》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任何否認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大屠殺的言論與行爲都將受到嚴懲。正如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所說:“對納粹主義及其發動的戰爭、種族屠殺和其他暴行的記憶,已經成爲我們民族自身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

通過反思歷史和持續的戰爭賠償,在不斷洗卻曾經罪孽的同時,現在的德國已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併成爲當今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力量。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到來前,紀念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的第五萬塊“絆腳石”黃銅磚在德國鋪就。磚面上刻着受害者的名字和生卒時間,銅磚鋪就地就是他們被關進集中營前的最後住所所在地。

“絆腳石”計劃發起人、德國藝術家貢特·德姆尼西說,這一計劃的初衷就是重現受害者的生活痕跡,讓它不因時間流逝而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

如今,在德國的數百個城市中都能找到這樣的“絆腳石”,提醒着過往的人們:永遠不要忘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