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桃花扇的創作過程:孔尚任是如何寫出戲劇桃花扇

桃花扇的創作過程:孔尚任是如何寫出戲劇桃花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琉璃廠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條斜向通往宣武門內大街的衚衕叫“海柏衚衕”,因衚衕內有廟宇“海波寺”,明清時稱“海波巷”、“海波寺街”。三百多年前,在這條不起眼的小衚衕裏,孔尚任在他的“岸堂”寓所,創作了《桃花扇》,並讓“伶人”在此進行了“首演”,在北京的戲劇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孔尚任早年在家鄉時,就聽到過“李香君血濺詩扇”及南明王朝滅亡的故事,感慨頗多,萌發了“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創作衝動,有了《桃花扇》最初的構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南巡歸來路經山東,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舉薦在御前講經,並做了皇帝遊覽孔府的嚮導,深得康熙賞識,被“破格”任命爲國子監博士。此後,他曾奉命到江淮瞭解民情,治理水患,還到過南京、揚州一帶尋訪,對明王朝閹黨專權,官吏腐敗,導致滅亡有了更多感觸,爲他創作《桃花扇》積累了鮮活的素材。

桃花扇的創作過程:孔尚任是如何寫出戲劇桃花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城爲官,買下了海波巷的一處宅院,將書齋命名“岸堂”。“海波巷裏紅塵少,一架藤蘿是岸堂。”經過多年的生活積累和創作準備,孔尚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本的創作。北京是元雜劇的發祥地,發展到明清傳奇,戲劇活動在京城已十分活躍。在這種良好的大環境中,孔尚任借鑑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十多年的艱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創作出了不朽的名劇《桃花扇》。《桃花扇》通過江南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士侯朝宗的愛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直抒胸臆:“不獨使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爲末世之一救。”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邀集了名士摯友18人在岸堂相聚,酒席宴前,讓伶人清唱《桃花扇》新曲,衆友人無不稱快,忘乎所以。“詞人滿把拋紅豆,扇影燈花鬧一宵。”此後,《桃花扇》又在菜市口衚衕的碧山堂大戲臺,由著名崑曲班社連演數場,一時轟動京城。這一動靜,很快傳入宮內,康熙皇帝聞訊索閱了《桃花扇》稿本。因《桃花扇》頌揚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滿族大臣們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藉故罷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