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徐庶是劉備的心腹謀士,他投入曹軍後,真是沒爲曹操出謀劃策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的人才輩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當屬諸葛亮。他在沒有出仕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以匡扶天下爲己任。可惜當時的人們都不認可諸葛亮的看法,只有兩個人認可諸葛亮的才能,一個是崔州平,另一個是徐庶。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輔佐自己,開創了蜀漢江山。但是徐庶卻半道離開了劉備,投到了曹操手下,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語。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一、 徐庶進曹營。

在《三國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十分傳神。他堪稱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讓劉備體會了一把有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是一件多麼爽的事。在徐庶的指揮下,兵微將寡的劉備馬上耀武揚威。他連續打敗曹仁的進攻,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奪取了樊城。

可惜好景不長,徐庶的根底被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揭破。曹操用程昱之計,先將徐庶的母親騙到許昌。隨後程昱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信招徐庶回去。徐庶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離開劉備。在臨走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在回到許昌後,徐庶的母親氣憤自盡,曹操爲了留住徐庶,將徐母葬在許昌。徐庶對此無可奈何,只得在曹操手下安身,不過他下定決心,一生不爲曹操出謀劃策。

在《三國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是有着藝術加工的。在現實中,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也是因爲母親,不過與小說中有着差別。當年劉備在北方失敗,來到荊州依託劉表。劉表爲了藉助劉備的力量抵抗劉表,讓劉備在新野安身。

劉備在得到喘息之機後,就趕快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四處網羅人才,擴展自己的影響,爲自己下一步行動做準備。徐庶應該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到劉備陣營中的,並且他還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當劉備隨意地說讓徐庶把諸葛亮叫來時,他說諸葛亮這個人只能去請,而不能叫來。這引起了劉備的重視,纔有了三顧茅廬之舉。

徐庶的離去是因爲長阪坡之戰。曹操南下荊州,正值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在部下的要求下,主動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禦曹操的劉備,只得率領十幾萬軍民渡過漢江南撤。曹操在得知劉備的去向後,挑選了五千精騎,一日一夜奔馳三百多裏,在長阪坡大敗劉備。在這場戰鬥中。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軍俘獲,徐庶的母親也被曹軍俘虜。

徐庶一直跟隨着劉備,已經脫離了險境。但是當他得知母親被俘的消息後,只得向劉備辭行。他說自己爲劉備服務,主要是依靠出謀劃策的頭腦。現在自己的母親被曹軍俘虜,自己的心神已經大亂,無法繼續爲劉備服務了。自己留下來也對劉備無濟於事,因此向劉備辭行。於是,徐庶從此離開了劉備,加入了曹營。

二、 徐庶的能力品行。

徐庶加入曹操陣營後,確實沒有看到他出色的表現。有人說這可能與徐庶的能力有關,因爲徐庶的能力不足,所以纔沒有相應的表現。否則的話,在唯纔是舉的曹操面前,怎麼可能會沒有用武之地呢?

在《三國演義》中,將徐庶的才能描寫得十分精彩。他本是遊俠出身,在經過磨難後,折節向學並且學有所成。他投奔劉備,得到了劉備君臣的信任,在與曹仁的交戰中,他算無遺策,打得曹軍聞風喪膽。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第2張

但是,在歷史上,卻沒有對徐庶有過多的記載。對他的記載主要出自《諸葛亮傳》。在這個傳記中,一處是寫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情況,一處是他離開劉備的情況,還有一處是通過諸葛亮之口,說明他在曹操陣營仕途的情況。

不過,我們從這些記載,對徐庶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的認識。首先,徐庶此人是荊州的士人,他擁有高潔的品行。我們從他對母親的態度,就能夠知道他擁有至孝的品格。這在漢朝時期,是品評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準。在那個以孝治天下,舉孝廉的時代,徐庶想要做官是一件不難的事情。

其次,徐庶能夠和諸葛亮爲友,也表明了他擁有一定的才能,否則諸葛亮也不會與之爲伍。我們看諸葛亮的傳記,在諸葛亮出仕前,他已經在荊州擁有了一定的名氣。不過大家都認爲諸葛亮有才,可並不認可他對自己的評價。因爲管仲樂毅的能力太強,大家都認爲諸葛亮有自誇之嫌。

荊州的士人衆多,可是唯有徐庶和崔州平兩個人認可諸葛亮的自我評價。這種眼力,是基於對諸葛亮的認識和自身的能力之上的。唯有自己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纔會對比自己強的人才有公允的評價。因此,徐庶的自身才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我們從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情節,也能夠看出他的才能。他主動投入劉備陣營,是他的自身的眼力,認爲劉備是一個可與信託的主公。他對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楚認識,那就是在劉備身邊做幕僚,爲諸葛亮出謀劃策。這種地位,就如同曹操身邊的謀士相似。在離開劉備的時候,徐庶也明確地說明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謀士的地位。

第三,是諸葛亮對徐庶的評價。我們看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對於自己身邊的朋友有着評價,他評價徐庶等人,說他們可以擔任刺史郡守的職位。在後來諸葛亮北伐時,諸葛亮聽說徐庶才擔任了曹魏的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還對此十分感嘆,認爲徐庶大材小用了。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第3張

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徐庶是擁有一定能力的人。在當時,魯肅對自己的評價,也不過是當個郡守。諸葛亮評價徐庶能夠擔任刺史、郡守,那是對徐庶能力的肯定。徐庶並非是有些人認爲沒有能力的人。

三、 徐庶不爲曹操出謀劃策的原因。

那麼,徐庶有能力,卻在曹操陣營中不得重用,這中間又說明了什麼呢?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徐庶在曹操陣營中表現消極,並不積極爲曹操出謀劃策。也就是說,徐庶進曹營,不獻一謀的傳言是真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無外乎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徐庶加入曹操陣營是被迫的。我們看當時的情況,有人看到趙雲重返戰場,就向劉備報告說趙雲投奔曹操去了。當時劉備十分憤怒,拿自己的手戟投向那個人,說趙雲是不會背叛自己的。從這件事,也從側面顯示了,在大敵當前,自己又打了大敗仗的情況下,確實有一部分劉備的手下對前途喪失信心,投奔了曹操。

但是,徐庶的情況與那些人不同。徐庶在敵軍打來的時候,他一心跟隨劉備,一起突出了重圍。當時在劉備身邊的人並不多,從這裏也看到徐庶對劉備的忠心。可是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這讓徐庶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徐庶如果不顧母親的安危,繼續追隨劉備,就會讓自己揹負不孝的名聲。馬超當年起兵反曹,使得自己在許昌的親屬被曹操屠戮一空,終生揹負了不愛親人的惡名。這讓馬超一生顛沛流離,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而徐庶本身是對品行十分看重的人,他是不可能揹負這樣的惡名的。因此,徐庶別無選擇,只能選擇離開。

在徐庶離去時,他找到劉備親自說明情況。劉備也沒有過多挽留徐庶,從這裏也能夠看到劉備和徐庶君臣之間的良好關係。我們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徐母被俘的這件意外事件發生,徐庶是不可能離開劉備的。因爲徐庶到曹操陣營不是心甘情願的,因此他抱着得過且過的心理,自然不會積極爲曹操出謀劃策了。

其次,曹操對徐庶也不會信任。曹操也是當世奸雄,他對人心有着過人的洞察力。對於徐庶這樣的人,他當然不會對之推心置腹。徐庶是劉備的心腹謀士,對劉備陣營的情況瞭如指掌。可是他卻沒有對曹操出謀劃策,曹操自然知道徐庶對自己的態度。

他對於徐庶肯定是有着疑心的。曹操對劉備籠絡手下的能力是有着深刻認識的。當年關羽在曹營的時候,曹操爲了收服關羽,對他封官加爵,賞賜金錢、美女、房宅,還多次宴請關羽,和他分庭抗禮。可是關羽雖然受曹操厚恩,還是在白馬斬顏良爲曹操立功後,千里走單騎回歸了劉備。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 第4張

有關羽的先例,曹操對徐庶自然心存懷疑,他對於徐庶當然不敢重用。這種態度肯定會在曹操與徐庶的交往中表現出來。曹操和徐庶都是明白人,自然心照不宣。在這種情況下,徐庶自然更不會去向曹操獻計了。

第三,曹操對徐庶的處理辦法。曹操對徐庶這樣的人,有幾種處理的辦法。一種是殺死,比如當年對待沮授那樣。一種是養着,雖然不用也不加害,徐庶是屬於後者。這是因爲沮授才能過人,但是忠心袁氏。而且沮授的親屬都在袁氏那裏,一心想要逃走。如果沮授逃走再次爲袁氏所用,會給自己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所以曹操對於逃跑被抓得沮授,乾脆一殺了之。

而對於徐庶則不同。他的母親在曹操的掌握中,徐庶出於對孝道的敬畏,是不敢棄母逃走的。而徐庶作爲劉備陣營投奔來的重要人員,曹操也需要用他來做榜樣,招攬劉備的部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對於人才的看法。在漢中之戰時,劉備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曹操在得知爲劉備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後,說就知道劉備沒有這種能力,肯定是有人爲他出謀劃策,才取得了定軍山之戰的勝利。曹操後來又說,我收集天下人才,爲何就單單遺漏了法正呢?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曹操對人才的看法。他不惜一切代價收集人才,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即便自己不用,也不被他人所用。曹操將徐庶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讓劉備所用,這樣就無形中消減了劉備的力量。因此,徐庶進曹營不設一謀,曹操對此也不以爲意了。

結語:

徐庶是劉備的心腹謀士,他在劉備到達荊州後,就投入了劉備的陣營。也正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引發了三顧茅廬的佳話。但是,在長阪坡之戰後,由於他的母親被曹軍俘獲,他不得不離開了劉備,加入了曹操的陣營。由於徐庶不是心甘情願加入曹軍,他也沒有打算爲曹操效力的想法。

徐庶加入曹操陣營後,身爲劉備的心腹,卻沒有爲曹操提供真實的情報,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受了慘敗。曹操知道徐庶的心理,不過爲了樹立榜樣,他也沒有爲難徐庶。徐庶就是在這種得過且過的日子裏,消磨了自己的人生。被諸葛亮評價是刺史郡守之才的徐庶,臨死時也只是個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也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造成的必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