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作爲影響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誰擁有數量多且質量高的戰馬,誰就能在戰爭中擁有裝備上的優勢,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北宋與遼和西夏的對峙,相互戰爭中,北宋屢敗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戰馬緊缺,而遼和西夏則騎兵隊伍強大。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一、“牧之在官”的監牧制度

1、監牧制度的管理機構

北宋建立之初,關於馬政的建設首先得到統治者重視的便是監牧制度。監牧制度指由統治者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在適宜養馬地區建立專門牧監養馬,並且設置專門機構、制定相關法律政策進行管理的官養馬制度。這一制度建立對於北宋馬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宋仁宗之前,北宋的官營牧馬業一直是軍馬的重要來源,並且其對於整個北宋馬政建設來說具有基礎性的地位,無論是從機構設置還是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對於此後馬政的逐步完善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宋初駭驥院的權力之大,可掌全國的馬政監牧之事。馬政監牧在維護國家安全、鞏固統治中地位十分重要,而且隨着統治者在民間括買民馬和在戰爭中掠得馬匹的增多,監牧規模不斷擴大和監牧中馬的數量不斷增加,因此統治者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國家的馬政監牧事務。

2、地方管理機構及內部管理系統

監牧制度除在中央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外,在地方也設置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地方的馬政機構、馬政機構官員的任命、留任都歸由羣牧司管理,官員每屆任期三年。但有一個例外就是,神宗元年由於羣牧司官員很少到地方諸州牧監巡查,監管不力,所以政府又設置河南河北監牧司,分別置監牧使各一人,都監給一人,這些官員不隸屬於羣牧司,而是由樞密院直接管轄。爲了更好的發展監牧制度,北宋政府十分重視馬匹的孽育,努力通過降低馬匹的死亡率提高馬匹的孽育率和成活率來增加馬匹的數量。因此北宋政府設置專門負責馬匹孽育的孽生監。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第2張

古代科學技術落後,無法預測突發災害,政府的應對能力很弱,祭祀就成爲普通自姓和統治者試圖減少災難,趨福避禍,進行祈福的一種方式。北宋時期,爲了減少馬疫,提高馬匹的繁殖率,增加馬匹數量,政府對於相關的祭祀活動亦作了規定。除了對監牧的軟件制度進行規定外,北宋還加強監牧制度硬件設施管理。如宋太

祖建隆四年五月,下詔諸州有戰馬的地方要建涼棚、露井,可見宋初統治者就已經很重視監牧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這些基礎設施之外,還重視對牧地的保護。真宗景德三年,下令河北沿邊地區不得焚燒牧馬草地。而且針對“政府對牧地登記長時間一記載不清,牧地與民田之間的界喉不明,廢置不常,導致很多牧地被隱佔”的情況,政府採取簿籍立喉的措施,宋真宗時規定“派遣官員到縣將牧馬草地登記,用一定的標石物將牧地與農民耕地分開”。此外,對於殘害牧馬的行爲,政府也給與嚴懲。

二、監牧制度的實施效果

1、監牧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宋仁宗之前,在歷代統治者的努力之下,監牧制度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首先,形成了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管理體系,並制定貫徹實施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規定,使監牧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從而保障了監牧制度的正常運作,爲北宋官營牧馬業衛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馬監的設置初具規模,到真宗時,

京師牧監種類設置齊全,有牧養上下監主要負責病馬的治療飼養,牧養監主要負責馬匹的飼養,孽生監主要負責馬匹的孽育;牧地範圍廣闊。由此可見,當時,牧監設置數量之多,種類之全,牧地之廣,監牧制度的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最後,由於監牧制度的逐漸完善和發展,監牧制度成爲當時軍馬的主要來源,對於國防軍事力量的鞏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宗時內外諸坊監加上諸軍所養的馬匹共有二十多萬匹,只飼養馬的人員就有一萬六千多人,這雖不能和唐朝當時的盛況相比,但縱觀整個北宋時代以後歷代統治者都未到如此盛況,甚至到後期國家不再依靠監牧牧養,而是依靠市馬,而在此之前市馬僅是監牧馬的補充。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第3張

2、馬政監管的衰落

當時的監牧制度弊端叢叢。不僅產馬的數量很小,產馬的質量亦不高,而且每年的財政虧損也很大,監牧制度的存在顯得得不償失,這就導致熙寧五年諸監既廢的結局。至此,北宋的監牧制度已基本被廢除,監牧養馬在國防軍備中失其主要地位。儘管北宋後期哲宗、徽宗曾一度恢復牧監舊制但一直處於存廢不定的狀態,導致監牧馬的孽育效率低下,監養牧馬的成效微乎其微,國家爲了獲得充足的戰馬,不得不依靠民間養馬和西北市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北宋時期的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監牧制度的運行。

統治者爲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多種措施,實行一職多官制,通過科舉考試和恩蔭賞大量的授官,並且官員享有優厚的傣祿,這造成冗官的局面;增加軍隊數量,官員和軍隊數量的激增,必然造成財政開支的激增,此外,北宋真宗仁宗時還大興土木,增加皇室開支,這也就造成北宋政府面臨全面的財政危機。自宋神宗慶歷年間財政每年入不敷出,差額在三百萬絡以上,到宋英宗時,差額竟己達到一千五百七十萬餘絡。爲了減輕財政困難,統治者意識到監牧耗費之大,於是宋仁宗時起,歷任統治者相繼採用罷廢監牧,以田募民出租,減少牧馬數量的措施,以減少財政支出,緩解財政危機。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單純的依靠罷廢監牧減少財政支出肯定是不可取的,這直接導致監牧制度走向衰亡。

三、茶馬貿易制度

1、茶馬貿易制度實施

經濟上,北宋和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雙方經濟結構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北宋以農耕經濟爲主,而周邊少數民族則以畜牧業經濟爲主,正因此,雙方經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沿邊少數民族地區氣候寒冷、草原遼闊,是一個大然的大牧場,適宜馬這種耐寒牲畜的飼養。因此,沿邊少數民族地區不僅產馬數量多而目.所產馬高大勇猛,適宜作戰馬。但這種地理環境並不適宜茶樹的生一長,沿邊地區幾乎不產茶。然而飲茶的習俗並沒有因此缺失,唐代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就己經有飲茶的習慣,到了宋代飲茶習俗應經遍及到沿邊少數民族各個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更是如此,茶在當時己經成爲沿邊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銅錢大量外流,而少數民族購買內地貨物不使用銅錢,造成北宋銅錢只出不入,這就大大北宋的財政負擔。其次,絹帛的使用,因絹帛的價低,用作買馬的話則需要很大的數量,北宋政府無力承擔,而且沿邊少數民族對用絹帛易馬的積極性也不高。

宋朝的公有制養馬爲什麼會失敗?與統治者有關 第4張

2、北宋與吐蕃之間共同的政治目的

政治上,北宋對沿邊少數民族採取羈摩政策及北宋與吐蕃之間共同的政治目的也促使了茶馬貿易制度的產生。所謂的“羈摩政策”指的是北宋政府對於沿邊少數民族採取的通過經濟貿易給予其一定的經濟和物資利益,以維護邊疆安全的一種政治控制手段。針對沿邊少數民族“嗜茶爲命”的特點,北宋政府希望通過茶馬貿易一方面給予其所需的茶葉,使其獲得一定物資利益,對北宋產生經濟上的依賴性,己達到安撫沿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獲得北宋緊缺的戰馬。

結語

北宋馬政的構建對於本朝和後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衆所周知,從古至今,法律作爲國家進行管理的一種工具,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完善的法律制度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軍事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北宋馬政法律制度體系的建立,其現實意義更是顯著的。

整個北宋時期,北宋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戰爭一直是勝少敗多,重要原因就是戰馬緊缺,雖然這套法律體系不夠成熟和完善,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種種弊端,但是它是統治階級在實踐中摸索,針對不同時期具體情況不斷調整而逐步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