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陽明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

歷史上陽明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陽明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具體指的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致良知”是其“心學”核心命題,貫穿了他的所有思想。這一思想雖然是在南昌正式提出的,但他說:“某於良知之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非是容易見得到此”;(“百死千難”也指貶謫到龍場的一系列困苦經歷。“貴州三年,百難備嘗,橫逆之加,無月無有”)。

王陽明又說;“吾良知二字,自龍場以後,便已不出此意,只是點此二字不出,於學者言,費卻多少辭說。”

可以說“龍場悟道”奠定了他“致良知”學說的基礎

歷史上陽明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

陽明心學產生於明朝統治由昌盛轉爲衰頹的時代,其體系的形成,是明代中葉各種社會矛盾的產物。當時,明朝的統治階級腐敗不堪,皇帝荒廢政事,沉溺享樂;劉瑾等宦官專橫擅權,勢焰熏天;王公貴戚帶頭侵奪民產,致使河北、山東、湖廣、江西、福建等地農民起義頻繁不斷;藩王朱宸濠又起兵爭奪王位,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可以說,整個明王朝處於政局混亂,內外交困,岌岌可危境地。而當時作爲官方哲學的程朱理學,越傳越失真,變成務外遺內,博而寡要,漸趨支離破碎、繁瑣迂腐。

整個社會幾乎是道德失律,虛假成風,程朱理學的失去其真正的魅力,而其以誤傳誤的空架子反而成爲束縛廣大人民的精神枷鎖,失去了成在與發展的生機活力,也無法完成維繫人心教化的功用。

陽明先生感到“世道‘頹風靡日’已久,何異於‘病革臨絕’之時”,於是認爲,要維護社會的穩定,以拯救明王朝的危機,必須拾起儒家的真命脈,積極倡導“五倫”、“八德”來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爲,以期恢復人本有的良知,做一個有高尚趣味、高尚思想、高尚人格的人,進而培育出君子、聖賢,使人達到“止於至善”的境地,從而改變社會道德風尚,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與人民的千秋福祉。

於是,心學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應運而生,它的產生無疑對當時以誤傳誤變得僵化的程朱理學一個衝擊,是人類社會思想發展的必然趨勢。

陽明學的魅力在於它貫穿了儒家“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主流思想。

歷史上陽明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 第2張

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揭示人的價值不可限量性,指明每一個人都隱藏着巨大的潛力,只有通過不斷的修養纔可能開發出其內在的潛力。其思想具體陳述爲,人與天地乃是同一個“性”,人是天地之“心”,人與自然之間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而是和合包容,合爲一體的關係,人與天地共同完成萬物的化育。

這一思想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人的可塑性非常高,“人人都可以成爲聖賢”“天下無不可教化之人”,並開出實現這種可能性的方法:“致良知”。並具體到爭對每一個體的資質不一,提出相應的辦法與技巧。

這些思想與方法無不包含着人類社會和諧的理念,對當今社會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發展,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與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