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的八王議政具體是什麼情況?

歷史上的八王議政具體是什麼情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八王議政具體是什麼情況?說起這事,還得從努爾哈赤打江山的時候說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事實上,關外滿洲的勢力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八旗也不是簡單地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而是一旗變二旗,再三旗、再四旗、再八旗。如滾雪球一樣,由小變大。

從主要脈絡上看,努爾哈赤時期的勢力擴張,主要是先提攜兄弟(舒爾哈齊)、再分封諸子的過程。有一段時期,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是並稱爲“兩都督”的。

此後,在胞弟舒爾哈齊出現離心傾向後,努爾哈赤爲樹立自己的威望並防止分裂,曾多次打擊甚至囚禁舒爾哈齊,並最終令後者徹底臣服。

後,爲了加強控制,努爾哈赤在發展新旗時將其成年兒子推上旗主的位置。由此,努爾哈赤時期滿洲勢力的副中心也逐漸由舒爾哈齊轉移到努爾哈赤的嫡長子鍺英身上。

歷史上的八王議政具體是什麼情況?

然而,令努爾哈赤沒有想到的是,鍺英的離心傾向比舒爾哈齊更加厲害,而且其自認是唯一繼承人,對整個部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其他兄弟及努爾哈赤的重臣均不得染指。

在遭到努爾哈赤的嚴厲斥責後,褚英懷恨在心,其不僅詛咒努爾哈赤及其兄弟,而且還密謀發動政變,以提前奪取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努哈爾赤不得不做出斷然措施,將鍺英高牆囚禁,並最終將其處死。

之後,努爾哈赤令其他四個兒子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進入中樞,即所謂“四大貝勒”,其他成年子孫輩如嶽託、濟爾哈朗等也隨班議政。

在此基礎上,努爾哈赤於天命七年(1622年)建立“八貝勒”共議國政的方案,而其中的主要內容爲:

一、國主繼承人由八大貝勒公推,議選“有德者”爲之。

二、不得以豪強專斷之人爲國主,獎懲、任免等大事須八王共議,國主亦不得一意孤行。

三、貝勒享有“八分”特權並與新國主並肩同坐、共受羣臣朝拜的地位。

努爾哈赤開創的“八王議政”,和蒙古人的“布里爾泰會議”有些接近,這就是後世所謂的議政王大臣會議。

應該說,這種模式其實是一種原始的民主形式,因爲當時打江山時期,需要羣策羣力,努爾哈赤的地位也沒有那麼的高高在上。

但是,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即開始削弱其他貝勒的權力而有意加強自己的勢力,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矛盾。

歷史上的八王議政具體是什麼情況? 第2張

皇太極死後,當時多爾袞即利用八王議政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擠走,而另立了尚未成年的順治皇帝。

多爾袞突然暴斃後,隨着清廷的日漸安定,象徵貴族政治權力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也無可避免與皇權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因此,在順治與康熙時期,其打着“清承明制”的旗號,將政務交由內閣處理。到康熙時期,又設立南書房作爲自己的祕書班子,所謂“八王議政”已經名存實亡。

到了雍正朝,雍正又繞開內閣設立軍機處。此後,權力主要來自軍機處,皇權也日益集中在皇帝手中。此時,議政王大臣會議雖然繼續存在,但所議之政只限於軍務、皇帝出巡、旗務、蒙古事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