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爭議:多派都組織國武裝暴動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爭議:多派都組織國武裝暴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左派與右派極端分子的威脅下,共和國甫一開國就危機四伏:左派指責社民黨因阻止共產革命而出賣工人利益;右派則反對民主制度,堅持要令德國返回昔日之帝制。而且,尤其包括軍方勢力的右派爲了破壞共和,更聲稱它出賣了德國,令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

1920年2月,成立不久的德意志工人黨改爲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亦即納粹黨。希特勒在1921年7月29日晉升爲黨魁。1921年11月,衝鋒隊(Sturmabteilung;簡稱SA)成立並作爲希特勒的私人軍隊。

1920年3月13日,自由兵團發動卡普政變(Kapp-Lüttwitz Putsch),佔領了柏林並推舉右翼記者沃爾夫岡·卡普爲總理。魏瑪政府撤退到斯圖加特,並提倡展開大罷工。罷工令經濟停頓,故此卡普的政府在短短四天之後宣告崩潰。大罷工同時也觸發了在魯爾區發生的共產起義。五萬人組成紅軍,企圖控制該區。在沒有政府的命令之下,正規軍與自由兵團再度鎮壓該行動

1921年3月,在薩克森與漢堡發生的類似事件都被成功鎮壓。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爭議:多派都組織國武裝暴動

1923年,共和政府表示未能應付凡爾賽條約規定之戰爭賠款,並因此拖欠賠款。於是,在1月11日,法國與比利時的軍隊佔領了魯爾區,控制這個全德國最富饒的工業重鎮,並控制當地的礦井與製造業公司。德國政府鼓勵工人以罷工還擊,並沒有主動應付問題。罷工持續八個月,最後只是令經濟更衰落、入口貨物更昂貴。

由於政府負責資助罷工工人,故此它需要印製更多鈔票應付,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1923年8月,馬克兌一美元由4.2元跌至一百萬元;在11月20日,價值更跌至4.2萬億元 (亦即4.2兆元) 。12月1日,魏瑪政府推出地產抵押馬克(Rentenmark),以每1新馬克兌換1兆舊馬克。最後,德國成功繼續支付賠款,而魯爾區則重歸德國。

1923年,右派再度威脅共和政府的統治。希特勒在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政變。

1923年11月8日,三千名戰鬥聯盟成員在與埃裏希·魯登道夫協議後,與右翼政客古斯塔夫·裏特爾·馮·卡爾在慕尼黑一所啤酒館召開會議。雖然卡爾突然表示不支持他們,但希特勒打斷卡爾的演講,並堅持要發動政變。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宣佈成立新政府,並計劃在翌日佔領該城市。但最後失敗。希特勒與該三千人都被捕。希特勒被判監五年,但最後只是坐牢了九個月。此後,希特勒決定以合法途徑登上權力寶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