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共和行政指的是哪兩位 共和行政的主要內容

共和行政指的是哪兩位 共和行政的主要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共和行政又稱爲周召共和,在公元前841年,因“國人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慌忙逃跑,政權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爲“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近代以來,結合《竹書紀年》和其他文獻中的蛛絲馬跡,"共和"是一個名號爲"共伯和"的人逐漸成爲主流觀點。

共和行政指的是哪兩位 共和行政的主要內容

背景

國人暴動

周王朝的統治自周穆王之後達到頂峯,而到了周厲王時期,公元前878年,周厲王即位。他在位期間,民不聊生,貴族們卻依然沉湎於酒色。公元前844年,爲了聚斂更多的財富以供揮霍,厲王任用虢公長父和榮夷公實行"專利":強行富布山林川澤爲王有,不許平民入內樵採漁獵。從而觸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厲王又拒絕接受芮良夫的忠告,提拔榮夷公爲卿士,繼續實行專利。於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至處都有人發泄不滿。厲王從衛國找來巫師,讓他用巫術監視發表"謗言"的怨恨者,並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衛巫假託神靈。肆意陷害無辜,不少人死於非命。於是,人們不敢再公開場合言語,路途相見也只能以目示意。厲王認爲他已消除民人誹謗。召穆公認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他主張廣開言路,讓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種人士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厲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廣大國人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逃到彘(山西霍州)。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國人聞而圍之,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太子得以脫險。周厲王逃亡在彘,史稱"彘之亂"。

共和行政指的是哪兩位 共和行政的主要內容 第2張

 過程

厲王逃亡在彘後,這時,周朝東邊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了鎬京。於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厲王的舊臣請衛武公暫時代行執政,自己和另一個大臣周公(周公旦的後代)等組成奴隸主貴族會議輔政,是爲共和行政(一說由名叫"共伯和"的諸侯攝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爲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便從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紀年。這也使中國的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紀年。按照中國傳統紀年,自共和時期開始,中國的中原歷史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體系。

影響

國人暴動後,周王朝中央政權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下,王位虛懸十四年,其間周召行政與諸侯幹王位是並存於中原大地的。這種紛亂狀態一直持續到周宣王即位,周王才又一次獲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周宣王並非周厲王的長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共和時期局勢混亂的結果。

爭議

周厲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爲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前的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進行推斷,十分的模糊。

共伯和說

關於“共和”時期的解釋歷來有兩種。根據《古本竹書紀年》,“厲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又載“共伯和幹王位”。前841年(一說前842年)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太子靜藏於召公家,共伯和攝行王事,稱爲“共和”。酈道元、蘇轍、羅泌、顧炎武、樑玉繩等從此說,此爲是事的傳世的最早文獻記載,並且有《左傳》等其他的傳世文獻佐證,故近現代學者多從此說。2011年底,《清華簡·系年》釋讀結果出版,共和在清華簡中就是共伯和。

此外,《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魯連子》等篇有共伯和稱王、“行天子事十四年”的記載。

周定公、召穆公說

另一種解釋根據《史記·周本紀》所載,國人暴動後由周定公、召穆公二相共同行政,所以又稱“周召共和”,但不確切。後世學問家如韋昭、杜預、司馬光等從此說。

紀年開始與紀年上溯的嘗試

共和元年農曆庚申年(前841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直到前828年周厲王死後,還政於其子周宣王前後14年的這段時期,史稱“共和行政”。按照中國傳統紀年,自共和時期開始,中國的中原歷史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體系。

共伯和即衛國君主衛武公。周厲王時期,衛武公入朝任職。《漢書·地理志·河內郡》孟康註釋,“共伯,入爲三公者也”,而從彝銘記載分析,共伯和應先任“師”職,後任“三公者”之職。《元年師兌簋》銘文有“師和父司左右走馬”,專家認爲此“師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後的《師晨鼎》《師俞簋》《諫簋》和《微史簋》所記載的“司馬共”,當爲升職司馬後的共伯和。

根據彝銘分析升職時間應在周厲王三年至五年期間。《師?簋》(?,器名,音義皆不詳)銘文載,“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謂“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無法與厲王紀年正月丁亥日對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紀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則正恰初吉,一些學者據此判定簋銘“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雖沒有解決共和問題,但將其作爲周厲王之後的獨立紀年。2003年,西周青銅逨盤在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其銘文顯示周厲王之後就是周宣王,共和時期不獨立紀年,再度引發了共和的爭論。

評價

共和行政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後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說,共和行政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