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葵丘會盟後,齊國爲何迅速走向衰落?

葵丘會盟後,齊國爲何迅速走向衰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葵丘會盟後,齊國爲何迅速走向衰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齊國繁榮昌盛,“尊王攘夷”的策略得到了成功,可是現在面臨一次危機,早先的時候,周惠王想廢掉太子鄭,立自己愛妃生的兒子王子帶爲太子。齊桓公爲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諸侯要拜見太子爲藉口,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聯合八國諸侯在首止開大會,太子鄭在首止和諸侯見了面,起住了幾個月。

葵丘會盟後,齊國爲何迅速走向衰落?

周惠王覺得太子鄭不聽使喚,但又無力和齊桓公抗爭,就偷偷派人去勸告鄭國不要參加結盟。鄭國聽了周王的話,離開了首止,剩下的七個諸侯共同締結了共輔太子的盟約。後來,齊國又去攻打鄭國,鄭國也參加了盟約。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鄭即位爲周襄王。

新上臺的周襄王爲感謝齊桓公對他的支持,特地派周公宰孔參加大會,並將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賜給齊桓公,還聲明齊桓公不用行謝恩的下拜禮以示對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認。這次會盟史稱“葵丘之盟”,它使齊桓公的聲望達到最高峯。

然而,表面上巨大的成功,背後卻蘊藏着極大的危機——所有人都意識到英雄遲暮,其他大國迫不及待地等待齊桓公死去。

葵丘與會者共八國,記載“叛者九國”並不是說有九國叛亂,而是指叛亂多到頂點。

那麼,這些諸侯國爲什麼要叛亂呢?

夏季葵丘盟會上,齊桓公爲了表明自己的尊王立場,不顧年邁親自下拜同時他又制定了更加蠻橫無理的盟約。對諸侯來說,沒有了周王的約束,日子自在逍遙,根本不希望在腦袋上頂着一個“霸主”的管理者,而齊桓公的盟約就是給諸侯國套上枷鎖。

葵丘會盟的夏季峯會上,齊桓公與到場的諸侯簽訂了專門的書面協議,協議內容有如下五條。

第一條:凡不孝的兒子,要把他殺掉!凡已經訂立的太子,再不得擅自更換。

第二條:要尊重賢人,培養人才。對於有德行的人,一定要給予表彰。

第三條:尊敬老年人,慈愛幼年人。不要忽視外國的來賓,有住在境內的儘量給予照顧。

第四條:是一級的幹部,不得世襲職位,官員們上班,不許在外面另做兼職。大夫一級的幹部犯了罪,國君沒有權力擅自殺他。

第五條:不許亂築堤壩,損人利己;鄰國有饑荒,不許限制糧食出口;有封賞的大事,一定要互相通報,不得私自進行、暗箱操作。

那麼,齊桓公爲什麼要與天下諸侯訂立這樣的條約呢?原因就是這個盟約對齊國最爲有利。

齊桓公最初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起家的,但是現在,齊桓公大功成的時候,居然沒有一條是“攘夷”的。有哪一條是在“尊王”呢?第一條勉強可以算得上,從側面警告周襄王的敵人。僅此而已。緊接着第二條,誰最尊重賢人?當然就是他了,在那個任人唯親的年代,是他齊桓公率先打破常規,任人唯賢!誰的德行最高?當然還是他,所以這樣的人,應該表彰。第三條,敬老。誰年紀最大?他最大,絕大多數諸侯都是後輩晚生。所以都應該尊敬他。流亡在外地人,會感激他;各國的大夫也要感激他,因爲國君已無權擅殺了。如果說在盟約上,齊桓公的心思還籠罩着一層溫情面紗的話,之後的行爲則更加赤裸堅決了。

盟會結束後,齊桓公突然對周天子的使者宰孔說:“寡人聽說夏、商、週三代都有封禪之事,寡人慾趁此盛會,封泰山,禪樑父,如何?

宰孔聽了,臉色大變!

這封泰山就是祭天,禪樑父就是祭地。把自己的功績報之於天地鬼神,只有天子且有巨大功績的天子纔有這種資格。因爲天子的權力是上天給予的,纔可以溝通天地。

而諸侯的權力則是祖上世襲下來的,所以諸侯只能祭祀祖先。現在,齊桓公要祭天,就等於是在宣佈要取代大周朝了之後,宰孔趕緊找到管仲說:“封禪之事,哪裏是諸侯該說的話!仲父你就不能說一句話諫止他嗎?”當晚,管仲極力勸阻齊桓公封禪的行爲,他對齊桓公分析說,這是有名無實、有害無利的事,是不應該去做的。

齊桓公發怒道:“寡人南伐楚國到了召陵,望見熊耳山;北伐山戎,滅了令支、孤竹國;西征大夏,遠涉流沙;登太行險道,直達卑耳山而還。諸侯沒人敢違抗寡人,寡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雖過去夏、商、週三代的開國天子,也不過如此!”說雖這樣說,但齊桓公還是聽從了管仲的意見,最終放棄了封禪想法。

葵丘會盟使齊桓公霸業登頂,也意味着盛極而衰,諸侯不再服從他,而周天子也不再信任他了。可以想見,未來的幾年內,齊國的霸業必然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