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博浪沙刺秦王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

博浪沙刺秦王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博浪沙刺秦王的故事。

博浪沙刺秦王的故事又稱“博浪椎”,事在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張良求力士用鐵椎於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不中。後常以此喻英勇壯烈的行爲。

博浪沙,古地名,歷史文化名地,位於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現名古博浪沙。歷史上,因韓國丞相後裔張良曾派人在此地刺殺秦始皇帝未遂而名揚天下。

秦始皇二十九年的一天,在古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上演了一幕令人驚心動魄的險劇:一把重達120斤(約合現在50公斤)的大鐵錘在一排路過的儀仗隊砸去,鐵錘砸中了車隊中最豪華的一輛馬車,馬車瞬間被壓扁。

這是歷次行刺秦始皇中最出名的事件之一,它發生在秦始皇東巡途中。它之所以特別引起後人的關注,除了那把鐵錘確實極具威力以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它的幕後黑手是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這個人便是後來“漢初三傑”中的張良。

博浪沙刺秦王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

張良,字子房,出身貴族世家。祖父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後父親接過了祖父的職位,在宰相位子上又坐了整整兩年。可到了張良這一代時韓國卻已經走上了下坡路,不久便被秦國一舉攻破。自此,張良便失去了他的顯赫位置,淪爲了這個與其有國仇家恨的政權的子民。因爲這種亡國亡家的仇恨,張良便時刻惦記着要報復。因此,他一直在尋找着機會,即便沒有復國的可能,但他也希望能殺了秦始皇。不久,機會便來到了張良手裏。當他得知秦始皇即將東巡的時候,他便興奮激動了起來。於是,張良開始謀劃他的刺秦行動

張良先到東方拜見了當地名士倉海君,求他傳授刺秦良方。後來,張良在這趟旅程中收穫了一個大力士,這大力士能扛百斤以上的東西,力量非凡,彪悍無比。於是,張良便爲這大力土量身定做了一把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這大鐵錘常人拿不來,到了這大力土手中,競如玩具一般被輕輕舉起,舞在手裏真如天神下凡,令人讚歎。

在準備了行刺的工具後,張良便着手製定行刺的位置。當張良得知秦始皇的隊列會經過陽武縣(今河南原陽的東部)的時候,他便親自到那裏尋找行刺的好地點。後來張良來到了古博浪沙,這是秦始皇東巡到陽武縣的必經之路。且古博浪沙北臨黃河,南臨官渡河,到處沙丘連綿起伏,一望無際。沙丘上更是荊棘叢生,在其低窪處,又有沼澤地、水窪連成一片。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地荒無人煙,行走困難。且行刺如果失敗,向北可逃過黃河,向南可逃過官渡河,這都可讓張良輕而易舉地躲過秦軍的搜捕。於是張良選擇了這塊地方。

一列列車隊從張良面前走過,此時車隊的兩邊前呼後擁着一羣大小官員。這時候,張良便知道是秦始皇的隊列來了。於是,張良便在這之中尋找着秦始皇的馬車。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而其他大臣只用四匹馬來拉。因此,張良的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可是,在迎面而來的隊伍裏卻根本沒有六駕馬拉的馬車,張良這時可難下判定了。最後,他只好憑自己的感覺從裏面挑出了一輛最豪華最華麗的馬車,馬車被砸得粉身碎骨。

張良見馬車已經粉身碎骨,心裏尋思裏面的人已經不可能活着走出來了,心裏不由得升起了一股報復的快感。可是,令張良萬萬想不到的是,就在不久後,他竟然會再一次聽到秦始皇的聲音。原來,秦始皇根本沒死。當然,那天坐在那輛馬車裏的人是死了,可是他不是秦始皇!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因此,張良很不幸地選擇錯了馬車,錯過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秦始皇倖免於難,便立即下令在全國大肆搜捕兇手,但最終搜尋不到,也就不了了之了。經此事之後,古博浪沙作爲秦始皇和張良這兩位千古名人上演對手戲的舞臺,從此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