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安石爲何兩次遭遇罷相?熙寧變法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爲何兩次遭遇罷相?熙寧變法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了一場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運動,後世稱之爲王安石變法或熙寧變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偉大的理學家朱熹曾言道: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爲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爲,庶幾復見二帝三皇之盛。這裏所說的宰相自然是當初推行熙寧變法的王安石是也。

自從進入朝堂爲官之後,王安石就立志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並且爲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先後擔任過諸多地方官職,政績極爲顯赫。等到宋神宗繼位之後,就被升任爲參知政事,第二年成爲宰相,開始在國家推行變法。奈何由於守舊派勢力太過強大,使他不久之後又被罷相。雖然如此,但通過王安石變法帶來的改變也不是一星半點,確實是爲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王安石最終得以在國家推行自己的變法思想。首先,他認爲官員的選拔非常重要,因此對宋神宗提出了奸臣的論述,並建議宋神宗要仔細辨別奸臣並加以懲處。而在他的提拔之下,一批真正有才華的人得以進入朝堂爲官,例如呂惠卿等人。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本就在於富國強兵,改變北宋多年來積貧積弱的現象。奈何他的這次變法註定要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因爲他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在其法令頒佈不到一年,那些擁護者與反對派就開始圍繞是否應該推行變化,建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

王安石爲何兩次遭遇罷相?熙寧變法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就連著名政治家司馬光也很是反對變法的繼續推行,他曾經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其中例舉了變法帶來的消極影響,希望王安石能夠暫停變法的腳步,及時止損。王安石也給予回信,對司馬光的觀點都進行了一次辯駁,並批評了以司馬光爲首的士大夫階級愚昧不堪的封建保守思想,更加堅定了他改革國家的決心。

不久之後,司馬光就被啓用爲樞密副使。他趁機向皇帝建議停止變法,但宋神宗沒有同意,氣憤之下,司馬光就索性辭去官職離開京城。熙寧四年,開封地區的百姓爲了逃避保甲,竟然出現了自斷手腕的現象。在王安石看來,這只不過是百姓們受到了士大夫階級的蠱惑罷了。但這次宋神宗卻和他持不同意見,認爲應該聽取百姓的心聲

其中以御史中丞爲代表的人,指控王安石變法以來的十大失敗之處,卻不料宋神宗直接將其貶爲了地方官,又讓王安石所推薦的另外一個人替代他的職位。著名大將韓琦也十分反對其變法中的一些政策,無奈之下,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宋神宗打算同意。王安石自然極力辯駁,但宋神宗仍舊一意孤行,認爲應該聽取多人的意見。

眼看着變法已經不能繼續推行,王安石也無能爲力改變這種情況,因此乾脆稱病在家,不久之後就辭官回家。朝中文武百官極力挽留,但王安石還是堅定自己的想法。臨走之前,他還再次勸諫宋神宗,稟明朝內外官員相互勾結的情況,希望皇帝不要畏懼世俗,應該心懷天下。但之後又被邀請出山,重新擔任宰相。

王安石爲何兩次遭遇罷相?熙寧變法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2張

熙寧七年,整個國家發生了一次全國性的旱災,無數饑民爲了生存只好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文武百官就趁機向皇帝建議免除變法中的一些錯誤措施,宋神宗也有這樣的想法。但王安石卻認爲天災人禍是連堯舜也無力改變的事情,只要及時派人治理就可以了。

卻沒想到監安上門鄭俠爲反對變法,還專門根據實情繪製了一張流民分佈圖給皇帝,並大力抨擊變法得失,力主罷免王安石的宰相之位。原本宋神宗還能穩住自己,不太早下結論,奈何太皇太后與皇太后都多次在他面前哭訴,這就使得宋神宗的決心開始動搖,最後竟然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只讓他擔任觀文殿大學士。

雖然已經遭到了罷免,但王安石仍舊沒有放棄自己改革國家的決心,他將呂惠卿推上了參知政事的職位,又讓韓絳代替自己,繼續推行變法。奈何大權在握的感覺是極爲美妙的,呂惠卿害怕王安石返回朝中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竟然陷害了王安石的弟弟。

韓絳意識到了呂惠卿的意圖,因此祕密稟告王安石。第二年,王安石就再次以宰相之職迴歸朝堂。但即使如此,再次擔任宰相的王安石仍舊得不到太多的支持,正所謂孤掌難鳴,變法註定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爲何兩次遭遇罷相?熙寧變法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3張

這個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在王安石當初當任宰相的時候,他兒媳婦家的一位親戚蕭公子到達了京城,就前往拜見王安石。王安石熱情地邀請他去吃飯,第二天這位公子身着華美,覺得王安石一定會用華麗的宴會來款待他。直到中午他覺得很餓卻又不敢離開,過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入座,但發現連菜餚都沒有準備。

蕭公子心裏覺得很是奇怪,喝了幾杯酒後才上了兩塊胡餅。這蕭小公子很是驕傲放縱,每個胡餅都只吃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了。王安石見此就將剩下的拿過來吃了,那位小公子很是慚愧,默默離開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王安石的爲人,雖然是一位宰相,擁有着極高的地位,但他卻絲毫不以身份來壓人,在生活上也沒有更高的追求。

小結:顏元曾這樣評價他:荊公廉潔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堯舜三代其君。對於王安石而言,在國家推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這一目標就是他的追求。奈何由於文武百官的反對,改革派內部矛盾尖銳以及皇帝的不堅定導致這次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如此,這場改革也或多或少地對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而在這其中,王安石的個人才華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本來就自幼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爲自己的追求。事實證明,他也做到了,變法的推行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