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王安石變法爲何會失敗?背後根本原因是什麼?

王安石變法爲何會失敗?背後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王安石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年富力強的王安石,曾任地方官多年,通曉國政民情,獨享天下大名三十餘載。他爲人質樸節儉,學術造詣頗深,無不良嗜好,不在乎自身榮譽進退,端的是衆望所歸。而宋神宗也是一位朝氣蓬勃、志存高遠的皇帝,二人志同道合,一起展開了熙寧變法。

王安石變法爲何會失敗?背後根本原因是什麼?

可這是怎樣一場變法呢?讓我們從“青苗法”和“市易法”入手,一睹其詳。

青苗法就是百姓哪年收成不好,由政府借錢給他,第二年農民再連本帶利還給政府。

聽起來很簡單,而且蠻好一個想法,在一些縣市執行時,效果也不錯,可一用到全國馬上就變味了。因爲大多數農民不識字,得花錢請書吏,再到衙門申請。貪官污吏趁機作手腳,層層盤剝。變法規定的二分利漲至35倍,農民寧願向地主借貸,也不願意向官府借貸。

而政府又定指標,強行攤派,官吏升遷與放貸掛鉤,青苗法實際變成了一種苛稅。農村經濟瞬間崩潰,幾百萬農民破產。

市易法本是爲了制止奸商投機,哄擡物價,由政府收購農民手中滯銷貨物的政策,但結果政府演變成專收緊俏商品的賺錢機構,與民爭利。一時汴京的水果、芝麻都成爲官府搜刮之物,連市民挑水、提茶都要向官府交費。於是城市的經濟系統崩潰了,交不起稅的中低層市民淪爲了流民。

這樣一來,士大夫自然羣起而攻之,加上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親高太后亦向神宗哭訴“王安石亂天下”。神宗作爲變法的最大支持者,壓力很大啊,但他還是選擇堅持變法。

王安石變法爲何會失敗?背後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但是從熙寧六年秋開始,天下大旱,10個月滴雨未下,麥苗焦枯,神宗成天眉頭緊鎖。農曆四月這天上朝回來,忽然內侍來報,一個叫鄭俠的小官,繪了一幅《流民圖》進呈皇帝,還附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說他負責看守安上門,每天在城門上看到爲變法所苦的貧民扶攜塞道,賣妻鬻子。於是將這些圖景繪下來請皇帝聖覽。

這個當年曾與王安石很談得來的鄭俠還說圖中所繪,均屬實情,請神宗觀其圖,罷廢害民之法,

“延萬姓垂死之命。十日不雨,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

《續資治通鑑》記載:神宗接下了這份鄭俠不惜以被治死罪的方式而密呈上來的《流民圖》,袖以入內,反覆觀看,面色凝重。四月初六,皇帝在度過一個不眠之夜後,下詔暫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項新法。

據說,詔下,天降大雨,旱情解。

從道德上看,連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都覺得,王安石的人品無懈可擊。他爲了心中的理想不顧一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國家,只是這種執着變成了執念後,他的變法操之過急,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變成了害民之舉。

宋代國庫最頂峯時入白銀一億兩,但這些錢最後都爛在國庫裏了,只具備保險的作用,並沒有直接投入到經濟生活中,使整個社會的財富流動起來。

那現在爲什麼社會和人民越來越有錢了呢?

因爲步入近代化進程後,國家的社會機制越來越完善,股票、基金、地產、債券、保險等都是可以激活社會財富的。而要完成這一個龐大的現代經濟體系,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

這個基礎,叫做國家信用。

而在中國古代,最沒有信用的人,就是皇帝。

因爲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找誰借錢都可以賴債,皇帝是第一個破壞信用制度的人。

王安石變法可以爲朝廷生錢,卻不能爲社會、爲百姓生錢。在社會整體財富沒辦法激活之前,王安石變法其實跟商鞅變法是一個意思,就是搶錢!奪取民間財富,壓制百姓生存空間。

王安石變法註定是不能成功的,因爲整個社會還沒有進化到需要削皇權或者廢除皇帝制的階段,國家的金融架構是固定的,不是激活的,所謂的變法,只是搶百姓的錢而已。

雖然王安石變法囿於皇權至上的時代觀念,以至於王安石變法的本質並非立足於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但是王安石高尚的品格、變法的精神確實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