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改革變法一直沒有停,王安石變法和慶曆新政,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且對後世有着非常寶貴的指導意義和歷史作用。但宋朝的變法大多以失敗告終,這是爲什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北宋,北宋的皇帝還算勤勉,歷代皇帝勵精圖治,改革一直是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然而真正成功的卻寥寥無幾,甚至王安石被稱作大奸臣,被列入了奸臣轉之中。

到了南宋年間,驕奢淫逸之風盛行,雖有部分有識之士高呼改革,然而政治制度卻日漸腐朽,最終導致兩宋的滅亡。爲什麼被後世敬仰的一代名相在宋朝官場混得這麼慘,爲什麼在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宋朝卻不思變法,在兩宋期間出現的幾次變法對後世有着怎樣的歷史作用?

宋朝的改革

1.慶曆新政

歷年間,宋朝內外交困,與西夏常年交戰,兵馬錢糧耗費頗多;內部由於官員衆多,大量俸祿的支出,使國庫入不敷出。在這種背景下,范仲淹臨危受命,提出變法十條。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明黜陟,以功績論官職;以僥倖,限制門蔭制度;精貢舉,興辦學校加強教育選德才兼備的人爲官;擇官長,層層舉薦選地方官;除了對選官制度的變革,還均公田,厚農桑改變分田不公,發展農業;此外提出修武備,輕徭役等十項舉措,稱之爲慶曆新政。

從政策中不難看出,變法雖然句句都在精準地針對宋朝政治制度中的官員多、賦稅高的弊端,但是在新政之中,官員的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失,造成各方的不滿,由於打擊面過廣使得范仲淹等新政黨派在朝堂上受到排擠,官員的大幅調換也引得仁宗懷疑,新政沒實行幾年就被廢除。

2.王安石變法

在慶曆新政失敗後,仁宗無心變革,對王安石的改革政策也置若罔聞,直到神宗即位。神宗即位初,宋朝土地兼併嚴重,權貴豪強佔據着大量的土地同時擁有大量的財富,神宗格外欣賞王安石,決心富國強兵,授權與王安石,令他大刀闊斧的改革。

王安石的改革不針對人而針對法令,均輸法使政府掌握流通權,通過政策是商品均衡流通;後又推出市易法政府幹預零售價格,設立市易司,制定平價來反壟斷;後又出臺青苗法,借貸於民,提高農業產量。

這一系列的變法使得政府宏觀上控制市場,簡直就是古代的凱恩斯主義,在當時真的是有很先進的政策,然而思想超前不符合時代背景失敗也是必然的。王安石變法反壟斷,抑制土地兼併的做法根本上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與現代不同,封建社會是以地主階級爲主體,這一變法顯然觸及到了地主階級根本利益,最終變法失敗,王安石成了“奸臣”。

3.孝宗中興

南宋整體的風氣就是偏安一隅,不思進取,驕奢淫逸,要說還算有所作爲的皇帝也就是宋孝宗了,在孝宗時期,首先是爲岳飛平反,重用主戰派,發動北伐戰爭。在內政上,裁撤大量冗濫,提高參知政事的地位,牽制丞相,國家主持發行紙幣。總體來說,孝宗雖做出些改變,可以說是中興之主,但是沒有實質上的變革,秦檜黨羽死灰復燃,阻撓變法,而且整體實力照金國相差太遠,並沒有達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令人失望的改革

要說兩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令人失望,雖然兩宋的改革具有許多的先進性和歷史意義,但是宋朝政府改革不主動,改革者被貶,成果被推翻,到了南宋就更加的不積極了。從改革的內容上看,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第2張

1.受社會矛盾激化而改革

衆所周知,宋朝的社會一直處於動盪的狀態,邊境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遼金西夏虎視眈眈,對外戰爭中長期處於劣勢,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本想偏安一隅,在南方圖強,又在元朝的鐵蹄下化爲泡影;朝中奸臣當道,蔡京,秦檜都是有名的奸臣;農民起義四起,王小波,郭茂山,方臘,等農民起義軍一波接一波的起義,可謂是內憂外患,這也是宋朝雖然經濟領先世界卻落得個積貧積弱的主要原因。

正因爲這樣的時代背景,宋朝政府爲了鞏固政權,維護封建統治,不得不變法。神宗時期,因爲土地兼併又和西夏常年作戰,已經嚴重影響國家的稅收,所以由王安石宋神宗掀起了王安石變法時稱熙寧變法。

仁宗時期,與遼國和西夏的作戰並不順利,還簽下澶淵之盟賠了不少款,所以只能加重百姓賦稅,民怨四起致使張海郭茂山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范仲淹,韓琦等掀起了慶曆新政。南宋有孝宗的中興改革,和理宗的端淳更化,都是受社會矛盾激化迫不得已纔開始變革。

2.南北兩宋各不相同

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南北宋爲界,北宋的政治生活中一直伴隨着改革和反對改革的鬥爭,兩個黨派相互制約,政局還算穩定,而南宋雖然有孝宗,高宗的變革,但是並不是主旋律,且規模不大,而北宋則是興起了幾次大規模的變革;

此外南宋改革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北宋的王安石變法有許多的先進性,直到今天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慶曆新政一改唐末五代十國至宋朝初年的諸多弊端。在一定時間內,對北宋的發展有許多的積極作用,儘管孝宗也有些理財治軍的舉措,然而積重難返的宋朝依然挽救不回來了。

從作用上看,北宋的改革使得宋朝成爲經濟第一的世界大國,南宋的改革反倒刺激了政治矛盾,政治越來越腐敗。

3.均以失敗而告終

商鞅變法使秦國從邊陲小國一舉成爲戰國七雄之首,並最終統一全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的國運昌盛。然而,無論是北宋的熙寧變法還是慶曆新政,亦或是南宋的孝宗中興改革,無一例外,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第3張

因爲本質上都觸動了地主階級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左右朝堂的問題,在宋朝乃至之前的唐朝都解決不了,皇權不夠強硬,甚至仁宗臨陣倒戈,這都導致了變法之路在宋朝走不通。

以史爲鏡

1.結束亂世,經濟文化高度繁榮

雖然兩宋之際的改革受到種種阻力最終導致了失敗的結果,然而這些改革的歷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中國封建社會不可多得的高光時刻。首先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割據的混亂情況,趙匡胤雖在形式上做到了大一統,但是留下諸多弊病。在北宋皇帝的改革下,終於建立了一個穩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在宋朝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多國長期割據的現象;

並且,王安石的改革提出的政府幹預市場的做法,對現在的經濟政策的制定也有許多指導作用,也正是由於王安石等人對經濟的改革才成就了,宋朝的商品經濟高度繁榮,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全國高達七億畝,糧食產量提高保證了農業發展,促進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全面發展,使得宋朝經濟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宋朝的文化的高度繁榮。

2.改革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來領導,上下一心才能成功

宋朝改革之所以沒有延續下去,和仁宗臨陣倒戈,重用保守派,打壓改革派有很大關係,,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鬥爭實質上是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利益的要求革新勢力,同代表世家大族,大地主利益的守舊勢力的鬥爭,皇帝作爲中央政府最高首領,放任朋黨之爭,任由各派勢力做大做強,王安石兩次罷相,范仲淹被貶,神宗死後改革被全盤否定,皇權權威性受到損害,以至於後面皇帝的改革顯得有心無力。

宋朝時期出現了幾次變法?爲何總以失敗告終? 第4張

想當年,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變法,後來雖爲了平衡各方勢力,秦惠文王處死了商君,然而變法卻一直進行下去,秦國上下奮六世餘烈終成霸業。所以說改革若想成功,好的想法需要有人犧牲有人堅持,在此之中皇帝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使上下一心,纔會讓改革成功。

總結

兩宋時期的改革雖然大部分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卻使剛剛結束動亂的華夏大地再一次走向統一,並且趨於穩定,在宋朝之後再也沒有大的分裂割據的情況出現;並且在改革之中提到的一些具體方案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對當時有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的作用,於後世有積極的借鑑作用。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變革,要本着國家人民利益出發而不是爲了某一家某一姓亦或是某方勢力,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應將權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此之中可能會有人犧牲但一定要有人堅持,上下一心才能使改革成功,國家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