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陳友諒領帶的割據勢力十分強大,爲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陳友諒領帶的割據勢力十分強大,爲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友諒是元末羣雄之一、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爲什麼會輸給朱元璋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朝末年,在元朝的疆域範圍內出現了三大割據勢力。它們分別是由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即明太祖)領導的割據勢力,由私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領導的割據勢力,由最底層漁民出身的陳友諒領導的割據勢力。

從實力方面來看,這三大割據勢力中,由陳友諒領導的割據勢力最爲強大,其次就是由私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領導的割據勢力,而實力最弱的一方,則是由乞丐出身的明太祖領導的割據勢力。按理來說,在如此明顯的實力對比的情況下,陳友諒理應輕易將明太祖打敗。

可是實際上,情況卻恰恰相反,結果竟然是明太祖以少勝多,將陳友諒給打敗了。那麼問題來了,明明陳友諒實力更強,爲何最後反倒被明太祖打敗了呢?其實,怪只怪他太能作!

陳友諒領帶的割據勢力十分強大,爲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一、陳友諒太不得人心。

論出身的話,其實陳友諒的出身並不比明太祖的出身高貴什麼。他在沒有成事前的身份是位於社會底層的漁民,而這一身份,不但沒辦法讓他過上什麼好日子,而且連上岸的機會都沒有。

因爲大家都看不起擁有他這樣身份的人,所以連上岸生活的機會都不肯給他們。這樣生活的時間久了以後,陳友諒的性情和心態都發生了明顯改變。他變得心狠手辣和自私自利起來,甚至連曾經幫過他的上級領導他都不肯放過,竟然幹出了殺之奪位的事情來。

正因爲他有如此“前科”,所以那些被迫歸順了他的人才紛紛對他嗤之以鼻。之後爲了擴張勢力,他又接連殺了不少小勢力主,然後通過收繳他們的軍隊和武器來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後來在與明太祖交戰的過程中,他還公開幹出了虐殺俘虜的事情。所以沒過多久,他本來就不太好的名聲被他自己搞得更臭了。

於是,在他與明太祖於鄱陽湖決戰的時候,便遇到了手下衆將臨陣倒戈和四散逃竄的情況。結果仗打到最後,不得人心的陳友諒,便被實力遠沒有他大的明太祖給打敗了。

陳友諒領帶的割據勢力十分強大,爲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第2張

二、陳友諒用計失誤。

從陳友諒的出身來看,我們可以猜測出一件事,那就是他熟悉水上環境,所以就算是跟明太祖開戰,也肯定會盡量將戰場轉移到水上。再加上明太祖帶領的軍隊成員都不善水戰,自然在水上開戰就能提升陳友諒獲勝的機率。

本來剛開始的時候,陳友諒確實順利將明太祖的軍隊引到了水上戰場。而且在水上戰鬥的過程中,他也確實佔了不少便宜,並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可是隨着戰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陳友諒竟然在使用計策的時候搞出了很大的失誤——他讓人將船隻都用鐵鏈連接了起來,覺得這樣做更有利於水上作戰。

看到這裏,想必大家肯定都會立即想到三國時期的曹操,也曾幹出過這樣的蠢事來。既然陳友諒在用計的時候搞出了這麼大的紕漏,那明太祖還能不趁機將他打敗?於是沒過多久,明太祖便對陳友諒展開了火攻。

陳友諒領帶的割據勢力十分強大,爲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 第3張

結果,就算陳友諒的實力遠大於明太祖,他最後也照樣被明太祖打得毫無招架之力。而他手下的那些本就不服他的兵將們,在看到這一情況後更是選擇各自保命。陳友諒握着一手好牌,卻硬生生將自己給作死了。

三、陳友諒軍隊存在嚴重糧草不足的危機。

除了上述這些原因之外,陳友諒在更佔優勢的情況下還輸給了明太祖的原因,還跟陳友諒軍隊存在嚴重糧草不足的危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軍隊作戰除了不能缺少兵器之外,還不能缺少糧草。糧草不足的話,兵將們在吃不飽的狀況下,就沒有力氣和心思去好好打仗。

因爲陳友諒的軍隊人數龐大,所以需要的糧草數量之大,自然也非常驚人。可偏巧陳友諒沒有注重應對糧草危機,所以臨戰前弄得人心惶惶。在這種情況下,他想不失敗都不行。

正因爲有上述這些因素存在,所以陳友諒纔會在明顯佔有很大優勢的情況下依然被明太祖打敗。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當時是有三大割據勢力存在,那爲何只有明太祖跟陳友諒互相PK呢?

其實,原因是這樣的:雖然張士誠的實力也不算小,可他並沒有什麼上進心。他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而絲毫對擴張地盤和統治天下的事情不感興趣。明太祖跟陳友諒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且都覺得他不會對自己構成任何威脅。所以他們爲了實現各自的目標,纔會將戰鬥的矛頭對準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