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時期爲何會存在宦官專權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明朝時期爲何會存在宦官專權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存在着宦官專權的情況,宦官專權,他們的權力來源在於皇帝,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東漢、唐朝和明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宦官專權極爲嚴重的朝代,而明朝宦官由於其他兩朝不同,明朝宦官雖然權勢滔天,但卻牢牢地依附於皇權,因而並不像東漢和唐朝那樣威脅到皇權。明朝宦官專權局面的形成,我認爲源於明朝特殊的“票擬”制度,發展於文官集團與皇權的矛盾,惡化於內廷、外廷之黨爭。

明朝時期爲何會存在宦官專權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明初,隨着“胡惟庸案”的爆發,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將中書省職權歸於六部,而六部則直接向皇帝負責。如此一來,皇權雖然得到高度集中,但皇帝的工作量卻驟然極大,爲了應對繁瑣的政務,內閣制度應運而生。

內閣制度下,皇帝牢牢掌握着決策權,內閣則擁有議政權,六部則掌握着行政權。內閣便相當於皇帝的祕書處或者幕僚,他們只負責提供可行性建議,然後由皇帝拍板決定,之後交由六部執行。

凡是朝廷的重要事務,均先由內閣擬定幾條意見,以筆墨寫於票簽上,然後呈送皇帝批准,這個過程便被稱爲票擬。所謂的“票擬”,其實就是由內閣擬定幾點措施,然後供皇帝選擇決策,如此一來皇帝的工作量便大大降低了,不過最後拍板的仍然是皇帝的“硃批”。因此,內閣權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最初表現在“票擬”被採納的程度上,即決定於皇帝對內閣成員的信任程度。

然而,雖說“票擬”制度一定程度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但事實證明批閱大量奏章是一個人難以辦到的,尤其是長此以往,對皇帝來說乃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於是,皇帝便開始將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摺交給宦官來代批,而經過內書堂訓練的宦官也就此開始成爲皇帝重要的幫手,而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由於獲得了一定的決策權,開始逐漸坐大。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宦官批閱的奏章越來越多。到最後,皇帝每天除了御筆硃批部分奏章之外,絕大部分奏章都開始交由太監批閱,這使得宦官的權力開始越來越重。而這也是明朝宦官牢牢依附於皇權的主要原因,畢竟宦官的權力本就來源於皇帝的批紅之權。

正如前文所說,明朝內閣起初只是皇帝的幕僚機構,他們權力的大小往往取決於皇帝的信任程度,且最初內閣官員品級普遍較低。

然而,到了仁宣年間,明仁宗朱高熾因楊士奇、楊榮等乃是東宮舊臣,因此這兩人不僅得以進入內閣,而且均兼有上書職位,此後內閣權力開始逐步加重,從幕後逐步走向臺前。而到了明代宗朱祁鈺的景泰年間,王文以左都御史升任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自此之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開始逐步成爲文官領袖。雖然在明英宗朱祁鎮末年時有所反覆,但在成化、弘治年間內閣權力再度開始加重,開始成爲對抗皇權的文官集團代表。

明朝時期爲何會存在宦官專權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第2張

歷朝歷代,除了開國之際武官集團較爲強勢之外,隨着大規模戰爭的消失,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便開始此消彼長,最終形成文強武弱的局面,但這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然而,明朝卻是個特例,由於“土木堡之變”的爆發,導致武將和功勳集團出現斷層,文官集團的崛起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一個朝代。因此,明朝雖然沒了相權與皇權之爭,卻出現了更爲嚴重的文官與皇權之爭。

同時,明朝又是一個言論相對自由的朝代,尤其是言官制度的設立,這導致文官們不僅執掌朝政,就連皇帝的行走坐臥、衣食住行,乃至私生活都嚴重干預,從而對皇權形成了極大壓迫。而明朝皇帝爲了不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面對言官的“勸諫”乃至謾罵,也只能忍氣吞聲,最多施以廷杖,而言官們甚至以“挨板子”爲榮,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敢於“犯顏直諫”。

文官集團的迅速崛起,對皇權形成了極大的壓迫,而這也是導致明朝中後期內廷和外廷衝突加劇的主要原因,而爲了對抗外廷,皇帝只能重用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宦官,利用宦官掌握的廠衛與外廷進行對抗。

因此,明朝宦官的崛起同樣有文官集團崛起的原因,文官崛起於明英宗時期,而宦官專權同樣源於明英宗時期,這並不是巧合,宦官只是皇帝用來對抗文官的工具罷了。

明朝之所以亡國,黨爭乃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而明朝中後期最嚴重的黨爭,便是內廷與外廷之爭。

正如前文所說,明朝文官集團的權力實在太大。內閣本是用來輔佐皇帝的,可最終卻成了皇帝身上的枷鎖,他們的權力早已超過的相權。而且,明朝文官簡直是出了名的不怕死,爲了他們心目中的“道”,他們完全可以不計個人性命。而這應該也是明朝有那麼多奇葩皇帝的原因,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大家各玩各的就是了。

最初,內廷對抗外廷,只能通過手中的批紅之權和廠衛職權,仍然被侷限在一定範圍之內。然而,文官也並非鐵板一塊,同樣存在黨派之爭。於是,宦官崛起之後,自然便有一大批平日裏被打壓的文官聚集到他們身邊,這便使得內廷的觸手開始伸到外廷,從文官內部瓦解文官集團,權力開始不斷擴大,這便是宦官集團(閹黨)的由來。

明朝時期爲何會存在宦官專權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第3張

而宦官集團的出現,卻進一步加強了文官之間的凝聚力,彼此之間甚至放棄成見共同對抗宦官,畢竟大家有了共同的敵人。而隨着文官凝聚力的加強,反之又助長了宦官的專權程度,比如東廠、西廠、內廠的先後設立。雙方簡直鬥得不可開交,卻又不亦樂乎,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文官集團的頂峯,就是東林黨,這在明末乃是極爲龐大的一股勢力;與此同時,宦官集團也很快發展到了巔峯,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隨之出現。

明朝宦官權力再大,也只能依附皇權

綜上所述,明朝宦官專權局面的形成,源於特殊的“票擬”制度,而發展於文官集團與皇權的矛盾,惡化於內廷、外廷之黨爭。不過,明朝宦官的權力再大,力量源頭卻是皇權,主要力量則是廠衛,而“皇權—宦官—廠衛”就如同一棵參天大樹的“樹根—樹幹—枝葉”一般,樹幹和枝葉或許足夠茂盛,可以遮天蔽日,可一旦失去了樹根的支持,他們很快就會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