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楊廣和李世民經歷相似,爲何評價相差甚遠?

楊廣和李世民經歷相似,爲何評價相差甚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李世民,在後世的評價是天差地別,一個昏君,一個明君。但他們的人生軌跡幾乎一模一樣。也許這就是天才與瘋子的那一線區別才造就不同歷史影響。楊廣和李世民,同樣是弒兄奪位,爲何後世評價相差甚遠?

楊廣和李世民經歷相似,爲何評價相差甚遠?

楊廣和李世民,都很牛掰,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壞的皇帝,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他倆不僅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具有很深的淵源。人生的前半程,他們步調極其一致,只是後半場走散了,同路殊歸,最後的命運天壤之別,讓人驚愕。

楊廣比李世民大二十九歲,他們是親戚。李世民是楊廣他姨哥的孩子,因此李世民管楊廣叫叔。估計李淵過年帶全家去給姨夫拜年時,楊廣邊給李世民掏壓歲錢邊誇讚:“淵哥,你這老二一看就是個咥貨的!”不僅如此,楊廣還是李世民的人生導師。李世民當了皇上後,整天把他楊廣叔的畫像掛在大殿上,讓大臣幫他從上面汲取失敗教訓,這也是養分。如果沒有楊廣這個鮮活的反面教材,估計李世民也不會有那麼大作爲,開創一個大唐盛世來。

他倆的家庭環境高度相似。都屬於關隴貴族集團子弟,祖輩位列八大柱國,且父親是開國皇帝,他們都是第二任。楊廣祖籍弘農華陰人,出生地是長安。李世民祖籍是隴西成紀人,出生地是陝西武功縣。他們都擁有一個非常賢惠厲害的母親。楊廣的母親孤獨皇后能管住老公,不讓他有沾花惹草的機會,這一管就是一輩子。直到孤獨皇后去世了,一代雄主隋文帝楊堅纔敢找妃子。

中國帝王一夫一妻堪稱奇葩。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是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當楊堅篡奪北周宇文家江山後,竇氏立馬跳下牀,憤憤地說:“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嚇得她父親急忙捂住她的嘴。楊廣弟兄四個,他是老二,有個哥叫楊勇。李世民也親弟兄四,也是老二,有個哥叫李建民。

楊廣李世民都是少年英雄。不僅顏值高,而且聰慧陽剛,文韜武略,這是現在熒屏上那些小鮮肉所無法比擬的。大業十一年,十六歲的李世民就孤身參加雲定興的軍隊,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表叔隋煬帝,此後一直隨父親李淵在山西和突厥人征戰。晉陽起兵時,年僅十九歲的李世民率領右三軍攻入長安。

此後四五年的時間,二十出頭的李世民作爲元帥親自指揮四場大戰役,先後西、北、東三面出擊,破薛舉,大敗宋金剛、劉武周,殲滅王世充、竇建德,重創劉黑闥、徐圓朗,爲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領兵打仗,不僅僅是運籌帷幄,更是衝鋒陷陣,往往是第一個衝向敵陣,他集諸葛亮的智謀、周瑜的儒雅、張飛的勇猛於一身。

楊廣二十歲時,被任命爲南征大軍主帥,率領五十一萬八千人馬,揮兵南下。何等意氣風發。戰線橫亙數千華里,東接東海,西接巴蜀,旌旗連接,船艦相銜。不到半年時間,一舉滅掉陳國,包括陳國皇帝陳叔寶在內的所有俘虜被押解去長安,隊伍延綿五百華里,從而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估計曹阿滿和周郎組合在一起也只能望其項背。

楊廣李世民都有文藝範,興致上來也舞文弄墨一番,堪稱一流的詩人。楊廣的代表作之一,《飲馬長城窟行》中有“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一句,雄邁高遠,千古佳句。他既有文人的浪漫,也很硬氣,譬如生命最後看到大勢已去,對着鏡子對蕭皇后說:“大好頭顱,任誰斬之”。

李世民也喜歡文學,經常寫些詠物、贈人、言志的作品,譬如貞觀九年給宰相蕭瑀的寫了一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雖不能和李白杜甫一流詩人相提並論,但在非專業隊伍裏也屬佳作,比那個乾隆皇帝要高出許多。李世民喜歡書法也是出了名的,據說“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成了他的陪葬品。

最詭異的是,他們皇位都是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的,而且手足相殘,充滿血腥味。原罪感是他們後半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成爲他們的政治動力。儘管兩人能力超羣、功勳卓著、羣衆基礎超好,且深受父皇的厚愛,可這都抵不過嫡長制繼承傳統。第一任太子都不是他們,楊廣被封爲晉王,李世民被封爲秦王。

然而楊廣會“裝”,欺騙父母,買通權臣,騙得太子的位子,揹着弒父的嫌疑登上龍椅,以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楊堅死得不明不白。李世民在生命收到威脅時絕地反擊,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到太子的位子,一代開國之主李淵不得不讓出皇位,過上太上皇的囚禁生活。他們倆詮釋了中國古代政治的含義,殘酷無情,凡對於自己有威脅的人物絕不手軟,哪怕是自己的兄弟、父子,這叫斬草除根。

楊廣和李世民都有雄心壯志,志向高遠,他們不想當一個平庸的皇帝,秦皇漢武成爲他們的偶像,於是開疆拓土,東征西討,爲建設一個強大的帝國不懈奮鬥着,不辭辛勞,努力工作。客觀地講,他們確實做出了巨大貢獻。楊廣完善科舉度,改進人才選拔機制;修建大運河,開拓絲綢之路;攻滅吐谷渾,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此外調兵遣將,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大大擴張華夏疆域,亦是東漢之後首次收復越南南部。可謂功在後世,利在千秋。

李世民更是帝王的典範,開闢的貞觀之治,把大唐帝國推向歷史的高峯。《劍橋中國隋唐史》對李世民如此評價:“對後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羣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太宗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它的成就,而且由於它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爲治國之本這一理想,另外還由於它表現了君臣之間水乳交融的關係。”

就連他們的缺點,也非常類似。如都曾三次發動徵高麗的戰爭,起初都戰果輝煌,最後卻損兵折將,沒有完全解決高麗問題。楊廣荒淫無度,有點變態,世人皆知,也成爲他最大罪狀。其實李世民這樣的英主也非常好色,而且也是打破常規,如納弟婦、收隋煬帝的蕭皇后,後宮裏還有一位妃子,就是楊廣的女兒,此外到了晚年,他又想採選幾個美人,其中之一便是武則天。所以後人稱髒唐。

前半程,他們走同一條道,似乎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然而走着走着,不知不覺中分道揚鑣,南轅北轍。李世民被後人稱爲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甚至他的污點也常被人有意忽視。然而楊廣卻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壞的皇帝代表,李密訴說隋煬帝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一句,從此成語罄竹難書因他而誕生,人們已經很難客觀評價他的歷史功績。

楊廣李世民同路殊歸,這是爲什麼?這需要從李世民兩句名言中尋找答案。一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是李世民對魏徵的讚揚“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李世民的民本思想超越了歷代統治者,帝王不是去奴役人民,而是肩負着讓天下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的重任,這恰恰是楊廣所缺乏的、

他更看重的是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個人功勳和歷史定位,而不顧人民的死活,終究被人民拋棄。李世民成功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能夠聽取不同意見,而且鼓勵羣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在古代皇權專制的封建社會非常難能可貴。與他截然相反,楊廣聽到不同聲音便勃然大怒,後來只能被一羣佞臣圍繞,結果拒諫亡國喪命,把一個勃勃生機、制度健全、富庶威武的大隋帝國折騰地七零八落,自己最終身敗名裂。在封建專制社會裏,專門設置諫官一職,非常難能可貴,不僅體現統治者的氣度,更關乎國家存亡。前提是諫官要發揮作用,不能只是擺設。

楊廣和李世民經歷相似,爲何評價相差甚遠? 第2張

楊廣和李世民,同樣身份幹差不多同樣的事情 爲和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很高?

其實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做出的貢獻上。隋煬帝繼位之後雖然修建了大運河,而且還遠征了高句麗,但是民衆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多的。這也是爲什麼他會被推翻的原因,天下真正的掌權者依舊是民衆。

李世民雖然也是通過這種方法奪取了皇位,但是他繼位之後,懂得虛心接受意見,對大臣們的意見都非常重視。其次他也很重視人民的生活貨質量,只要人們能夠吃飽喝足,又有誰願意去造反呢?這兩點李世民做的都很好,讓大臣和民衆都滿意,基本上就已經把人心收買了。

李世民在位時期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在這種環境下生活,還會有什不滿足的地方呢?在百姓們的心裏,判斷一個皇帝是好是壞,根本沒有那麼複雜,只要皇帝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誰當皇帝,皇帝做過什麼事,他們是根本不關心的。因爲李世民做的功績比較多,所以他被稱爲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