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洋海軍的戰鬥力不弱,爲何卻完全失敗了呢?

北洋海軍的戰鬥力不弱,爲何卻完全失敗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午海戰是我國近代史屈辱的開端,它標誌着清朝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不過令人疑惑的是,北洋水師的硬件裝備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就算不勝,也不至於被打得這麼慘,慘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由於北洋海軍經甲午一戰,全軍覆沒,所以,後世對這支海軍評價不高。在多數人眼裏,這就是一個花架子。這個花架子用自己的散架,不僅打了李鴻章一個響亮的耳光,而且證實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其實,在甲午戰前,別說中國,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人們對北洋海軍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西方的報紙,幾乎一致認爲日本不是中國的對手。赫德與琅威理,都異口同聲地斷定,北洋海軍會贏。

當然,自認爲已經畢業的北洋海軍,其實學得並不紮實。

琅威理這個英國人,並不能一下子改變中國軍人多少代人形成的積習。這個英國海軍上校的確有本事,而且教得也非常得賣力。雖然說,海軍的基本動作,中國人都學會了,管輪的可以照顧好機器,維修工可以維持艦船運轉,掌舵的會掌舵,炮手會開炮,艦長、大副、二副、三副都會掌握軍艦,帶艦出行。但是,這支艦隊,畢竟沒有經過實戰。平時訓練,打靶不準,沒有太大的問題,可爲了迎接上面的檢閱,海軍將領們必須要玩很多花活兒,比如打靶的時候,預先告訴各艦靶標的距離,當然瞄準起來就比較容易掌握;編隊佈陣,事先將需要掌握的左轉右轉的輪舵分寸,次數要掌舵者牢記,屆時按記的分寸操舵即可。這樣做,檢閱時的表現當然會很出色,甚至出彩,但李鴻章不知,這實際上等於擺拍。多少代,軍隊校閱,下面的應付,都是這一套路,只是這回北洋海軍,將之用在了水上。

當然,我們不能說北洋海軍完全是個廢物。爲了應付上面的檢閱,當然要爭取儘量好看,官兵們臉上有光,李鴻章臉上更有光。但不意味着北洋海軍就不會瞄準開炮,不會釋放魚雷,不會排兵佈陣。只是說,真的到了實戰,這些動作做起來,效果會遠不及檢閱時候好。反過來,檢閱如此,也會影響到後來的訓練。尤其是在琅威理走後,較真的老外不在了,大家心照不宣,一齊開始馬虎。不費太多力氣,沒有風險,卻可以掙到訓練的補貼,何樂不爲?負責訓練的艦隊長官,對下面弄虛作假,先把標靶的距離告訴各艦的管帶,中靶率高了,往上一報,他的臉上也有光。北洋海軍,是一支沒有經過實戰的海軍,上面的人,也都知道,而在當時,訓練也只能做到打靶,演練編隊,還不能實戰演習。李鴻章和海軍衙門中人,從來沒想過用什麼辦法補救一下。

其實,北洋海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制度的疲沓。

爲了建設一支像樣的海軍,李鴻章引進了英國海軍的制度,比照制訂了《北洋海軍章程》。但是,一個海軍艦隊實行的小制度,在大的制度文化環境沒有變的情況下,很難維持其嚴整性。北洋海軍有個習慣,艦隊航行,無論白天夜裏,旗語還是燈光信號聯繫,旗艦發出信號之後,接受的艦隻,一定不會馬上回答,一定得三番兩次催促,纔會應答。這樣的毛病,居然就是改不了。至於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時間一長,人浮於事,拖沓,推諉,任人唯親,應付上面,混弄下面,以及裙帶作風,拉幫結夥的毛病,就都來了。

特別是琅威理走了之後,丁汝昌不懂海軍,不懂英語,而北洋海軍的日常行動,全系英文口令,一個一句英語不懂的司令官,等於到了外國。所以,丁汝昌威望不行,政令沒有人遵守,自然,艦隊的紀律與訓練下滑得非常厲害。軍官納妾,吃花酒,水兵嫖妓,甚至公然將妓女帶到基地。各艦管帶可以支配的公費,有一部分是用來購置機油,維修保養的,有些管帶居然將之全部吞下,害得軍艦上大炮生鏽,機器零件鏽蝕。這樣的爛事,很快就敗壞了北洋艦隊的軍紀,以至於影響到了戰鬥力。

在清朝,太平天國戰爭之後,軍人蔘與做生意,由來已久,因爲商人可以藉機減免厘金。北洋海軍,由於有軍艦之便,也參與到走私販賣的勾當裏來,不僅在國內地區之間做,而且借出洋之際,夾帶商品,大規模走私。不用說,太能發財的北洋海軍將領,打仗的本領一定不會很高。

北洋海軍的戰鬥力不弱,爲何卻完全失敗了呢?

(圖) 試航中的“致遠”號巡洋艦

有人注意到,在1890年之前,北洋海軍得到的撥款,總數比後四年要少得多,但還能購置軍艦,但後四年卻一艦未購,連急需的新式速射炮,都沒有錢添置。除了西太后爲了慶祝其六十大壽,修建頤和園的挪用之外,北洋海軍自身的靡費也相當可觀。北洋海軍的後備兵練勇,原定名額250人,但很快就膨脹起來,達到數千人。但毫無訓練,兵勇們連艦炮都沒見過,混進來的人,只是走門子來吃糧當兵。到了這種時候,新式的海軍,再一次勇敢地重蹈了綠營和淮軍的覆轍。

當然,在現在看來,即使是爲了北洋海軍花了如此大心血的李鴻章,對於爲何要建一支海軍,也沒有太多的考量。對他而言,這支在亞洲顯得相當龐大的海軍艦隊,似乎僅僅是爲了海防之用,主要是爲了對付日本的威脅。這樣一支艦隊,就是一座海上的長城。他基本上沒有海權思想,不知道如何去爭海權。

甲午大東溝海戰失利,遂命令艦隊龜縮在劉公島基地不肯出來。殊不知日本正希望你這樣,馬上用水雷把你封死在基地裏。這樣,艦隊就等於離開了海洋,龜縮在烏龜殼裏。然而,再堅固的海軍基地,如果沒有陸軍的配合,也是一個弱不禁風的烏龜,劉公島也好,旅順也好,都是被日軍從陸上包抄,後面揭開了烏龜的龜殼,到這個時候,北洋海軍,出不來,走不掉,只能捱打,窩囊也窩囊死了。覆滅的命運,已經定了。鑑於這一點,有人乾脆認爲,李鴻章建海軍,僅僅是要買幾艘豪華的軍艦,讓日本人看看,免得再打中國的主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豪華的北洋海軍,歸根到底,還是有物無人的花架子。當然,這樣的批評,其實有點過分。但是,即使明白如李鴻章,辦海軍還是有着他那個時代洋務派巨頭的通病,大氣魄,大手筆,但在細節上每每不夠注意。當日中國的海軍的問題,有大的制度和文化環境的因素,也有學習態度的問題。

(圖)“平遠”號側視圖

顯然,歷史的來看,雖然我們學習西方,不如近鄰日本認真,很多細節,我們都沒有學到,就自以爲是。在學習外國問題上,大而化之,是我們從傳統繼承下來的毛病。

我們總是笑日本重技術,重細節,沒有大眼光,大戰略。但是,作爲一個落後國家,在學習時候,就是要一板一眼,從細節上着眼。即使看上去教條一點兒,但也得先學會了再說。但是,中國人在這種時候,總是小聰明當先,變通當先,講大不講小。結果,放在一起一比,差距就出來了。當然,如果放在世界的範圍內,中國人在北洋海軍這一個單項上,學習效果其實並不太糟。

比日本比不上,但未必會比奧斯曼帝國差太多,比起埃及和暹羅,我們還有優勢。這樣一個老大帝國,歷史的包袱這麼重,中央政府根本沒有決心改變,頂多是得過且過,連老舊無用的軍事制度,都沒有心思廢棄,八旗綠營依舊,勞師靡餉,單單一個項目的突進,即使引進了制度,開辦了學校,也終歸無效。

北洋海軍的戰鬥力不弱,爲何卻完全失敗了呢? 第2張

(圖)北洋海軍的“右一”號魚雷艇

在冷兵器時代,還有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整體上軍隊都不能戰,但就是有那麼一支或者兩支部隊比較能打。但在世界進入現代戰爭時期,戰爭的勝負,要靠整體上的制度,文化,以及海陸軍整體配合才能決定。到了這種時候,北洋海軍即使大東溝海戰打贏了,這場戰爭最終的勝負都未可知。因爲事實上,中國的陸軍敗得比海軍還要慘,從朝鮮的大同江一直潰敗到山海關,一個小勝仗都沒有。淮軍不行,換上湘軍更不行。手裏比日本陸軍還要精良的裝備,都是吃素的。更何況,海軍自己,在一個因循、腐朽的體系內,想不染上體系的惡習,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海軍這個新生兒最初有多麼的新,放進這個染缸,遲早都會被染黑。

應該說,一干以留學生爲主體的艦長羣體,以及衆多海軍官佐和士兵,在那個時代,他們的確都是中國軍人的佼佼者。他們的學習精神,他們的聰明和睿智,以及趕上戰爭之後的勇敢,都是一流的。如果把他們放到日本,肯定不會比日本海軍的官兵做得差。

但是,他們不幸在中國,這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包袱和自身軍隊包袱都非常之重的國度。這個國家,在建設一支新式海軍的時候,居然根本就沒有想到過要清理一下自己的軍事制度的垃圾,任由這些垃圾在那裏發臭。更沒有想到過要革新自己的政治,這個兩百多年的王朝,末日的陳腐,化爲不可抗拒的積習,即使在海軍,也照舊發揮其腐蝕作用,讓所有人,都變得暮氣沉沉。

一個李鴻章,一小羣外國教練加上一小羣留學生,根本抵抗不了環境的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