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宗教,爲何卻感覺偏向迷信呢?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宗教,爲何卻感覺偏向迷信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教作爲我國本土的宗教,有着非常古老的歷史,在現代人看來,道教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非常遙遠,並且道教的各種學說都給人一種非常神祕的感覺。

有這樣一種人,在短髮盛行的今天他們依舊蓄着長髮,簪着木簪,梳着道士頭,穿着一身樸素的道袍。他們就是道士,是中國特有的宗教道教的特有產物,他們是有着深刻的中國文化的浸透的。道教作爲我國本地的一個宗教,自然有着其侍奉神祗的神職人員。但作爲中國特有的宗教產物,已經飽浸了中國文化,自然與歐洲的宗教神職人員有着不同。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宗教,爲何卻感覺偏向迷信呢?

道士是道教的附屬產物,兩者是互相依存的關係。要想講清楚道士與道教的關係,就必須要從其本源說起。而道士的本源就是道教。我國的宗教自然有着特殊的內涵。因爲歷史的原因,中國的政體沒能走向政教合一的地步,這是因爲我國的宗教,道教,佛教都是不適合作爲把控人心的宗教。

我們先從道教的發展說起,道教的思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道家思想。當年駐守函谷關的守將尹喜能夠夜觀天象,他看到黑夜的星空下面東方有紫氣而來,知道是有聖人要到了,沒過多久,騎着青牛的老子就到了。

尹喜希望老子能夠留下文書傳給後代,這本蘊含着道家主要思想的典籍後來直到今天還在發光發熱。其實,道教這個名稱出現的很早,早成爲一種有信仰、有神明的宗教之前,道教的“道”意思爲道路,最早的意味上他是百家之學都在追求的一種根本大道。

但是因爲漢朝以後,董仲舒所提出的尊崇儒家而貶抑其他學術的方針,使得百家的地位漸漸地落下去,成了儒家一家獨大的場面。因爲此時的道家還處在孕育之中,後來因爲戰亂,百姓們無法心安,道教這才應運出世,成爲了一門教導世人修行隱逸的宗教,於是在戰爭中起到了收攬人心,寄託身心的作用的道教從此盛行。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宗教,爲何卻感覺偏向迷信呢? 第2張

因爲道教的興起融合了許多原始宗教的流程,人們對於天下萬物的崇拜都被道教吸收融入,道教成爲了能夠溝通天地神靈的媒介,而道士也就成了能夠直接代替懵懂的百姓向天地求教的人物。

爲了完成道教的建設,道士們可謂煞費苦心。

漢代初年,因爲國家注重黃老之學,所以道家思想的到了大力發展。但因爲道家推崇的是無爲而治的哲學,雖然在後來的政治角力之中敗下陣來。道教的創立之初就是尊稱老子、黃帝爲道教祖師。並且給古往今來的各路神仙都寫出了譜系,徹底整理了一番,對上古的神話進行了大改革。

在這之後,因爲葛洪與陶弘景的出現有大力推動了道教的發展,他們兩個人在道教典籍與神話譜系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後來的張道陵等道教正一派的天師因爲德高望重而且學識過人,所以屢屢被朝廷封爲真人,甚至被尊稱爲“羽衣卿相”。

在最早的道教中,道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但是因爲到了宋朝,他們不可以娶妻生子,必須要住在遠離人煙的道觀之中。甚至於,還有些人會因爲尋仙訪道所以外出雲遊,居無定所,這樣的辛苦艱難也只是爲了勸人向善。

到了宋朝的時候,又出現了陳摶老祖等人,後來的張三丰就是宣稱自己得到了陳摶的真傳,在武當山上結廬修道。明代一朝,因爲皇帝對於道教的喜愛,甚至於嘉靖皇帝本人就是在宮中修道,儼然化外之人,所以道教在此時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其實因爲道教本身的所帶有的封建迷信的神話因子,所以道士並非尋常意義上的普通神職人員。許多道士並非傳說中能夠捉妖求仙的嶗山道士式的人物,他們就是一些看開了紅塵亂像的人物,他們不想在紅塵煙火之中煎熬,於是就逃向深山道觀,成爲了道士。

古代中國對道士的管理制度也很嚴格,每一個道士都有類似身份證的度牒,有了度牒纔是政府承認的合法道士。所以,道士在古代也並非任何人隨時隨地就能當的。首先就要向官府報備。

道士在如今也是已經是很少見的了,尤其是遊方道士總是被人誤認爲是招搖撞騙的騙子,再加上路邊擺攤的算命先生也大多會冒充道士,所以道士這個職業就遭到了更多人的誤會。因爲不瞭解,所以就會產生深深地芥蒂。

新世紀的我們必須要在新的宗教政策下大力普及宗教的常識,唯有深刻的瞭解我們才能對這些本身不瞭解的事情發表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