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宋代的筆記中,關於對擂茶功效的記載有哪些?

在宋代的筆記中,關於對擂茶功效的記載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擂茶只當作一般飲品。若當藥用,如祛風寒、消暑氣、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細葉金錢、艾葉、小葉客食碗(馬蹄金)、班筍菜(薺菜)、黃花、薄荷等,同茶葉一起擂爛。各種配料,易熟品,切碎後,放入鉢內由開水衝熟;難熟的,放入鍋內煮熟,同開水一起衝入鉢內。擂茶的功效爲解熱消暑、散寒健脾、護肝理氣、促進消化、緩解疲勞,可潤肺解渴,補充身體所需膳食纖維,有調理腸胃、緩解多痰、滋潤嗓子、提神消食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宋代的筆記中,關於對擂茶功效的記載有哪些?

擂茶的功效是可以防風祛寒,清肝明目,潤肺健胃等。因爲擂茶是茶葉和一些食材進行混合加工,所以功效具有多樣化。平時通過飲用擂茶可以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特別是吃飯之後少量喝擂茶可以祛除食物中的油膩感,使食物在體內很好的消化,有利於預防和治療便祕。擂茶在臨牀中可以輔助治療慢性疾病,特別是消化道疾病,像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甚至對呼吸道疾病,像感冒、慢性支氣管炎都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擂茶,是一種古老的飲茶方式的遺留。相傳它起源於古時候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沖服的“藥飲”。

“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早,人們把“茶”當作治病的藥物。

後來發現它還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並發展了藥食同源的“擂茶”。

現代各地的擂茶,是對漢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據史料記載,秦、漢、三國時期,人們已盛行將茶鮮葉或搗碎的幹茶餅,加以蔥、姜、橘子等調味品與穀物一齊“調煮”成茶羹或茶粥來食用。

在宋代的筆記中,關於對擂茶功效的記載有哪些? 第2張

唐代,茶道大興,推動了擂鉢及各種碾茶具的發展。唐宋人飲茶,也是要先把綠茶研成細末,再投入鹽、姜、薄荷、橘皮等物,經過三滾的烹茶過程後才飲用的。

當時中國南北方的瓷窯,均有生產擂鉢,並遠播亞洲各國,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鉢作擂茶工具。隨着漢人的南遷,中原人攜帶着這種“鹽茶”習俗來到了南方,並把製陶工藝也帶來了。今福建寧化、將樂等地曾發現多處自唐宋以來一直延續燒造擂鉢的古窯址。

另有學者稱,宋室南渡時,也把擂茶帶到了杭州。在宋人的筆記中,常可見到有關擂茶的記載。

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茶坊》中說杭州的茶坊與舊京(汴梁)一樣“冬天兼賣擂茶,或賣鹽豉湯”;南宋吳自牧也在《夢樑錄·茶肆》一書中說到當時的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饊子、蔥茶,或賣鹽豉湯。”

擂茶,這一古樸習俗,在楓溪、夏坊兩地代代相傳,並融入到了禮儀文化之中。通過“食擂茶”這種方式,招待客人、聯絡感情,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禮儀需求。這也是它延續了千年而不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