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關於百姓的稱呼還有哪些?史書中都有哪些記載?

古代關於百姓的稱呼還有哪些?史書中都有哪些記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來稱呼普通民衆的詞,除此之外,關於百姓的稱呼還有很多,比如黎民,《禮記·大學》載:“以能保我子孫黎民。”這裏的黎民就解釋爲“衆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與此相近的還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有詩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也有一種說法認爲,這裏的“黎”是“黑”的意思,與古代百姓所戴頭巾有關,古時候百姓是將頭髮挽成髻,包上頭巾,而當時規定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故稱百姓爲黎民。

古代關於百姓的稱呼還有哪些?史書中都有哪些記載?

黔首也是用來稱呼老百姓的,這在戰國就比較流行。《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書中就都出現過黔首這個詞。“黔”即“黑”的意思,當時的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頭髮露在外面,所以被稱爲“黔首”。另一種說法也是認爲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古代關於百姓的稱呼還有哪些?史書中都有哪些記載? 第2張

古代社會等級森嚴,普通人只能穿着麻織的布,質粗而價低,所以“布衣”也成了百姓的代稱。百姓又稱作白衣、白士、白丁,是指沒有功名的人,如劉禹錫《陋室銘》裏就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除此之外,百姓還被稱爲庶民,庶也即衆多的意思。另外,“氓”也是古代對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從外遷來的居民)的稱呼。如《詩經·衛風》中就有《氓》篇,寫了一個負心的小夥子。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衆、丁口也都有百姓的意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