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司馬光與王安石,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提到司馬光與王安石,我們都會想到兩人由志同道合的好友變成了政治對手,在後期,因爲王安石變法一事二人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司馬光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以致最後朝堂之上只能容下一人,那司馬光爲什麼如此反感王安石的變法呢,王安石的變法所帶來的真的全都是好處嗎?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二人初識志同道合,因變法針鋒相對

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差不多都是21歲左右中舉,入朝爲官,年輕時的二人懷有相同的政治抱負,以及救國強國的夢想,很快二人相識後,因志趣相投變得關係密切,經常一起談天論地,交流思想。

據《宋史》記載:“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詒書反覆勸之,安石不樂。”

宋神宗繼位後,尤爲欣賞王安石的變法,準備大刀闊斧的進行全國的改革,以此來救治水深火熱的北宋朝廷,王安石也相繼提出了多種改革變法的措施,隨着變法的逐漸實行,這時候作爲好友的司馬光非但沒有支持,反而堅決反對,那二人本意都爲強國,王安石的變法到底有什麼不好,司馬光要堅決的反對呢?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第2張

本意利民,管理不當,終成剝民

我們就看一下變法中爭議最大“青苗法”,從王安石變法的主張看,本意是政府幫助貧困農戶,減少民間高利貸的現象,充實國庫,是把全國各地財貨流通中的富人環節的利益,收歸中央,實行政府專營,奪取富人的即將得到的錢財,將這部分錢財收歸朝廷,這樣來看這個變法確實是好的,按照王安石想的,最終也能通過這個變法變得國富民強。

但是變法的實行就是另一回事了,需要有人管理監督。這種變法王安石在出任知縣之時曾經做過,取到的效果非常好,但是縣與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一個地方能夠行得通,但是在全國,王安石是管不過來的,當時的北宋朝廷也沒有那麼多正直之士可以幫他管理過來,在當時來說是並不適用的。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第3張

王安石當時的變法急於求成,原有很大一部分正直的大臣對此反對,沒辦法,只能大批取用了新人,這批新人大多都是借變法之名中飽私囊,這也是後邊變法變質的原因。變法的本意是救助幫助百姓,但是當時的變法並沒有給民衆帶來實惠,緩解當時民間私自存在的高利貸現象,反而使得很多的小民破產流亡。主要原因是,在變法實行的過程中,缺乏重要監督檢查保證,地方官員並非個個都是清正廉潔,反而有趁機大肆斂財的現象。

比說在實行“青苗法”的過程當中,朝廷當時規定的利率是20%,有的地方官員擅自提高到了30%,好進行中飽私囊。變法實行後,又遭遇到了大規模自然災害,官員進行逼債,農民紛紛破產,貧困戶申請貸的官錢之後,紛紛因無法償還從而入獄。地方官員爲了政績,爲了確保秋收後能夠本息全部收回,大多將目標對象轉向了中上之遊的農民,貧困戶反而無人問津,這時候的中上之家反而深受其害。因用人不淑,經過層層的剝削,貸款利息高達原來規定利息的數倍,比當時私下民間借貸的利息還要高出很多,逼的當時的農民,寧願向私人借貸,也不願求助於官府,最終利民之舉變成了剝民之舉。

王安石與司馬光本志同道合,爲什麼會因爲變法而針鋒相對? 第4張

據《宋史》記載:“由是賦斂愈重,而天下騷然矣。”

變法功過參半,不合時宜

司馬光也是意識到了變法的本質,就是換了個方法增加農民的賦稅這個本質的原因,從而對王安石進行堅決反對的,在最終的變法結局來看,變法確實有好的方面,它確實增加了北宋朝廷的財政收入,但是它帶給北宋朝廷的壞處也不少,下層農民因無法償還破產者不在少數。

不能說王安石的變法對當時的北宋朝廷帶來的影響全部都是壞的,當然也不能說帶來的全都是好的。王安石變法的本意是好的,我們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只能說王安石的變法是不適合當時的北宋朝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