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一代賢臣司馬光爲何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呢

一代賢臣司馬光爲何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陝州夏縣人,被後人尊爲一代賢臣。司馬光一共輔佐過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他爲北宋這一王朝嘔心瀝血,做出了極大地貢獻。那麼,司馬光一生取得過什麼樣的稱號呢?  

一代賢臣司馬光爲何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呢

  司馬光著作《稽古錄》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光之所以被稱爲政治家,是因爲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北宋這一王朝,視北宋的興亡爲己任。司馬光於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司馬光曾多次被皇帝重用,爲了不辜負皇帝對他的信任,他多次上書皇帝,提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建議。等到宋神宗時期,神宗趙頊任命王安石爲宰相,開始實施新法。而司馬光與王安石政見不同,於是一氣之下司馬光辭官回家著書。等到宋神宗逝世,年僅十歲的宋哲宗繼位,朝政被皇太后所把持。皇太后也是新政的反對者,於是她召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的司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馬光回朝後,日以繼夜的工作,不眠不休,最終因病去世。

而司馬光辭官在家的十五年間裏,他勤勤肯肯,主持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這本書對於後世研究古代歷史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司馬光又是一名史學家。

司馬光學識淵博,一生著作繁多。較爲著名的有《稽古錄》、《潛虛》、《涑水記聞》等一系列文學著作。司馬光文筆優美,在寫作方面的造詣極高,所以他也被稱爲文學家。

司馬光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爲國家嘔盡心血,是一代名臣。民間關於司馬光的故事除了流傳最廣的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外,還有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司馬光剝胡桃的故事。  

一代賢臣司馬光爲何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呢 第2張

  司馬光石雕

在司馬光小時候,大概只有六七歲左右的樣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麼也剝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馬光很是着急。他的姐姐見司馬光不能將皮給剝下來,便想要幫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會剝,無奈之下,司馬光只能拿着青胡桃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司馬光家裏的女傭看到司馬光拿着一個青胡桃,就明白司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剝不了皮。於是,女傭便將司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過來,打了一盆熱水,把青胡桃放進了熱水之中。青胡桃經過熱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剝下皮來。

司馬光的姐姐路過時,看到司馬光已經拿着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於是就問青胡桃的皮是誰剝的。司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說:“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剝下來的,只要將青胡桃放進熱水裏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聽後十分的高興,認爲司馬光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但司馬光的父親聽到兩人的對話後,非常的生氣,訓斥他:“你怎麼敢說謊。”原來,女傭幫助司馬光剝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門口的父親看得一清二楚。

經過這件事後,司馬光再也不敢撒謊了。等到司馬光成人後,他還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誠信。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自推行以來就飽受猜忌,出現了一波擁護派和守舊派,一方擁護一方反對,雙方打的不可開交,保守派從各方面攻擊變法,企圖罷免新法,而著名的司馬光就被歸列爲守舊派一黨,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不禁讓人們好奇,司馬光爲何會反對王安石變法?  

一代賢臣司馬光爲何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呢 第3張

  司馬光雕像

司馬光曾在宋仁宗時期就提出了免役法,照理說其思維模式和想法與王安石是接近的,其次司馬光曾支持范仲淹改革,不算是因循守舊之人,到了真正變革的時候爲什麼會反對呢,其原因各有說法,其衆說紛紜

說法一:司馬光認爲這場變法推行的新法弊大於利,弊處要比好處多,這就覺得沒有變法的必要了。

說法二:司馬遷生活於封建社會,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儒學的毒害很深。生活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要想接受新思想,新思維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司馬光就是屬於守舊派的一員,故而反對變法,屬於理念差距。

說法三:司馬光爲了自身利益,王安石變法受到最大程度傷害的要數官僚地主了。北宋中期,官僚集團臃腫而龐大,在這個體系中,官員人數衆多,享受國家很好的俸祿優待,有錢拿還不用辦事,文武百官的生活可謂是相當幸福的。王安石新法推行,首先針對的就是官僚地主,且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官僚的特權及損害了其經濟利益。

司馬光當時正在寫《資治通鑑》,他花費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本著作,寫完他已經是個66歲的老頭子了,司馬光一心就想編修史書,對政治沒有野心,他反對變法是因爲出於私心。當時當官俸祿高,事情少,自己要想無後顧之憂的寫書,又有錢養家,那麼當官是最好的選擇了,每月有錢拿,又能幹自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三種說法誰真誰假,真真假假現在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