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司馬光爲什麼反對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爲什麼反對王安石變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格局,最終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其實從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了。

司馬光爲什麼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

北宋建立初期,統治階級通過一些列舉措來緩和階級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矛盾加劇,集權統治其消極的一面的開始顯露,並且動搖着北宋王朝的統治,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北宋中期,土地兼併現象越來越嚴重。建國初期,統治者採用的是不抑兼併的策略,地主公然兼併土地,還不用繳納任何稅賦,這種政策最終導致土地越來越集中,國家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國庫虧空。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就是農民沒地種田,田都握在地主手裏,然後農民爲了種地成爲了傭戶,受着地主殘酷的剝削和壓榨。百姓活不下去就舉兵起義,放下農具拿起武器,開始了反抗鬥爭之路,而且農民起義愈演愈烈,撼動了統治階級。

北宋時期,官僚機構環環相扣,人員衆多,當官者只拿俸祿,不幹事,而且官員待遇優厚。不僅如此,北宋雖有大規模的軍隊,但是沒有系統的訓練,戰鬥力極其低下。但是國家必須要養着這羣人,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湊齊軍餉,國庫虧空,提前消費現象很是嚴重,導致情況就是國家窮,百姓窮,官僚富,窮一些人富一些人。北宋存在着嚴重的財政危機。

王安石變法就是基於這些因素,從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革新利弊。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就是富國強兵,改變北宋建國至今的兩積三冗的社會格局,兩積就是積貧積弱;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費。

司馬光爲什麼反對王安石變法 第2張

王安石變法反對圖

王安石變法可以分爲兩塊一塊是理財,一塊是整軍,要說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後世從其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實際效益來斷定其核心是理財。

王安石變法的終極目的就是爲國家求富,充盈國庫,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變法同意施行後,王安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設立機構,設立了一個制置三司條例司,這是一個財政機構,專管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之後推行的一些列新法都是基於求富這個核心展開的。

青苗法:民戶可向政府貸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貸款給農戶用來補助耕作,面向對象包括農民,手工業者等,用官方貸款方式代替民間的高利貸行爲,不僅讓百姓生活有了出路,更是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均輸法:這個新法直接了當的奪取了本屬於富商這一環節的經濟利益,規定上供給京城的物資可採取靈活變動的方式,捨近求遠,舍貴求便宜,甚至可以貯存備用,大大減少了每年花在這個上面的勞務費,運費及差價等。

市易法:這是一種以政府出面的囤積貨物行爲,收購那些滯銷的貨物,待到稀缺時出售,這本是商人的乾的事,商戶可以從中暴利一把,現在這個羹要和國家共享了。

方田均稅法:以前的土地都是官僚地主擁有的,這些地主不斷兼併土地且還不用繳納賦稅,導致地主成爲了田地的最大擁有者,農民爲地主幹活,還要飽受剝削和壓制,地主富的流油,農民窮的吃不飽。這個新法一出,政府盤查土地所有權,然後量土地的面積,按照面積及土地收成情況繳納不等的稅金,從而爲國家賺了一筆。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自推行以來就飽受猜忌,出現了一波擁護派和守舊派,一方擁護一方反對,雙方打的不可開交,保守派從各方面攻擊變法,企圖罷免新法,而著名的司馬光就被歸列爲守舊派一黨,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不禁讓人們好奇,司馬光爲何會反對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爲什麼反對王安石變法 第3張

司馬光雕像

司馬光曾在宋仁宗時期就提出了免役法,照理說其思維模式和想法與王安石是接近的,其次司馬光曾支持范仲淹改革,不算是因循守舊之人,到了真正變革的時候爲什麼會反對呢,其原因各有說法,其衆說紛紜

說法一:司馬光認爲這場變法推行的新法弊大於利,弊處要比好處多,這就覺得沒有變法的必要了。

說法二:司馬遷生活於封建社會,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儒學的毒害很深。生活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要想接受新思想,新思維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司馬光就是屬於守舊派的一員,故而反對變法,屬於理念差距。

說法三:司馬光爲了自身利益,王安石變法受到最大程度傷害的要數官僚地主了。北宋中期,官僚集團臃腫而龐大,在這個體系中,官員人數衆多,享受國家很好的俸祿優待,有錢拿還不用辦事,文武百官的生活可謂是相當幸福的。王安石新法推行,首先針對的就是官僚地主,且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官僚的特權及損害了其經濟利益。

司馬光當時正在寫《資治通鑑》,他花費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本著作,寫完他已經是個66歲的老頭子了,司馬光一心就想編修史書,對政治沒有野心,他反對變法是因爲出於私心。當時當官俸祿高,事情少,自己要想無後顧之憂的寫書,又有錢養家,那麼當官是最好的選擇了,每月有錢拿,又能幹自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三種說法誰真誰假,真真假假現在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