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元稹,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元稹,大唐詩人,北魏宗室後裔,詩文兼擅,尤其寫得一手好情詩,與李義山可相提而並論。所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可見他說的情話也是讓人纏綿悱惻,最讓人心頭一顫的則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情意綿綿,深情款款,可誰又能想到,時至今日,很多人說起元稹,竟然給他貼上了“薄情渣男”的標籤呢。

在史料中不難發現,元稹有着很長一段情史,縱使他處處留情,以多情浪子的形象展露世人,可他與李商隱又何嘗不一樣?情話千千萬,依然是填不滿愛情所帶來的遺憾。

或許,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談元稹,除了情史,還應該談談別的。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01 /

少富才名,青年及第

779年,隨着長安一處老宅中的啼哭聲,一個孩子降世,50多歲的老父親元寬給這個孩子取名元稹。

這一年,杜甫已經去世9年,靈柩尚未還鄉安葬;

這一年,白居易8歲,還在老家和自己的弟弟瘋玩;

這一年,註定要與元稹愛恨糾葛的兩位女性,還沒有出生。

該長大的人總會長大,該遇見的人也總會遇見,人生就像是被寫進了劇本,該發生的故事一個也不會落下。

出身於官宦人家的元稹,雖然家族中一代不如一代,到父親那一輩只是個從五品的官職,但儘管如此,元稹在少年時也是受到了極好的薰陶和教育,加上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元稹便已經熟讀經書,能文善詩。

八歲那年,元稹的父親去世,得虧母親孃家親戚的照佑,元稹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有一半鮮卑族血統的元稹,搖身一變,成了眉宇軒昂氣質非凡的翩翩公子。

16歲那年,元稹應明經科及第,隨後開始了幾年的候官期。

五年的時間裏,元稹閒居京城,受文化環境氛圍的感染,不到二十歲的元稹,開始大量寫詩。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第2張

02 /

寄居蒲州,初逢佳緣

799年,20歲的元稹還未等來官職,隨母寄居在姨母家,而正是這段寄居時光,他遇到了一個極具話題性的人物,名叫崔雙文,或者也可以用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來稱呼她,叫“崔鶯鶯”。

在鄭氏安排的答謝宴上,元稹第一次見到17歲的崔雙文,垂鬟接黛,雙臉銷紅,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她明媚澄清的眸子燦若春花,開在了他蟄伏的心頭。

那是元稹第一次動心,夜合帶煙籠曉月,牡丹經雨泣殘陽。

原來有的人只要遇見,便無從逃脫。

按照常理來說,一見鍾情接下來便是紅娘說媒、上門提親,明媒正娶纔對,可元稹卻不如此,縱然相思成疾,柔情暗通,卻關於媒妁之事,元稹卻毫無打算。

或許,元稹在這段熱情如火的感情裏還是保持着微妙的理性,在愛情和婚姻面前,他有着自己的小算盤。

崔雙文雖然家境富足,卻並非名門之秀,父親早亡,寡母孤兒,而他本是前途無限的俊秀之才,是貴族之家的夫婿之選,崔雙文再好,都做不了他理想的伴侶。

幾個月後,元稹赴京趕考,許下錚錚誓言,終沒有兌現。

愛而不得,欲罷不能,不知元稹是因爲感動了自己,還是爲這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所惋惜,他寫下一篇《鶯鶯傳》,將自己化作張生,將崔雙文化作崔鶯鶯,一篇愛情小說就這樣出爐了。

可在當時那個時代,這樣的文學作品,肯定不符合大唐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拔高立意。

於是元稹給這篇小說,添上了一個正確的結尾: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

也就是讓人嗤之以鼻的“紅顏禍水論”。

多年以後,崔鶯鶯成了一個大IP,宋、明、清三朝都有人改編,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已成經典。

有一個成語也是從中而來,叫始亂終棄。

之後,元稹頭上“渣男”的帽子,便更加立體了。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第3張

03 /

官拜校書,再結良緣

從蒲州回到長安,元稹積極備考,拿下書判拔萃科第四等,考上公務員,做了一名校書郎,一同官拜校書的還有白居易。

官位雖然不高,可好在青年才俊,以表堂堂,元稹很快就被當時的一位高官韋夏卿看上,很快,便迎娶了韋家千金韋叢,實則,則是做起了韋家的上門女婿。

朝蕣玉佩迎,高鬆女蘿附。韋門正全盛,出入多歡裕。——《夢遊春七十韻》節選

雖然韋叢從小便得到父親的偏愛,但嫁給元稹之後,卻從不養尊處優,而是做好家庭的賢內助,與元稹同甘共苦。

家庭美滿,事業也逐漸有了起色,這個時期的元稹日子過得相當舒服。

可偏偏,隨着當時的“娛樂小刊”《云溪友議》逐漸爲人所知,元稹和才女薛濤的一段緋聞也開始被人津津樂道。

故事有板有眼,難辨真假,這段故事自然也是無疾而終了。

放在當今,相當於是婚內行爲不端,這再一次坐實了元稹“渣男”的屬性。

04 /

妻子離世,又遭貶謫

當然,緋聞也是後來人挖掘出來的,在當時,元稹夫妻感情依舊和睦,就在元稹以爲他可以與妻子相守一生的時候,天不遂人願,妻子韋叢病逝,留給元稹的是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更有無盡的苦痛和思念。

所以韋叢的死,元稹似乎有一種歇斯底里的痛苦,他最走心的一次的創作,用在了妻子身上:

《遣悲懷》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其二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人生苦短,無盡悲傷,鄧攸沒有後代是命,潘岳的妻子去世,也是命。就算我死後跟你葬在一起,來世也不一定能做夫妻。我只有整夜失眠,報答你生前的憂愁。

句句情真意切,讓人讀出一些李商隱的味道。

除了這首,還有一首更加如雷貫耳:

《離思》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一半因爲修道,一半是因爲想你的緣故吧。

這首悼亡詩,能夠跟它同臺而論的,也只有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了吧。

清朝蘅塘退士評價: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禍不單行,公元810年,元稹因彈劾權貴被召回京師罰俸,途徑華州夜宿敷水驛,當時驛館只有一間上房,恰逢皇帝的親信宦官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住上房,雙方起了爭執。飛揚跋扈的宦官直接用馬鞭抽打元稹,打的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上房。而憲宗皇帝對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是:“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貶爲江陵府士曹參軍。

從此,元稹開始了十餘年的貶謫生活。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第4張

05 /

連番受貶,元白至交

坎坷仕途讓元稹飽受貶謫之苦,但幸運的是他收穫了一位絕世好友,正是白居易。《唐才子傳》上記載:

微之與白樂天最密,雖骨肉未至,愛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用現在的話來說,元白之間容不下任何的標點符號。

二人的友情開始於公元803年,當時兩人同登書判拔萃科,併入祕書省任校書郎,之後兩人的宦海生涯也多有重合,常常是相繼遭貶,因而也越發親近。一次,白居易和弟弟及幾位好友在一起飲酒敘談,席間,白居易想到元稹不在,很是惆悵,隨即題詩一首: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當日元稹剛好到達梁州,並且晚上夢見白居易外出遊玩,也作詩一首: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

這兩首詩一寫於長安,一寫於梁州,一寫居者之憶,一寫行人之思,一寫真事,一寫夢境,但卻不約而同地寫在同一天,還如同當面唱和的一樣,用的還是一個韻。這實在不能不說是靈犀相通,心心相印了。

可以這樣說,白居易見證了元稹生命中所有的大事。以至於後來元稹去世,都是白居易親自寫的墓誌銘。

06 /

暴病卒世,世人微詞

最後一次貶謫,元稹到了通州,身體每況愈下,元稹自知此遭必死。

黃泉便是通州郡,漸入深泥漸到州。

於是將自己的詩稿整理了一番,託附給白居易。然而,沒過多久,白居易也被貶去江州,元稹得到消息,驚得從久病牀榻上坐起身來: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一年之後,元稹暴病而亡。得知元稹去世的消息,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給好友的祭文中寫道:

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韋叢病逝後,他寫下哪些創作? 第5張

讓人惋惜的是,元稹最後是帶着一身唏噓而去,他的詩名已經足夠大,且善於言情,就算到了今天,人們更願意去揣摩、八卦、想象他的感情生活,附加在元稹身上太多的附會與意淫。

到今天,我們依舊只是在調侃元稹爲“大唐第一渣男”!

可被我們忽視掉的,是他有爲國爲民,敢於諫言的抱負;他有勇於變革,不懼貶謫的性情。

可被我們忽視掉的,是他有待人真誠,不問功利的坦蕩;他有爲官廉政,名動三川的美名。

被我們忽視掉的,還有他的另一首詩: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

秋菊圍繞房舍,好似到了陶潛的故居。圍繞籬笆觀賞菊花,不覺太陽西斜。並非我特別偏愛菊花,只是秋菊謝後,再也無花可賞。

這凌霜而開,素雅傲岸的菊花,或許纔是元稹真實的樣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