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蜀國,必須頻繁出擊作戰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蜀國,必須頻繁出擊作戰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蜀漢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時期,三國當中對外用兵最多、最頻繁的就是最弱的蜀國,光是諸葛亮對曹魏北伐就有六次,後期姜維北伐更多達十餘次,其實這不是戰略失誤,而是正取的策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必須這樣做,主要方面有二個。

三國時期蜀國,必須頻繁出擊作戰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蜀漢是以漢室正統自居,曹魏和孫吳自然就是反賊,那必須出兵剿滅。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稱帝,建立魏國,這裏要注意的是漢獻帝“禪位”給曹丕的,不管曹丕有沒有逼迫,但“禪位”一事肯定是有的,漢獻帝“禪位”給比自己能力強的曹丕。曹丕的做法很聰明,就算是逼迫漢獻帝“禪位”那也只是逼迫,而不是明目張膽的“謀朝篡位”,這樣一來,就掌握了主動,讓天下人都知道魏國纔是正統。

劉備,大家都知道是漢獻帝承認的劉皇叔,是皇室宗親,建立蜀漢之後,按照身份來論,那麼蜀漢纔是正統,但是正統只能一個,曹丕是通過“禪位”來獲得正統名號的,而劉備只是有個皇室宗親的身份,建立的國家從名正言順上來講,其實是不屬於正統的,應該算是“叛逆”。

三國時期蜀國,必須頻繁出擊作戰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但是劉備一向宣傳自己的蜀漢纔是“正統”,那麼曹丕就應該是“逆賊”,正統去討伐那是在正常不過了,如果“正統”不去討伐“逆賊”,這樣會讓天下人怎麼看,所以,蜀漢必須出兵討伐,以證明“正統”之名。

第二、蜀國綜合國力最弱,無法支持長期對峙。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蜀漢都是最弱的,如果長期偏安一隅,雖然自己也會發展,但是敵人發展會更加迅速,遲早還是會被消滅,爲了延續國家存活的時間,必須對敵人進行消耗。

蜀國的根基是益州,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益州地區沒有遭到多少戰火的侵擾,而且有大批的中原流民進入益州躲避戰火,再加上益州地區本就“天府之國”,因此在蜀國初期確實是“國富民強”,這個時候確實有一定的能力進行北伐。

而且,北伐不僅可以阻礙其邊境地區生產力的恢復,使其經濟恢復減緩消耗國力,減少蜀漢和曹魏的差距,還可以給曹魏朝廷施加壓力,引發潛在的社會矛盾,製造混亂。一旦有可趁之機,諸葛亮便可攻取長安,威脅鄴城,進而奪取曹魏的江山。

三國時期蜀國,必須頻繁出擊作戰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第三、轉移國內的矛盾,讓蜀國內部穩定。

蜀國雖然外表看起來一團和氣,實際上派系爭鬥也很厲害,劉備在世的時候,還可以壓制住,自從劉備駕崩之後,諸葛亮稍微有些壓制不住了。

蜀國內部主要分荊州利益集團和益州利益集團,益州本地世家大族,大多安於享受、不思進取,對劉備的荊州集團大多陰奉陽違,劉備佔領益州之後,爲了穩定局面,也不得不用一些益州人士。

劉備入主益州之後,作爲跟隨劉備最早的荊州集團得勢,尤其是諸葛亮主政強勢,用嚴刑峻法壓制益州集團,但諸葛亮也知道,此非長久之計,一旦自己發生變故,蜀國極有可能“禍起蕭牆”,發動對外戰爭,是轉移國內視線,緩解矛盾的唯一辦法,如果北伐成功,不管對荊州集團還是益州集團都是有利益可言的,從另一方面講,北伐也有助於凝聚蜀國向心力。

總而言之,三國時期,蜀國主動進攻,還能獲得一線生機,不管出於哪個方面,都必須這樣做,如果只是樂於偏安一隅,也遲早都會被消滅的,所以蜀國的這種戰略選擇並沒有什麼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