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晉與南宋都能延續百餘年國祚,而南明爲何卻扛不住?

東晉與南宋都能延續百餘年國祚,而南明爲何卻扛不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自縊以後,明朝政權並沒有完全消亡,很多皇室宗親以及文武大臣都逃到了南方,並且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不過南明僅僅維持了39年,便被清軍所滅,爲何南明沒有像南宋那樣能延續百年呢?很多人都覺得南明的處境和南宋相似,實則不然。南明政權有着十分嚴重的內部問題,而且清軍在當時也擁有極強的戰鬥力,根本就沒給南明紮根的機會,從而被快速消滅。

南明與東晉、南宋的情形比較相似,都是華夏民族遭到當時的異族入侵,北方疆域淪陷而跑到江南建立的延續政權。那爲何東晉與南宋能延續百餘年國祚,而南明卻扛不住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晉與南宋都能延續百餘年國祚,而南明爲何卻扛不住?

原因一:南明的帝位之爭不斷,始終沒有建立較爲有效的中央政權。

自北京失陷、崇禎帝自縊之後,南京雖有完整的官僚人員配置,但並沒有能迅速建立能獲得廣泛認可的政權。崇禎帝雖然殉國,但皇子們卻下落不明。在皇子們的下落被弄清之前,南明政權的合法性就會遭到質疑,也就不會得到廣泛擁護。其後,南京與北京也都出現了“崇禎太子案”,就使得福王政權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動。

福王政權覆滅之後,南明更是各地爲政。浙江抗清義軍及明朝官紳擁立魯王朱以海監國,福建的鄭芝龍擁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稱帝,兩個政權誰也不服誰(魯王與唐王,分別是朱元璋的第十子系與第二十三子系)。其後,又有“唐桂之爭”,雙方甚至爲帝位而兵戎相見(桂王是萬曆帝的第七子系,按法理應由桂王朱由榔承繼皇位,但福建的鄭氏擁立唐王系稱帝在前)。甚至廣西的靖江王王朱亨嘉也想黃袍加身(靖江王系是朱元璋之侄朱文正之後,按宗法根本不具備繼統的資格)。

而反觀東晉與南宋,晉元帝司馬睿與宋高宗趙構的地位都比較穩固,並沒有受到強而有力的挑戰。即便宋高宗時期,發動了苗劉兵變,也是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其三歲的皇太子趙旉(趙構的獨生子)。故而,晉元帝司馬睿與宋高宗趙構作爲華夏政權的延續,不但得到江南地區的廣泛認可,也是北方漢人心中的唯一正統所在。

原因二:明朝的黨爭,促使了南明政權的分裂。

東晉與南宋都能延續百餘年國祚,而南明爲何卻扛不住? 第2張

南明的最爲關鍵時期是定都於南京的福王政權,而南京一帶的江南地區,是東林黨的勢力中心。可是,而東林黨與福王系卻素有仇怨。明朝萬曆時期,有“國本(太子)之爭”,萬曆帝很疼愛鄭貴妃生的兒子朱常洵(福王),想廢長立幼、立朱常洵爲太子,遭到了東林黨的極力反對而最終未果。在崇禎帝殉國、皇子們下落不明之後,無論從繼位法理上,還是從客觀條件上(其時朱由崧逃難於淮安,是離南京最近的近親藩王),都該立福王朱由崧(朱常洵之子)。

但是,東林黨卻主張“立賢”,想擁立潞王朱常淓(萬曆帝之侄)爲帝。表面上是爲了江山社稷,實際上卻完全是東林黨的私心作祟。明朝對藩王的限制極嚴,藩王“賢與不賢”很難斷論。而古代皇位繼承製度之所以要堅持“立長不立賢”,就是要有效避免皇位爭奪。而東林黨卻在此時主張“立賢”,就是給早已混亂不堪的國家再度添亂。從朱常淓的後來表現來看,也並不比朱由崧賢能。

東林黨之所以不願意讓朱由崧嗣位,是因爲在東林黨派大臣的心中有過不去的檻。東林黨在萬曆時期好容易才贏得了國本之爭,其對手就是鄭貴妃--福王朱常洵,而如今再擁立朱常洵之子嗣皇帝位。一方面,等於說東林黨的當初努力白費了。另一方面,東林黨人也害怕福王朱由崧的政治報復。

結果,卻爲馬士英提供了可趁之機,做了福王政權的定策元勳。東林黨人雖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但背地裏卻使壞,甚至希望福王政權垮臺。當南京出現了太子案時,東林黨人一口篤定南京出現的太子是真太子,其目的就是要否認掉福王政權的合法性(實際上,北京的太子是真,卻被多爾袞以假太子處死;而南京的太子是假,卻被東林黨人篤定爲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