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每個朝代都有宦官專權,爲何以東漢、唐、明三朝最爲激烈?

每個朝代都有宦官專權,爲何以東漢、唐、明三朝最爲激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宦官(明清多稱太監)專權是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統治史上的硬傷,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宦官專權的現象,而趙高、張讓、高力士、李輔國、魏忠賢、李蓮英等等大宦官也因此而名載史冊,甚至比一些文臣武將更具影響力和破壞性。宦官專權以東漢、唐、明三朝演繹得最爲激烈,而這三朝也因此難逃帝國衰亡的命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每個朝代都有宦官專權,爲何以東漢、唐、明三朝最爲激烈?

漢代外戚掌政是造成宦官專權的誘因。西漢初期的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劉邦死後,她完全打破了劉邦與羣臣在“白馬之盟”中所立下的“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大封呂氏家族成員爲王,外戚開始蒞登漢室政治前沿,到西漢末年漢成帝時愈演愈烈,皇太后王政君任其兄王鳳爲大司馬,掌握朝中大權,又在一日間將王家五個兄弟封爲侯,並稱“五侯”,西漢的政權落入外戚之手,真接導致王莽篡位改制和西漢消亡。

而東漢後期又重蹈履轍,漢和帝時尊竇氏爲皇太后,其兄竇憲執掌大權,外戚重又把持朝政,從漢和帝開始後的東漢皇帝不得不靠扶持利用親信的宦官來挾制外戚,鄭衆成爲漢代第一個被封侯的宦官。漢恆帝利用宦官誅滅樑冀,同一天裏封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個宦官爲侯,即所謂宦官“五侯”(與前述“五侯”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巧),宦官權勢的膨脹得到了頂峯。

此後,宦官和外戚又互相掣肘,陰謀殺戳。最終,外戚何進欲利用外鎮軍閥董卓誅滅宦官,不想消息走漏反被其害,導致天下大亂,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總之,外戚獨攬大權,飛揚跋扈嚴重威脅皇權統治,迫使孤立無援的皇帝不得不倚重內臣宦官維持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是漢代宦官專權的初始原因,外戚宦官爭鬥不止輪番爲政是其明顯的政治特徵。

藩鎮割據,軍權旁落是中晚期唐朝宦官專權的主要原因。唐朝開闢了封建王朝空前的繁榮盛世,成爲八方來賀的天朝大國,但是它的兵制卻承用隋唐先世的遺風,重用異族,導致漢兵衰頹,又因國威浩蕩,爲攘夷外族,於邊陲地區置節度使。平定安史之亂後,大封平叛功臣爲節度使,節度使遂由邊疆擴展至內地,與諸鎮互相勾結,各自爲政,擁兵自重,伺機叛亂,成爲中晚唐統治政權的困局。

另一方面,涇原之亂中,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等護駕德宗,取得德宗信任,將禁軍指揮權交由其掌控,又厚資軍資,擴充軍額至十五萬,稱“神策軍”,中央禁軍盡在宦官之手,隨着宦官權勢的擴張,皇帝的廢立和生殺大權也盡在其掌握,從唐穆宗之後的八位皇帝中,竟有七位爲宦官所立,可見,唐朝後期的宦官專政已經到了不可收拾且不用兵力遂不能剷除的地步,但外部軍力都早已不聽命於朝廷,等到真有這樣實力的野心家出現,唐朝就只有易主的結局了,所以節度使朱溫最終奪位也是必然的。

每個朝代都有宦官專權,爲何以東漢、唐、明三朝最爲激烈? 第2張

明代加強專制中央集權,廢除丞相之職,設立廠衛機構爲內臣專權提供了必要條件。明太祖朱元璋因爲胡惟庸案遂下定了裁撤中書省及丞相之職,組建起草傳達聖諭的內閣機構,但在實踐過程中,太監發揮了其在皇帝和文臣之間進行調和的作用,並逐漸伸入權利終端,宦官王振成爲明朝第一位專權的宦官。

歷年間的內閣大學士張居正作爲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力的首輔,也不得不通過結交太監,糅合其與皇帝的關係,實現其政治主張。同時,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監察百官和加強集權的機構,又大用太監內臣,成爲他們作威作福,壓制文臣,欺壓百姓的工具,營造出了人人自危的黑暗恐怖局面,雖然崇楨帝即位後首先將大太監魏忠賢予以殲滅,但大明王朝內部的頹勢已不可收拾。

漢唐明三朝宦官專權雖各有其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特徵,但宦官政權和宦官還是有其共性和必然性的。

其一,宦官專權是封建皇權政治下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權力搏弈的結果。宦官作爲特殊的政治利益集團的存在和發展,是封建統治和皇權政治下的普遍現象,無論是漢代的外戚和宦官,唐朝的藩鎮和禁軍,明代的內閣與太監,也無論他們之間有多少錯綜複雜的聯繫和利益紛爭,都與能臣武將稱王稱霸,以及王朝更迭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第二,宦官集團在其鼎盛期均未奪取皇權。宦官作爲皇宮的內臣,皇家的權才地位,他們要比其他朝廷官員更依附於皇帝,他們沒有子孫後代和可以發展的家族勢力,再加上封建社會忠君思想的束縛,使他們不具備高瞻遠矚,逐鹿天下的基本條件,宦官們熱衷於權力主要是爲貪戀或保全一時的榮華富貴,很少有覬覷皇權本身的動機和目的。

第三,宦官集團及其成員均難逃身前轟轟烈烈,身後冷冷清清的命運。

無論這三朝的宦官、太監們怎樣地權傾朝野,不可一世,但他們曾經光鮮的外表,也掩蓋不了其處於封建等級社會中被奴役、被壓迫的社會底層的卑微地位,世人皆用有色眼鏡視他們爲上不了檯面的另類,因此,他們中許多忠義純良之輩的事蹟和功績被湮沒在了後代史官的筆下,而一些弒君,奪權,殘害忠良,密謀反叛,製造參與宮廷懸案、冤案等等的小人行徑卻往往被詳細地記錄在案,很少有人爲他們作書立傳,他們永遠是聖主明君、時世英雄、開國元勳們的陪襯和點綴,他們被冷淡的筆調塵封在了無人關注的角落,這是宦官(太監)們羣體的悲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