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賈耽簡介:唐朝宰相之一,歷仕玄、肅、代、德、順、憲六朝

賈耽簡介:唐朝宰相之一,歷仕玄、肅、代、德、順、憲六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賈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 ),字敦詩,滄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學家、宰相,曹魏太尉賈詡之後。歷仕玄、肅、代、德、順、憲六朝。

天寶十載(751年),賈耽登明經第。乾元元年(758年),任臨清尉,累擢汾州刺史,任內有異績。歷任河東節度副使、鴻臚卿、山南西道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工部尚書、東都留守、義成軍節度使等職,曾參與征討樑崇義、李希烈叛亂。貞元九年(793年),以右僕射銜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任內雖無關於安危大計的建言,但他恭行溫厚,被時人稱爲淳德君子。貞元十七年(801年),封魏國公。唐順宗即位後,進左僕射。

永貞元年(805年),賈耽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傅,諡號“元靖”。大中二年(848年),繪像凌煙閣 。

賈耽工詩擅書,擅長地理學。鄭餘慶稱其“文章之制,博達而清約”。他是裴秀之後中國地理地圖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繼承並發展了科學制圖的方法,對後世製圖影響深遠。著有《海內華夷圖》、《備急單方》等。《全唐詩》存其詩。

賈耽簡介:唐朝宰相之一,歷仕玄、肅、代、德、順、憲六朝

人物生平

出仕爲官

賈耽從小就喜歡讀地理書籍,喜愛騎馬射獵。步入中年以後,十分重視地理研究工作。“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觀研考,垂三十年”。

天寶十年(751年),賈耽二十二歲時以兩經登第,他自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758年),授貝州臨清(今河北清河)縣尉 ,繼而授絳州正平(今山西新絳)縣尉。 處理日常政務中,表現出“器重識高,涵泳萬頃”的良好素質,頗得太原尹王思禮賞識,授度支判官。後轉試大理司直、監察殿中侍御史。

上元二年(761年),被擢爲檢校繕部員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檢校禮部郎中。

大曆八年(773年),遷汾州刺史。他在郡七年,政績茂異。

助平叛亂

大曆十四年(779年),提升爲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 負責接待入朝使者和出使歸臣的工作。同年十一月五日,以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節度觀察度支營田等使,加朝議大夫,封廣川男。 時值山南東道節度使樑崇義起兵謀反,賈耽受命領麾下沿江東討,協力羣帥,平夷江漢,所向皆捷,榮立軍功,加銀青光祿大夫。

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任檢校工部尚書、山南東道(今河南、陝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區)節度觀察使。

興元元年(784年),遷任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東都畿汝州都防禦觀察等使。因德政兼優,得到德宗的信任,下詔特許賈耽在近郊狩獵。

貞元二年(786年),賈耽因平討李希烈有功,加東都畿唐、汝、鄧都防禦觀察使。同年九月十一日,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兼滑州刺史,充義成軍(今河南滑縣)節度,鄭、滑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淄青兵數千人從行營回來,經過滑州,賈耽的將佐們都說:“雖然李納(平盧節度使)表面上遵奉朝廷的命令,骨子裏卻包藏着吞併土地的意圖,請將他的人馬安排在城外。”賈耽說:“我們與人家州道相鄰,怎麼能夠讓人家的將士住在野外呢!”他讓淄青兵住在城中。賈耽時常帶領一百人騎馬到李納的境內打獵,李納聽說後,很高興。他佩服賈耽的襟懷,不敢侵犯義成軍。

貞元九年(793年),賈耽以六十四歲高齡奉詣入覲。同年五月二十七日,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並加金紫光祿大夫。

賈耽簡介:唐朝宰相之一,歷仕玄、肅、代、德、順、憲六朝 第2張

屢乞骸骨

貞元十二年(796年),賈耽因健康原因,首次上表提出辭呈。表曰:“荏苒四年,昧於攝生,素有多病。眼有盲膜之疾,耳聞風雨之聲。自趙憬雲亡,盧邁染患,忽忽驚悸。舊疹頓加,屍素之中,視聽不逮。……省躬量力,誠所不任。非求退讓之名,實爲官謗所迫。伏希聖鑑俯察懇誠,無任惶迫切之至。”辭職未予恩准。

貞元十三年(797年),賈耽又以疾避相位,未允。

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撰成《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進獻朝廷,獲封魏國公。

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即位,轉任左僕射,依前平章事,遷檢校司空。賈耽厭惡王叔文一黨當權,便託稱有病,不再出門,屢次請求退職。 同年十月一日(10月26日),賈耽於長安(今西安)光福裏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六歲。唐憲宗爲其輟朝四日,冊贈太傅,諡號“元靖”,贈絹一千匹、米粟一千石,葬於長安高陽原。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賈耽與李峴等共三十七人得以繪像凌煙閣。